娅菲是一只10岁左右的雌长吻针鼹,生活在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新几内亚岛。新几内亚岛是现今世上第二大岛屿,其西半岛有一座巍峨的大山,海拔2000多米,叫福贾山。福贾山山谷一带,是茂密的热带雨林。这片茂密的热带雨林人迹罕至,是各种动物栖息的天堂。沿福贾山舒缓的山势而上,高大的林木渐稀,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灌木丛。娅菲和它的同类们便自信而冷静地活跃在这些低矮的灌木丛里。
作为一只长吻针鼹,娅菲有足够使它保持冷静和自信的理由:略微下弯呈管状的长嘴里长着长长的舌头,舌头上沾满的黏液,可以让它爱吃的蚁类无所逃遁;背部布满的坚利长针毛,足以让任何威胁它安全的敌人感到惧怕。在福贾山一带进行科学考察的动物学家沃克·哈姆博士,对长吻针鼹娅菲的跟踪研究中,很为它捕食时的冷静和面对敌害时表现出的自信所折服。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哈姆博士跟踪娅菲攀爬到了福贾山半山腰。在一丛绿意盎然的灌木根部,娅菲停了下来,略微下弯的长嘴里不时吐出沾满黏液的长舌,使劲卷吸着四处乱逃的蚂蚁。吸食这些对林木有危害的蚂蚁,使长吻针鼹娅菲成了林木的保护神。在卷吸灌木丛根部的蚂蚁时,除了不小心碰触灌木发出的声响外,娅菲一直沉默不语。在动物中,长吻针鼹最是安静,除了呼吸发出的声响,再不发出任何其他声响。
在哈姆博士专注地观察娅菲时,一阵凶狠的嚎叫突然传入了他的耳朵。距离娅菲20米远的空旷地带上,一只体长近1米的袋獾正不可一世地向卷食蚂蚁的娅菲靠近。在现今世界上的肉食性有袋类动物中,袋獾是最强大的捕猎者。它的头部又宽又大,大口里长有42颗锋利的牙齿。性情凶猛的袋獾向娅菲步步紧逼,而沉浸在美食中的它却全然不知。
直到袋獾距离不足10米时,娅菲才从卷吸美食中回过神来。发现嚎叫的袋獾后,娅菲展现出了它一贯的冷静,它未因对方强大而陷入惊慌。娅菲慢腾腾地回过头,毫无畏惧地逼视着狂妄的屠杀者袋獾。匍匐在地上,娅菲一动不动,似乎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细心的哈姆博士注意到,娅菲起初斜垂着的长针毛,此时已一根根地竖立了起来。远远看去,娅菲的长针毛就像一支支随时准备离弦的长箭,而娅菲则像冷酷的箭手。娅菲身上的长针毛,是抵御敌害的最好武器。
袋獾的嚎叫声越发响亮起来。它想用叫声迫使娅菲胆战心惊,从而失去防御能力。袋獾的这一想法没有得逞。直面它的威逼,娅菲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将长针毛竖得更加有力。冷静地匍匐在地,娅菲不发一言。随着袋獾的一步步逼近,哈姆博士发现,娅菲迅速地转身,将背对着敌人,并把露在外面的头部缩进了长针毛里。在那丛灌木下,哈姆博士只能见到一团黑色上点缀着白点的刺球。看着这个小刺球,脾气暴躁的袋獾变得极为毛躁,尖利的脚爪发疯似的刨动山地,刨得尘土四处飞扬。
经历数分钟的对峙,袋獾终于忍不住了,几步便冲到了娅菲身边。袋獾尖利的脚爪伸向了娅菲,但速度极慢。由此可见,它不是第一次攻击长吻针鼹了。如果袋獾像捕食其他动物那样猛扑向娅菲,它多半会被长吻针鼹身上尖利的长针毛刺伤。娅菲身上的长针毛尖端实在太锋利了,袋獾尽管非常小心,仍旧被刺痛了。被刺痛的袋獾大声地号叫着。而将头部龟缩在长针毛里的娅菲,并没有被近在咫尺的袋獾的叫声所惊吓住。
被娅菲的长针毛刺伤后,袋獾并未知难而退。它缩回脚爪,在娅菲身旁慢慢走动,寻找最佳的攻击点。看到这一幕,哈姆博士为娅菲捏了把汗。据他所知,长吻针鼹身上的长针毛并非无敌天下的防御武器。一些狐狸攻击它们时,往往会想办法将其身体翻转,使其四脚朝天。长吻针鼹的背部才有尖利的长针毛,而腹部却非常柔软,面对敌人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便显得无能为力了。袋獾是打算采取这样的战术吗?
在哈姆博士担心不已时,他发现娅菲的身体竟然倒退着向袋獾慢慢靠近。对靠近自己的娅菲,袋獾没有莽撞地发起进攻,刚才它已经受尽针毛之苦了。突然,慢慢蠕动的娅菲行动变得非常迅速,眨眼间就逼近了躲避不及的袋獾。娅菲背部的长针毛在它用力之下,有好几根刺入了袋獾的前肢。在娅菲的一刺之下,刚才不可一世的袋獾痛得大叫一声,转身飞也似的跑开了。哈姆博士发现逃跑的袋獾身上上刺着的几根长针毛,就像几支箭一样。借用身体之力,娅菲聪明地将箭一样的长针毛射进了凶悍的袋獾身上,使其知难而退。一旦被长吻针鼹的长针毛射中,想要立即摆脱痛苦非常困难,因为长针毛不仅尖利,而且长有倒钩。
反攻得手后,娅菲并不贪恋这一时的战绩。在袋獾疼痛着逃跑时,它也加快速度离开了为它提供美食的灌木丛。在距离灌木丛300米远的地方,娅菲钻进了一个黑黑的洞穴里。这是娅菲的临时巢穴,是它从几只野兔那里夺得的。娅菲有锋利的脚爪,使其很善于掘洞,甚至以挖洞见长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尽管如此,它却从不为自己挖掘洞穴,它的洞穴要么是从其他动物那里抢来的,要么是它们废弃不要的。
看着全身而退钻进洞穴的娅菲,哈姆博士感慨万千,在娅菲和凶猛袋獾的对决中,冷静加上行之有效的反击方式,让它成了最后的胜利者。生活中,那些在遭遇艰难困苦时产生畏惧心理而一味选择逃避的人,在此,长吻针鼹亚菲给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