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
“启禀陛下,臣日前与毕大人商议从澳门购买炮铳、工匠及遂发火铳必备原料一事。”
“本已商谈完毕,可今日臣忽然接到消息,葡人毁约,并以此作为要挟!”
倪元璐出列说道,言语之中颇为气愤。
闻言,朱由检面无表情,自己虽然授权毕家两兄弟全局主理研制遂发火枪一事,但研发归研发,具体结构总得了解吧?
所以就放下天朝上国的面子,准备从葡人的手里订购一批遂发火枪来充当样本,看看能不能在仿造的前提之下,再提高些许威力。
“他们有何要求?”朱由检沉声发问。
“回陛下,葡人要在澳门复筑城台,要求朝廷裁撤香山参将一职,撤回驻常驻澳门屯备兵马。”
“除此之外,葡人还想朝廷允许他们的货物免岁输地,另外还有在广州对海之地,建设葡军营房等多项无理要求!”
“臣亦数次回信就此事商谈,葡人未有退让却反而变本加厉,更是在澳门准备了上万水师。”
“似乎想进攻广州……”
听到这话,朱由检的脸顿时黑如锅底。
妈的!
李自成和鞑子的事情还没解决。
又引来了一条疯狗??
“光时亨,可有此事?”
“启奏陛下,确有此事,臣与次辅钱大人昨日连夜召内阁商议,已将此事经过详细拟好,请陛下御览。”
光时亨说完,钱谦益也一同出列,躬身行礼。
朱由检从王承恩的手中接过奏折,只是看了一眼,便气不打一出来。
这澳门的葡萄牙人,还真以为自己是大明的救星不成?
没了他们的枪炮,大明就不行了?
事实上,在崇祯三年。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就已经有意向澳门雇兵前往辽东对抗监督,像今日这种要求还不是第一次出现,当时的葡萄牙人就已经提了一遍。
而那次,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直接回绝反对!
当时的崇祯皇帝未能许可,再加上朝中的东西之争等诸多原因,致使枪炮进程一拖再拖,直至今日。
这回,毕懋康只是要向澳门买一些原料与工匠,葡萄牙人发现有利可图,便是提出了比崇祯二年更为无礼的要求。
朱由检清楚的记得,崇祯二年的时候,礼科给事中卢兆龙就曾上言抨击招募澳兵一事,指称葡人以出兵与否为要挟。
当时朝廷就已经先履行规定好的协议,在七月间两次拨款六万余两,且亦续给粮米若干,用于购买枪炮和雇佣洋枪队。
但葡人却并未履行协议,又要求另发安家银每人三百两等诸多无理要求!
这个事件,现在的朱由检脑中也有印象,最后不了了之,给人一种大明软弱的错觉。
这不,现在这些葡萄牙长毛夷趁火打劫的心思又卷土重来了。
你越是需要,他就越是狮子大开口。
对付这种小商贩心理的人,你和他商量是没用的,不动则已,一动就要把他打服。
虽然现在朝廷水师疲弱,还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国战。
但同时期却有那么一个人,足够把毛夷们打的哭爹喊娘!
看完了内阁呈上来的折子,朱由检决定充分利用资源和自己大明皇帝的身份。
于是,砰地一声将折子掷在地上!
“葡萄牙人这种行为,是根本没有将朕的大明放在眼里。”
“郑芝龙现在还在受招安吗?”
“启奏陛下,郑芝龙于元年七月受任福建巡抚的熊文灿招抚,为海防游击将军。”
“崇祯七年,郑芝龙率我朝水师于虎门全歼巨寇刘香,现已官至福建海防都督,位高权重。”
光时亨赶紧出列,说到最后还故意加了四个字,意在提醒。
朱由检听到那四个字,很显然留意到光时亨的意思,在说话之前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继续道。
“司礼监拟旨,擢郑芝龙为福建海防总督,加封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衔,全权受理此事。”
“务必要让他好好跟澳门的葡萄牙人谈谈!”
“另外,这次李凤翔去传旨,提点一下郑芝龙,告诉他,若是软的不行,来硬的。”
“就算带着他本部的水师去,也要给朕把枪炮需要的东西抢回来!”
“朕还就不信了,区区毛夷,还敢在大明头上耍大刀,还想进攻广州,真是异想天开!”
第二天,朝廷关于澳门之事的决议就传了出来。
经由报纸和公文两种方式传达天下,不到几天的功夫,整个京畿便咸所闻之。
“听说了吗,朝廷要对那些长毛怪动武了!”
“谁能不知道?今日报纸很多篇幅都在说此事,十几年了,真是解气!”
“当年的两广总督王大人,就是为了咱大明才死在这些家伙的手上,陛下如此做,可真是给天下人出了口气!”
京城酒肆之中,每日都有各方来往的行人与宾客聚集于此,谈天说地。
以往的时候,他们交谈的内容大多是天南海北,上至建奴、流贼的攻城略地。
下则到山东私盐、山西与九边的茶马等各种私活交易和地方情况,都应有尽有。
全国各地都有星罗棋布的厂卫听记与密探,就像围绕在皇帝身边兢兢业业的的卫星,一旦发现任何不利于朝廷、皇帝的消息,最后都会荟聚到位于冬暖阁的御案上。
这种人来人往的地方,往往是探听情报和民情的最好地点,按规定,三厂一卫在京师的每个茶馆、酒肆与客栈都有长期的听记,每日三报都是必不可少。
就从前些时日开始,大部分人的谈话内容已经从长平公主与张煌言的婚事,变成了如今大明和葡萄牙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
这可是大明朝自万历援朝以来,首次和世界上承认的其它国家爆发冲突。
这种冲突不同于大明与建奴、流贼这些不被世界所承认的政权长期的战争,一个处理不好,就将会爆发真正的国战!
汉与匈奴的国战前前后后打了一百三十多年,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了转折,最后以匈奴彻底战败西逃而告终。
历史告诉我们,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旦爆发。
除非其中一个俯首称臣。
不然就会是不死不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