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袁绍在大事前如此不济,为什么何进偏偏对他青睐有加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是何进,你也会选择与袁绍为伍。
袁绍出身高贵,家族里四代都曾坐上三公的高位。他自己从小就长得十分俊俏,早年很得当时的大将军梁冀的喜爱。长大后,袁绍非常爱结交朋友,况且他家世好、背景深,又仪表堂堂,稍微做谦虚状,便被视作折节下士。一时间,士人不分贵贱,皆以投奔袁绍为荣。
你说,这样一个从背景到长相均无可挑剔的袁绍,就算是何进,又怎能不喜欢?
年轻的时候,袁绍的名声大到就连张让也忌惮三分:“袁本初(袁绍字本初)这个人追求个人名声,而且好养死士,不知道他想干吗。”
袁绍的叔父不知在哪儿听到了张让的话,当场吓得半死,赶紧回家找到袁绍,让他收敛一点儿。但袁绍也不知是命好,还是宦官们没真的把他放在眼里,尽管此后他并未有所收敛,却也没遭到宦官集团的打击,甚至还做到了佐军校尉的高职。
虽然宦官放过了袁绍,袁绍却不打算放过他们。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袁绍便产生了除尽宦官的想法,并将之付诸行动。
袁绍当然最希望亲自动手,做惩奸除恶、匡扶大业的英雄。可他很清楚,虽然自己是孝灵帝驾崩前所任命的最核心的八校尉之一,但光凭他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撼动朝中那些宦官。于是,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而向更具实力且同样与宦官不对付的大将军何进靠拢,希望借助何进的力量完成他铲除宦官的理想。
然而,袁绍的理想和他深得人心的礼贤下士的表现,甚至他的个人能力,都如同他俊朗的外貌,终究只是表面上的功夫,经不起真正的考验。
至于如何对付宦官,袁绍给何进出的最重要且最核心的主意,便是召董卓等外兵进京,以此迫使何太后支持他们的行动。
但袁绍的主意是真的好吗?
当然不是。
那是没有人看出来他的计策不妥吗?
也不是。
袁绍的计策一出,大将军何进的主簿陈琳就引经据典地提出反对意见:“《易经》上说,‘一旦把鹿放跑,就再也抓不回来了’(即鹿无虞)。做小事情尚且不能用欺骗的方式,何况是国家大事,怎么可以诈取?现在大将军掌握着兵权,龙骧虎步,要做什么事都只在大将军一念之间。此事就好比用烧红的炉子燎毛发,有什么难的,何必借外人之手?况且大兵一旦集结起来,谁的实力强,谁就有话语权。到时候万一授人以柄,事又不成,不是给天下添祸乱吗?”
可惜陈琳一个明白人终究说不动两个糊涂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祸乱国家的大门被何进按袁绍的意思所找来的董卓一点点地推开。
何进的失败并非只有陈琳一人预见到。当时另有一人一听说何进私召外兵进京便表达了对他的不屑和对宦官的鄙夷:“宦官古已有之,只是皇帝不得力,导致他们专权,才弄出现在这种局面。如果要治宦官的罪,派一个狱卒去已足够,何必召外面的军队?!如果要杀光他们,事情则必然会泄露。只要有脑子,定会看出他必然失败。”
在这个人看来,袁绍、何进这些人都是没脑子的,而这个有脑子的人,就是当时的典军校尉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