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把控着朝廷的实权,事情做得还算漂亮。他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对外也屡有建功。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霍光派范明友征乌桓,斩首六千余,第二年又派傅介子平定了楼兰。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一向与汉朝为敌的匈奴也逐渐开始消停,朝廷上下显现出一派“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景象(《汉书·霍光传》)。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国家国内政治稳定、朝中大臣能干、边境安定,而当朝的皇帝又聪明早慧,按理说,一个盛世王朝来临的必备条件都已经具备,只等着年轻的刘弗陵如同他的父亲刘彻一般,去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然而,历史在这里又莫名其妙地拐了个弯,问题出在了最关键的皇帝刘弗陵身上。
时间到了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这一年春天,刘弗陵正式举行元服仪式。这标志着他可以作为一个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君来治理国家了,而且刘弗陵不同于一般的皇帝,在处理上官桀诬告霍光一事的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是众所周知的。虽然以往的政绩主要是霍光的功劳,但作为皇帝,刘弗陵的贤能众人也是看得出来的。这样一个贤君坯子,按当时老百姓的要求,恐怕是要提早出来亲政的。可奇怪的是,他在元服之后居然继续委政于霍光。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正是精力旺盛、无处发泄的时候,而且刘弗陵又不是昏庸之人,该他亲政的时候不去亲政,那他去干什么了呢?
答案是不知道。
此后三年间,除了偶尔出来宣布减减赋之外,对于国家和社稷,基本上没见刘弗陵有什么举动,社会活动的劲头还不如当年六七十岁时的刘彻。在转过年去的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刘弗陵一病不起,很快就在未央宫驾崩了。
历史上短命的皇帝有的是,单就西汉一朝来说,恵帝刘盈死的时候也是二十三四岁。可刘盈是长期积病在身,又沉溺于酒色所致,而刘弗陵平时生活规律,没听说有什么不良嗜好,也不像霍去病那般长期劳累,怎么刚二十一岁就病死了呢?
也许,问题的根源出在刘彻身上。刘弗陵出生的时候,刘彻已经六十好几了。虽然他的身体很好,能力很强,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以他年过花甲的半残之躯所播下的种子有可能本身就先天不足,导致刘弗陵稍微长大后就隔三岔五地犯点儿小毛病。而且,刘弗陵又不幸碰到了权臣霍光。霍光独揽大权,对于天下百姓也许是福祉,但对于刘弗陵来说,更多的可能是灾难。想当年刘盈一边生着病,一边泡在酒缸和脂粉堆里,还生了五个儿子。刘弗陵当时已经二十,早过性成熟期了,可由于霍光想让自己的外孙女首先生下孩子,便禁止刘弗陵跟宫里的其他女子欢好,而霍光的外孙女年纪又太小,这就导致了刘弗陵人生的尴尬:后宫里有的是年轻貌美的女子,可是能生的不能碰,能碰的又不能生。
对刘弗陵来说,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也许过得非常郁闷,原因在于他太过聪明了。虽然当年霍光和上官桀、燕王等人争权的时候,他倒向了霍光一边,可等处理掉张扬跋扈的上官桀等人,刘弗陵才发现,在把持朝政、架空皇帝方面,霍光同样不是省油的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个时候霍光大势已成,其声望和地位早已不是他刘弗陵一个孤家寡人可以动摇的,这才有了刘弗陵元服后依然委政于霍光的举动。
这就是早慧的悲哀。如果换成另一个人,能够就这么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没准儿还能多活两年,但聪明的刘弗陵也许从身体到心理都实在无法承受这种折磨,所以他选择了某种形式的对抗行为,从而导致了自己的早死。
这样猜测有道理吗?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对于刘弗陵的突然驾崩,整个朝廷完全没有准备,甚至连修陵的材料和保存尸体所需的木炭都没准备足,只好临时在民间紧急抽调。如果刘弗陵是长期卧病,然后逐渐不治,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那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皇家是说不通的。
当然,对于刘弗陵的病,史书上记载得相当含糊,我也只是妄自揣测而已。也许,真就是一场意外,天妒英才罢了。但对于霍光来说,不管怎么样,皇帝驾崩了都是件不好的事情。不好的原因就在于霍光的身份:他是首辅,再怎么有能力,也是个“辅”。现在皇帝没了,他这个首辅还有什么可“辅”的?所以,赶紧找个人来当皇帝就成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