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傻”“沙雕文化”的出现

90后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有趣”。如果说80后前面的几代人追求的是所谓的“生活的目的”,那么90后这一代追求的就是“生活的游戏”。他们认为一切秩序都是让人憋闷和窒息的东西。如果别人一板一眼、循规蹈矩,他们会反唇相讥:“我怎么闻到一股酸腐味?”意思是没必要那么死板。90后追求“有趣”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相关的例子也非常多,这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90后的生活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起承转傻)。这是由“????”(起承转合)和新造词“??”(沙雕)结合起来组成的另一个新造词。所谓的“沙雕”一般是指某一对象“缺乏逻辑、糟糕、水准低下”,其中包含着对所指对象的嘲弄的意味。网络上最多使用“沙雕”一词的领域是网络漫画,其中一种漫画也被称为“沙雕漫画”。“沙雕漫画”的特点是,看似漫不经心的画法、打破常规的故事结构和内容。因此,“起承转傻”的意思就是:故事开始——展开——**或反转,最终出现烂尾式结局。41

韩语中的“沙雕”一词最初出现于dcinside网站的网络漫画连载专区。当时,一位名为“无乐公高”的画手在此连载了一部名为《???》(《郑载煌》)的漫画。后来,漫画家英威将沙雕漫画发扬光大,而英威本人也被称为“网络漫画沙雕本尊”。其实沙雕漫画最初的意思是,“虽然看起来很傻,但是很有趣”,但随着网络上沙雕漫画的增多,这个词的否定意味慢慢变强。渐渐地,“沙雕”一词的使用已经远不限于上传到网络上的各种个人作品,对于那些低水准的新闻报道、评论等,网民们也经常使用该词。

有观点认为,“沙雕”一词之所以能流行,是因为人们内心想要摆脱完美无缺的沉闷生活的欲望,还有,将自己定义为失败者的人在不断增加。受经济萧条大环境的影响,失意的年轻人往往自嘲是“沙雕”。也有分析认为,这是对整齐划一的规范式教育制度的反叛,同时也是对自己独特审美的消极表达。还有人总结,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喜欢分享成功人物的励志故事,那么2000年以后,反映年轻人失败意识的“沙雕”文化正在引起广泛共鸣。

但不管原因是什么,重要的是,一度仅在网络漫画社区流行的“沙雕”文化正在迅速融入主流文化。

朴俊亨,通过《拔草男》重获事业第二春

有这样一位艺人,他已年满50岁,时不时在YouTube上开一个“胡言乱语大会”。他便是1999年通过男团God出道的朴俊亨。通过JTBC电视台的演播室LuluLala制作的综艺节目《拔草男》(Wassup Man),50岁的朴俊亨迎来了演艺事业的第二春。《拔草男》在2018年5月30日开通了YouTube频道,4个月时间就吸引了超过130万名的订阅者,是现有电视台单一频道中观众增长最快的一个,它在YouTube上每集的平均点击率高达180万次。

《拔草男》的主要目标观众是包括90后在内的千禧一代,节目中大胆插入了很多B-cut画面(1),这在以往的节目制作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节目中还大量曝光了很多镜头背后的故事,风格非常独特。除朴俊亨之外,大部分演员都是20多岁,节目的字幕和编辑都选用了90后熟悉的词语,比如,“TMI”(Too Much Information)、“JMT”(好吃到没朋友)、“妈卡”(父母的信用卡)、“黑牛”(软柿子)、“超级insider”(擅长社交的人)等,而朴俊亨每每听不懂这些词,非常好笑。当然,除了这些新造词,朴俊亨还有很多其他韩语单词也听不懂。

《拔草男》掀起的收视热潮中,比起频道的人气,还有一点更值得注意,那就是观众对于节目传递出的B级感性(2),以及节目不加掩饰的真实所表现出的态度变化。实际上,20年前的朴俊亨也一样特立独行,满口金句,但是对于20年前的观众来说,这种风格并不讨喜,所以节目视频被大幅剪辑。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年轻观众对他的“沙雕”B级感性非常着迷。

JTBC演播室LuluLala的朴政宰(音)组长在“千禧一代喜爱的内容类型与流通战略”的演讲中说:“《拔草男》的亮点在于颠覆了常规的演播法则,出演者说起话来无拘无束,节目组后期不会对此进行过多的剪辑。”另外,“在以往的节目中不可能对某个饭店的食物进行评价,或者动辄植入广告,但这个节目中没有了这些顾忌,观众反而很容易接受”。42如此,随着受众的更新换代,观众感兴趣的点也在发生变化。昨天行不通的东西,今天却可能行得通;昨天引发人们好感的东西,今天却可能让人反感。

《拔草男》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单纯地因为节目输出频道从电视转到了YouTube,而是电视台通过观众们喜爱的渠道,为之提供了受欢迎的内容而已。朴俊亨最近出演的化妆品广告也仿照了《拔草男》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另外,朴政宰组长还强调了“O**U”(One Source Multi Use,意为一个来源,多个用途)和跨媒体创作,并表示“在制作电视剧等节目时,不能只狭隘地考虑电视播出用途,还要兼顾在线播放、YouTube等多种平台特性,对内容、形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

