如果同治皇后也能有李莲英几分的城府,也许整个大清朝的历史都会改变。可惜她是一个心气高洁的人,本来慈禧也喜爱这样高洁的人,比如荣寿大公主就在慈禧跟前很受宠,但那是因为慈禧少了贴心可信之人,荣寿公主的存在只是慈禧心中雅致一面的投影,但当这种雅致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慈禧心中的自卑就被激起来了。
同治皇后是一个“气度端凝,不苟言笑”的人,入主中宫后亦是如此,虽然按照宫中规矩,时常去慈禧处请安问候,但是却从来不曾拿出奴颜婢膝的姿态,反而是尊敬中夹了一丝冷淡。这当然也不是她不懂礼数,只是从小受到家教的熏陶,骨子里带有的清高罢了。
李莲英倒是在私下里或明或暗地给这位皇后提示过一些,但他毕竟是太后跟前的人,小动作做多了反而显得拙劣。何况皇后也不是蠢货,她伺候慈禧并非不上心,只是她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惹得慈禧太后不高兴,所以,她在慈禧面前出现的次数越多,慈禧就越是厌恶她。
其实,慈禧当初入宫时也是颇有才名,但是比起现在才十八岁的皇后,那就差得太远了。所以,当听到有人夸赞皇后时,慈禧的神经便会在无意间就被刺痛了。
而且同治皇帝这是正正经经从大清门娶进来的皇后,而慈禧一辈子没有当过皇后。就是这个太后,也是仗着自己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才当上的。论出身,更是远远比不上现在的皇后。
最是让慈禧心中痛恨的,就是同治与皇后感情很好,同治几乎是专宠皇后一人,很少到其他妃嫔处就寝,这在清朝的后宫中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但是同治自小就任性,所以对于这种事情,慈禧也是管不了的,也不好管。
两厢一对比,当初慈禧为了得到咸丰的宠爱,真的是费尽心思,却也没有留住这个风流皇上几时。如果没有同治这个儿子,慈禧在咸丰眼中也不过就是一个兰贵人,纵然聪明机灵些,可以帮忙写一下折子,也不过是个聪明一点的佳丽而已。
慈禧小心翼翼伺候咸丰的那些日子她从未忘记过,现在却看着似乎是自己儿子在小心翼翼伺候着阿鲁特氏,心中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呢?
李莲英当然也知道慈禧是嫉恨阿鲁特氏的,所以他曾一度想过替慈禧羞辱一下皇后,也让慈禧有机会出出这口恶气。这样一来,这个阿鲁
特氏反而会过得顺畅些。但是李莲英这个念头刚出来没多久,就自己给否定了。慈禧是什么人?难道看不出自己的用意吗?如果慈禧知道自己看出了她心中的嫉恨,最后恼羞成怒,自己还能有活路吗?
何况他这样做虽然本质上是为了阿鲁特氏好,但人家未必会领你这个情,说不定反而把那些委屈都记恨在你头上,何苦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于是李莲英只能什么都不说,一切皆是命,到底要看阿鲁特氏自己的造化。何况当初阿鲁特氏老爹崇绮那笔账,李莲英心里还是堵着呢,自己不去给阿鲁特氏下绊子,已经算是厚道了,何必为了这个看不上自己的皇后,得罪了把自己当心腹的皇太后呢?
慈禧实在是太厌恶阿鲁特氏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厌恶甚至变得无以复加。在慈禧看来,阿鲁特氏可以说生来就是要克她的,无论是智慧、才情、爱情、气节、家世……可以说除了美貌以外,阿鲁特氏拥有了所有慈禧梦寐以求却从不敢奢求的东西。但同治却不爱美貌的嫔妃,独爱这个最多算得上端庄秀丽的皇后。就像当初的咸丰帝如此风流,却照样异常尊重中宫的皇后慈安一样。而此时,阿鲁特氏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慈禧这尊赝品。
那么,慈禧会就这样甘心认输吗?当然不会,同治皇帝大婚之后,慈禧立即将储秀宫让了出来,给新皇后作为居所,自己则搬到长春宫去住。
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面,慈禧断断续续往储秀宫送去了无数的赏赐,从日常用具到珍稀古玩,全部用精巧的丝带缚好,让李莲英带着一干能干麻利的太监,颠颠儿抬到宫门前全部清点好。
其实,阿鲁特氏还是姑娘的时候,就对慈禧颇有耳闻,知道她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但却完全不知道她厉害在什么地方。所以就算她有几分防备的心思,也不知道慈禧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反而有几分被新婆婆的慈祥和宽容给打动了。
同治的想法就更加单纯了,以为自己大婚之后,马上就要亲政,慈禧是担心失去权势后受到冷落,所以现在赶紧和皇后联络感情。但是,同治和皇后都疏忽了一件事,这跟同治的不学无术有很大的关系,他虽然能分善恶,却完全不懂政治,所以他在和慈禧较量的过程中,实在差得太远。
在大婚之前,大学士倭仁就上过一封奏折《大婚
典礼宜崇俭疏》,认为“可省则省,可裁则裁。总以时事艰虞为念,无以粉饰靡丽为工”。可以说,类似的进言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大臣进言向来陈腐苛刻,动辄一副皇上干脆找个轿子把皇后抬进宫就完事的姿态,而且只知道进言,却无法给出一个方案,倒像是故意要为难同治似的。
同治当然也知道大清王朝当时的处境,但他贵为天子,而且一生不过一次大婚。所以,这个时候他反而只能看着自己的母亲,指望她能够替自己背负上奢侈浪费的罪名。慈禧倒是给了同治这个面子,先是赏了所有进言的大臣,然后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同治的婚礼热热闹闹地办完了,新皇后也开开心心地住进了储秀宫,大量的珍玩赏赐和来自众官员的贺礼堆满了库房。然而,皇上高兴了,朝臣们却不乐意了。当初满朝赞赏的阿鲁特氏甫坐后位,便激起了各路言官的愤慨,直斥她肆意浪费,给天下树立起了不好的榜样,甚至担心将来皇后会以此为标准,做出更多奢靡铺张之事。
就算是天天伺候在太后跟前的李莲英,也是到了这时候,才明白慈禧前番反常行为的用意。难怪朝中质疑声一起,慈禧便不再让自己往储秀宫送东西了。李莲英绝对算得上是一等一的聪明人,而且此时在后宫中也已经是如鱼得水。但是,论玩弄权术的把戏,比之慈禧却如蛟龙与蚯蚓。
李莲英一直都是一个擅长学习的人,如果说当初选后时,李莲英还有胆子到阿鲁特氏那里做些小动作,那么在同治大婚之后,李莲英就几乎没有再参与朝政的心思了。
正是因为李莲英坚持远离权力的斗争,所以在之后他的一生中,尽管遭遇了无数次的弹劾,却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
李莲英虽然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却仅仅只是收钱,而是收得光明正大。因为那些无论是想在地方上谋官位,还是想在朝廷中受到重用的人,如果不是李莲英做个顺水人情,那么就别指望能够和慈禧说上话。
其实,天子脚下很多事情都是几率各半的,若是你所求的事情成了,必然不会仅仅只是送到李莲英跟前的那点银子,但事后你却可能无视自己的努力,坚持认为那是走了后门的结果,把成事的功劳都献给了李莲英。但如果不成,你也不会认为自己能力不济,反而是觉得李莲英收了钱不办事儿,没给自己这份面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