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阿鲁特氏,也就是同治帝皇后的诗,诗名为《咏同治皇后》:
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
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其中的“珣瑜”,指的是后宫中形貌最美的两个嫔妃,而左手书则是赞美阿鲁特氏那一手好书法。
阿鲁特氏小时候就以“淑、静、端、慧”著称,虽然养在深闺人未识,但是在她的父亲崇绮的亲自教诲下,无论是德行还是才识,都不是一般女孩可以比拟的。再加上容貌端庄秀丽,气质优雅娴静,气节高洁挺拔,而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其中左手大字尤为雅致,在选秀之初便名动满蒙各族。
当时除了慈禧因为看上富察氏,而对阿鲁特氏生出异心外,满朝皆是认同这位大家闺秀选婚时能正位中宫的。这位年长同治帝两岁的女子,最终能够众望所归,既是她的运气,也可能正是她的不幸。因为一入皇家,一切便由不得自己了。
当然,此时的同治皇后全然想不到将来可能的不幸,她现在正满怀欣喜地坐在十六人同抬凤舆里,轿夫们抬得很稳。为了做好这一天的功课,这些轿夫们平日都是直接在花轿中放上一碗水,洒出便重练,这样的练习成果,才配得上给皇后抬轿。
换上了已婚装束的阿鲁特氏,现在梳着双髻,身上是正红色的龙凤同和袍,头上戴有吉祥意味的双喜如意,她左手握着一个象征平安的苹果,右手握着皇上赠送的,象征着如意的那柄玉如意,心中也像普通的女子一样,憧憬着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其实,昨日里阿鲁特氏就已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宫中已经送来了相应的金匾。今日大婚将是她正式入宫的日子,在隆重的迎亲队伍的簇拥下,阿鲁特氏的凤舆慢慢地向着皇宫而来。她在轿中能够听到沿途琐碎的欢呼和故意安排的掌声,但事实上这条路在一周前就已经竖起了竹制的栅栏,并且用蓝色的布垫进行阻隔,防止百姓偷窥或者引发混乱。
并不是皇家没有足够的气度,而是如此方能彰显新皇后的尊贵。在同治皇后的迎亲队伍之中,尽是蒙古族的亲王贝勒们,走在最前端的正是惇亲王弈琮和恭亲王奕忻,一批侍从手持金匾紧随其后,再往后则是一顶三重华盖的万民伞,伞下便是皇后的凤舆了。在这凤舆的背后还有大批
的骑兵,骑兵的队尾则是同治皇后陪嫁丫头的骡车。
《同治大婚》诗有云:“昭阳仪仗午门开,夹路宫灯对马催。队队宫监齐拍手,后边知是凤舆来。”
其实,跟康熙和顺治的大婚比起来,同治的婚礼并不算奢靡。但是同治所处的时代毕竟比不上自己祖父辈们那个时候了,刚刚结束了太平军之乱,却还没有走出圆明园之辱,当时国库实际上已经十分窘迫。只是同治的婚礼毕竟是两宫太后在操办,慈安尚俭朴,慈禧则安心要给媳妇儿一个下马威,所以若不是内务府变着法儿捞钱,还算送上了些体面的东西,那这次大婚恐怕还要简陋许多。
子时的时候从府上出发的,到现在也不知道过去多久了,同治皇后感觉到凤舆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想来应该是已经离皇宫近了,钦天监监正在计算入宫的吉时,突然听到一声清脆但是略有些尖利的声音:“进大清门了!”同治皇后明白,这就是到乾清门了。要知道走这个乾清门入宫是多少后宫女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只有在位皇上迎娶的中宫皇后,才能打这个大清门入宫。饶是当初一起选秀的慧妃、瑜嫔,也只能在几日后走地安门入宫了。
进了乾清宫后,走不了多久,凤舆便停了下来,同治皇后在两位福晋的帮助下,庄重地跨出轿门,这个时候端庄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了什么岔子那就是整个大清朝的笑话,所以同治皇后格外小心。
这时候一位福晋递过来一个宝瓶,这是几日前就已经备好的,里面装满了喻示吉祥如意的金银米谷,怀抱宝瓶,同治皇后小心翼翼地按照习俗,跨过了象征平安的苹果和马鞍,终于走到了同治帝的身前。
这对清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伉俪终于正式结为夫妻,他们携手穿过了天安门、端门和午门,最后被抬进了象征了母仪天下中宫的坤宁宫。经过了三跪九叩之礼、饮过了合卺礼的酒、吃下了“子孙饽饽”的饺子。阿鲁特氏在耐心地按照皇家的规矩,完成了所有具有祝福意味的礼节之后,终于成为了坤宁宫的新主人。
那么,在同治和皇后恩恩爱爱的时候,李莲英在做什么呢?他在收债!
整个宫里的人都跟在大婚的队伍里,慈禧为了显得自己大度,也把近前的李莲英派了过去。其实除了慈禧谁都不是离不开李莲英,而随着送亲队伍离开崇绮的
府上,李莲英却逆着人流去拜会崇绮。
他托了崇绮的门人送去拜帖,上书“茶水费”三个字,崇绮在女儿家中待嫁这段时间,也略听说了李莲英泼水暗示的事情,本来就有心要送去谢礼,但没想到这个李莲英竟然这么快就上门来讨要了,于是心中就有了些轻视之意。
其实,这真不能怪李莲英,若不是家中逼得急,这些事儿他历来都是等人家送上来的,断然没有上门讨要,让人落话柄的时候。
而崇绮也许是因为心存轻视,也许是因为刚当上了国舅爷,心里面竟然轻浮了一下,随手拿了张银票让门人转交给李莲英。
李莲英在门外候着,本来也不想引人注目,若是崇绮邀他进府反倒尴尬,但是他也没想到崇绮会让一个门人直接举着一张银票出来给他。太监也是有些脸面的,虽然索贿讨赏是常有的事儿,但是却总指望着别人恭恭敬敬送上来,而不是如这般打发而去。
这时,李莲英真想扭头就走,但李莲英毕竟是李莲英,几乎也是在那一瞬间,他又冷静了下来。既然已经生生挨了这层鄙薄,那总是要值当这么一遭的。李莲英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闹出岔子,虽然人家小看你,但毕竟对方是国舅爷,此时捅出去,真正难堪的却是自己。
李莲英向来就是个机灵的人,就连那传话的纸条也是用米浆写的,就是防着将来成为存证。只要此时自己不使脾气,这事儿便全做没发生过,日后自有讨回来的机会。李莲英这样想着,便上前接过了银票,也不见半点异常神色,然后悄无声息地就离开了。
等到崇绮想起自己这样做有些不妥时,李莲英已经走了许久。再想到李莲英在慈禧太后面前所受到的恩宠,他便开始有些后悔起来。于是立刻派了个机灵的人去宫中再送上一份礼钱并一盒御赐的糕点,并且细细叮嘱说辞,定要让李公公顺心了方可回禀。
幸好崇绮有了这个补救的举动,要知道李莲英在慈禧跟前呆久了,难免沾染了些慈禧的坏性子,直白点也就是睚眦必报,而且这种报复是缓慢的甚至是不动声色的。李莲英之所以能够终其晚年,与他这种强大的耐心有极大的关系,所有为他所忌的人,甚至包括慈禧本人,最后几乎都被时间杀死了,但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的李莲英,他隐藏在阴影里太久,已经无人能够看出他的心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