节目组俘获90后观众的最后一个绝招是倾听观众心声。《拔草男》的主题就是前往YouTube观众通过留言推荐的目的地。总体来说,《拔草男》是边与观众沟通边制作节目的,观众的意见得以真正地被反映到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假如观众认为节目当中植入广告太多,节目组便会策划去广告植入较少的济州岛旅行;假如观众认为近期的节目去咖啡厅太频繁,节目组甚至会把已在咖啡厅拍好的视频整集删除。通过快速、积极地听取观众意见,《拔草男》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90后必备技能:玩梗

大家听说过“??”或“???”(梗)这个词吧?韩语中的这个词来自外来词“ad lib”,意思是随机应变,是一个网络隐语。它原本是意为“自由、即兴”的拉丁语“ad libitum”的缩略型,最早出现于dcinside社区,意思是即兴发言,带有贬义色彩。

“梗”的意思现在已经扩展为“对特定情况或行动做出的发言”,被当作一个词缀使用,也可以用来指某一对象说的空话、失言、粗话的意思。该词的实际含义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成为很多90后的日常用语高频词。后来还出现了“???”(玩梗力)这样的新造词,意思是一个人“说梗、玩梗的能力”。它也可以看作一种搞笑能力,但是以前的搞笑能力只是单纯地让人发笑的能力,而今天的“玩梗力”指的是在适当的时机说出短而精的金句,瞬间让人捧腹大笑。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树维基(3)”。20世纪,《大英百科全书》几乎成为百科词典的代名词。但进入21世纪以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型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将其取而代之。维基百科显示了集体智慧的强大,并且通过互联网相互合作的知识生产方式,终于超越了历史悠久的百科全书。

但是,在90后中,韩国版的维基百科好像没有什么人气。原因很简单,维基百科使用起来不够有趣。90后需要的并非单纯的信息,而维基百科仅限于忠实地传达基本信息,禁止阐述个人看法。这时,另一种“维基百科”出现了,它允许任何人编辑和上传个人见解,这就是韩国的“树维基”。

2007年3月1日,树维基刚诞生时的名字是“????”(Enhawiki)。Enhawiki最初是日本动画片《机动战士高达》粉丝社区网站Angelhalo旗下的维基词典,是日本动画等亚文化群领域的信息网站,后来逐渐扩展为涉及科学、学术、时事等多个领域的百科词典。10年后的2017年,树维基在韩国人气网站排名中位居第11位,远远超过了排在第33位的韩国版维基百科。因此,最近如果在谷歌、Naver等反映用户喜好度的门户网站搜索窗口搜索特定关键词,树维基的位置往往比维基百科更靠前。

树维基以混合了玩笑口吻的特有的叙述方式,一举拿下了那些不喜欢毫无温度的文字的读者群,随着不同身份、领域的热心网友持续写文、更新词条,网站规模快速增长。2012年,树维基更名为“???? ??”(rigvedawiki)后,日益成长为综合性信息网站,其内容已经扩展到文学、国际、历史、政治、时事、教育等传统百科全书覆盖的条目领域。43

树维基将自身定义为存储御宅族相关信息和冷知识(琐碎、无用的知识)的空间。如其所说,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一个“无用的空间”。而且除了亚文化相关信息以外,其他大部分是不可信的内容。上传内容的相关规定也比较松散,因此无法避免信息的主观偏向性。90后却非常喜欢这个“无用的空间”。对他们来说,这个空间既是信息的库房,又是能提供乐趣的娱乐空间。

还有一种可以让普通人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玩梗能力,并借此分享快乐的新型的玩梗空间,这就是脸书上的“题目学院”(Title Yourself)。在点赞数高达70万次(以2018年的数据为基准)的该网页上,脸书会员可以通过回帖的形式给图片取标题,造梗能力最强的回帖会被分享给所有人。会员还可以用这个tag(提到)朋友,同时加上想跟朋友说的话。

“题目学院”的超高人气也影响到了其他网络媒体。比如,《大学明天》杂志新设了“大学明天题目王”栏目,在《大学明天》的脸书上,网友可以给“题目创意”中的帖子发表回帖,最有创意的三个回复会被杂志刊登,回复人将得到赠送的礼品。栏目作者表示,《大学明天》的编辑们也经常在“题目学院”参与回帖,杂志记者有时也会为找不到合适的题目而苦恼,很多时候由于想不出理想的题目,报道写完后却迟迟无法提交。

现实世界中的“沙雕文化”

始于网络漫画和在线社区的“沙雕文化”正向线下世界蔓延。最先受到影响的是90后的主要活动场所——大学。我们留意到,学校公告栏上的社团新生募集海报中,有很多是戏仿网上有名的图片。

“记得几年前就开始流行这种‘沙雕’海报了。现在这种海报太多了,一般的恶搞已经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了。今年的社团招募也都是这种风格。”

