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由此产生的无限热情。”换一种说法,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天才。可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似乎没考虑过这句话,或是说故意忽略这句话。
然而,这些父母也知道兴趣是孩子学习某个技能、某个学科的力量源泉,知道兴趣是孩子是否有所成就的关键,可他们就是会陷入一个误区,甚至钻入一个牛角尖。专家说学钢琴、练舞蹈可以提升孩子的气质,能为孩子打开更好的出路,于是父母便不询问孩子的意见,强迫他学钢琴、练舞蹈,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父母按照自己的经验,觉得学理科更有前途,将来能找到好工作、赚大钱,于是便设法让孩子放弃喜欢的学科,报各种数理化培训班;父母发现孩子在某方面有些天赋,就过度地挖掘孩子的天赋,逼迫他不断地努力、再努力,企图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总之,我发现这些父母都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者”,无论让孩子学什么不学什么,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都只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好处”。虽然这“好处”确实是为了孩子。当然,也是有例外的,一些父母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或是为了将来有所回报。这虽只是少数,却也是存在的。无论如何,这些父母总是喜欢依据自己的意愿来为孩子做选择,而不是让孩子依据自己的兴趣来自主选择。
对孩子来说,由于父母的妄加干涉,这兴趣好像并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们的。孩子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接纳和尊重,反而还要每天去上所谓的“兴趣班”。结果,这“兴趣”就成了孩子的负担,成了最令孩子痛苦的事情。到那个时候,兴趣已经不是兴趣,那么父母们还奢望孩子有所成就,成为人人羡慕的天才吗?
当然不会!当一件事情成为苦役,那么就别想让做它的人有所成绩。同样,当孩子对某个技能不感兴趣,对某个学科不喜欢时,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我为什么要做它!我讨厌它!我要逃离它!之后,父母的强迫、干涉还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把对这件事情的讨厌转移到父母身上,使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化。
几年前,我们社区发生了一件事情,一度传得沸沸扬扬:
有一位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一直想把女儿培养成才,摆脱自己那样糟糕的人生。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说她女儿嗓音好、有唱歌的天赋,如果好好培养的话,说不定可以成为歌唱家。母亲听后动心了,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她依然决定要把女儿培养成歌唱家。
说到做到,这位母亲第二天就给女儿报了培训班,请专业老师教女儿唱歌。可女儿并不喜欢唱歌,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快乐地跳舞,她也想参加舞蹈班。母亲拒绝了女儿的要求,要她学习唱歌,除了上培训班,每天早上、晚上还要练习半个小时,而且一旦发现孩子偷懒或是练得不好,就打手心以示惩罚。可这些都不能让女儿好好练习、有所进步,因为她根本不喜欢啊!
孩子的父亲、家里的亲人都劝这位母亲,“既然孩子不喜欢唱歌,你就别逼她了”“她喜欢跳舞,你不如让她跳舞”。可这位母亲每次都理直气壮地说,“不行,孩子懂什么?喜欢有什么用,她又没有这个天赋,岂不是浪费时间”“人家说她有唱歌天赋,咱们就应该好好培养,之后肯定能成为歌唱家”“孩子还小,不知道怎么选择,我们大人应该为她把关”。
可没有兴趣的学习,结果怎么可能好!这位母亲越是强迫,女儿越是不愿意学,最后竟以伤害自己为手段来反抗母亲。一天,老师向这位母亲反映孩子学习不认真,练声的时候走神。母亲非常生气,责骂了女儿一通,然后让她在房间里练习。孩子出于气愤,竟然把玻璃杯打碎,想要伤害自己。幸好母亲眼疾手快地阻止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看到了吧!强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父母必须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即便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能强迫他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父母应该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自主选择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不考虑他的承受能力,不要强行灌输知识和技能;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他的人生,擅自做出种种选择和安排。
同时,父母们需要明白,孩子喜欢什么,对哪种运动或技能感兴趣,这是他自己的权利。即便你是他的父母,也没有权力干涉和阻止。你需要做的是学会接纳和尊重,并且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正确的保护和培养。只有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他才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和热情,然后把喜欢的变成擅长的,进而取得真正的成就。
不妨想一想,哪一个天才不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那一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贝多芬喜欢音乐,对音乐执着入迷,这才成了伟大的音乐家!毕加索热爱绘画,把绘画看得比什么都重,这才创造了美术界的奇迹!案例中的小女孩不喜欢唱歌,对它没有一点兴趣,怎么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呢?这位母亲所有的强迫、蛮干,都只是孩子成长、成才路上的反作用力而已。
所以,你的孩子可能是天才,你需要耐心地培养。但是在这之前,不妨好好地观察一番,看他究竟喜欢什么。看到孩子喜欢音乐,给他一把吉他;看到孩子喜欢跳舞,给他一双舞鞋……即便他没有成为天才,但是也扩展了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必定能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