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车被书生们拦截在法场之外,书院学院学生复唐会副会长梁宽捧一卷长幅上前。
“大人,书山学院三千一百一十七名学子”
“金陵文中学院一百四百一十六名学子”
从他说话开始,身后众学子都安静下来,梁宽的声音在这一阵缄默里便如钉子一样一个字一个字戳在菜市口,每一次停顿,都代表一座城和一家书院,每一个数字都是想要改变这个国家混乱局面的年轻人。
身着盔甲的统领却只是冷漠地看着梁宽,一对儿眸子里绝看不出任何情绪,胜似北方深冬河面上结了极厚的冰,而梁宽的话只是寥寥清风,无动于衷。
然而梁宽只盯着他的眼睛,越觉对方的坚硬和漠然,声音里没有半分怯懦。
边一轩在人群之外看,看着那个凛凛盔甲面前挺直了脊梁的清秀书生,他想:我看到了唐国的将来。
“文城边轩学院共计学子四百一十六人”
“钟城华清学院共计学子六百六十七人”
“······”
身着盔甲的统领随着一个个数字,或许是觉得这场宣誓太过冗长,所以神色里生了不耐烦的情绪,他的手落在腰间的长刀上,盯着面前的年轻人缓缓拔出,在灼灼日光的反射下,明晃晃的刀锋掠过梁宽的眼睛。
梁宽甚至没有眨眼,他仍旧是那一阵落在冰层上的风,这场宣誓便更像异常毫无意义的碰撞。
“储城长风学院学子,共计九百四十九人。”
“朱城中光学院学子,共计四百三十一人。”
统领的长刀终于在此时完全抽了出来。
此时,从他身后传出一阵极沙哑的声音,正似从肺里艰难抽出,“走——吧!”
短短两个字,好像已用尽了出声之人的全部力气,这声音来自囚车,计明的父亲。
不知他在牢狱中受了怎么样的折磨,竟连说话都变得如此艰难,他望着远处那些学子的身影,听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寒窗十年的学子,隐约间好像看到那一日在书山下挺直了脊梁的儿子,一时泪如雨瀑。
计崇山,唐国前太史令,官居正六品上,出自书山学院,任职期间备懒,小贪即安,不害人性命,却也从无作为。
其子计明,生于计崇山三十八岁,勉强算是老来得子,因此宠溺无度,因自知六品已是极限,自己绝没有机会高升,因此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计明身上。
计崇山将儿子送往书山学院时告诫他,“书山学院多权贵之子,这些都可做你的阶梯,你的父亲虽官居六品,但你也该知道,这在并不算什么,我希望你以后能记住,去了书院以后,不要低头去看那些不如你父亲的官员儿子,更不要招惹寒门学生,他们并不能给你助力。
而面对那些权贵侄子,尤其我听说户部尚书长孙大人的儿子与你同届,你切记要多与其攀交情,多低头,多弯腰,这并不是丢人的事情,人情练达才是官场,利益捆绑才是庙堂。”
此后,计崇山时时告诉计明:多低头,多弯腰,如此才能在名利场上如鱼得水。
此后,书山上多了一个纨绔圈子的狗腿,风评极差,有学子戏称其为恶犬。
计崇山得知这一切,不以为耻辱,反以为荣耀,“吾儿能与尚书之子成为至交好友,平步青云之日就在今朝,那些无干人等不必在意。”
然而此刻,计崇山望着远处那些刀剑加身仍不变色的学子,低低地,低低地,嘴唇说出微弱的话来,“走啊。”
“救救孩子们。”
他曾经日日告诉自家儿子弯腰,今日方知人还是要挺起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