西江大学四年级的金某如是说。这种“沙雕文化”不仅出现在社团宣传海报上,在各种学科作业中也广泛存在着。金某的意思并非持反对态度,只是认为这一现象蔓延太广,一些低劣的刻意模仿已经无法吸引眼球。等这些大学生毕业,并逐渐融入社会后,他们还会将“沙雕文化”传播到职场中去。

2014年下半年,一家企划公司的招聘公告一度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题为“沙雕招聘公告”的这则公告由企划运营组长(而非人事负责人)上传至网络,并被登载在多个社区网站和博客上。自然,不少人对此表示异议,认为如此公告很难招来真正优秀的人才,但很多大学毕业生评价说,这种率真的姿态增加了他们对企业的好感和入职的意向。

该招聘公告不仅使用了“????”(新入部下)这种另类叫法,在优先考虑的条件中还写入了“喜欢吃炸猪排、米肠者,最好还喜欢吃咖喱”等怪异要求。业务方面,除了市场营销咨询、广告咨询、顾客管理、营业管理等一般业务,还设有丹田呼吸、R&B灵魂等项目。应聘方法是通过招聘网站在线提交入职申请,需要有心电感应(仅限于可能者)。虽然该公司规模不大,知名度也不高,但通过这种活泼有趣的招聘公告仍然吸引了大量求职者。

马斯洛——自我实现是人的基本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提出了有名的人类需求层次五大阶段理论(见图1-1)。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欲望是天生的。根据其强弱和重要性,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层次,同时指出——人必须先满足低层次需求,才可能产生高层次需求。

在五个层次中,前面两个阶段属于身体领域。第一阶段是生理需求,即吃、睡、种族延续等最低层次的需求;第二阶段是对安全的需求,即保护自己不受寒冷、疾病、危险等威胁的需求。另外,为了将来进行储蓄也可以说是安全需求的一种表现。

图1-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五大阶段

从第三到第五层次属于心理因素领域。第三阶段是对爱和归属的需求,人通过组建家庭或结交朋友,达到归属于某个团体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施与爱和接受爱。第四层次是自我尊重的需求,是作为团体的成员享受名誉或权力的欲望。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努力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成为的人物。挖掘自身潜力和尽自己最大努力,两者都是自我实现欲求的直接表现。

50多年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现代行为科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韩国国内大学的教育也没有跳出这一理论的框架,在基础课、经营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组织行动或人事管理科目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这一理论。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马斯洛在晚年修正了自己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已经不是他早年所说的那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是自我超越的需要,即人具有为比自我更大的目标而献身的需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他还指出,之前谈到的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通过游戏进行自我实现的90后

对于90后来说,马斯洛理论中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得到保障,衣食无忧的他们将自我实现的快乐视作最基本的需求。

韩国某知名肉店贴出过这样一则广告——“产业革命以后粮食产量暴增,人类最大的苦恼变成了‘今天吃什么?’相信我,最好的答案就是——肉!”看看现代的上班族吧,他们最大的苦恼就是——“今天中午吃什么?”没错,苦恼的重点并不是“吃这个能吃饱吗?”因为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肚子的问题了,要考虑的只是吃什么高兴。而且这种倾向在越年轻的人身上体现得越明显。

最近流行的“吃播”和“美食寻访”节目也是出于同样的背景。所谓的“吃播”是“吃饭直播”的缩略语。演员河正宇在电影《黄海》中津津有味地大吃紫菜的场景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的一些电视节目中演员品尝各种美味食物的镜头也受到欢迎,吃播就这样流行起来了。现在不仅有吃播,还流行各种美食图片,英语中还出现了“Food Porn(4)”这样的词,用来指令人垂涎的食物和刺激食欲的照片。

需要明白的是,年轻人喜欢看美食探访和吃播的行为本身与自我实现需求相一致。老一代尤其不能理解年轻人看着别人在镜头前吃饭,自己也感到满足的事情。但在90后看来,“吃”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单纯填饱肚子的目的,而是成了一种游戏,所以看到这样的行为本身也会感到满足。

90后的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扎根于为满足自我实现而选择的“游戏精神”。对他们来说,比起理念的世界,游戏的世界更重要。当然,他们也和上一代一样,生活在适者生存竞争激烈的世界里,这一事实没有改变。但是,他们与上一代有着不同的需求,追求游戏精神,这些都使他们的世界变得不同。他们认为自己比任何一代人都更加自律,也更加自主。

(1) 指非精修的镜头。

(2) 指有别于正统审美风格的感性类型,和前文提到的“沙雕文化”拥有共同的受众。

(3) 树维基(Namu Wiki,又称为木维基)是韩国本土的一家维基百科,目前是韩国所有维基系统中编辑量最高的网络百科全书。

(4) 即Food(食物)+Porn(色情片)=Food Porn(美食色情片),形容商家把美食尽力往诱人的方向拍,力图达到观众光看食物都能产生饥饿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