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化穷尽不了与外在性关联的意义。主题化或客观化不单被描写为一种绝情的沉思,而且是一种与生硬者,与物这样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被称为存在类比之项目的关系。生硬者走向的结构不是由直观它的观看的绝情,而是由它与它所经历的时间的关系所强加的。客体存在乃空之时间的失去与填充,在其中没有对终结之死亡的任何安慰。如果外在性在本质上不表现为主题,而将自己交给向往,那么,向往外在性的分离存在的生存就不再为存在而忧心。去存在具有某种异于大全之失却的意义。它能在存在之外行动。与斯宾诺莎的传统相反,对死亡的这种超越并非产生于思想的普遍原则,而是产生于多元性关系,产生于为他者的存在之善,产生于正义。存在之于存在的超越——与外在性的关系——不为绵延所规定。在与存在自我超越的他者的关系内,绵延本身变得可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