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业率显著降低,实体经济的就业吸纳能力增强
随着德国劳动力市场对劳动成本、人群结构的全面调整,德国的就业人数从2000年的3607万人增长到2018年上半年的4153万人,平均增幅为0.7%。失业率则从2005年最高值的11%降到目前的3.5%左右,使得德国劳动力保持相对稳定的供给。德国的青年失业率是全欧盟地区最低的。在2014年,约有33万15~24岁的青年人失业。到2018年6月,德国季节调整后的青年失业率仅为6.2%。
同时,德国制造业的就业需求进一步旺盛,根据德国官方统计,截至2017年6月,德国制造业容纳近550万人,比2016年增长1.8%,制造业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工业4.0的发展在未来10年将对德国GDP贡献1个百分点,并创造近39万个工作岗位[1],提升一些核心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图11-1 德国就业总体形势与失业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Statistisches Bundesamt。
二、实际工资水平增幅较小,行业间劳动力成本差距显著
《2017全球工资报告》指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工资的增长处于最低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显著放缓造成的。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世界的工资水平平均实际增长仅为1.7%。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工资增长率达到10年来的最高点。从区域来看,欧洲地区的工资增幅相对平缓。以2015年为例,欧洲的实际工资增幅略高于阿拉伯和非洲地区,但是远低于中亚和西亚地区,考虑到经济发展状况,欧洲的总体工资增幅不大。德国的实际工资变动略低于欧洲平均水平,2014—2017年德国实际工资变动率分别为1.9、2.4、1.8、0.8,工资变动幅度不大,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17年,德国每小时劳动力成本(34.50欧元)在欧盟中排名第六,与欧盟平均水平(26.30欧元)相比,德国雇主每小时多支付31%。2018年,欧盟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平均增长率为2.5%。其中,增幅最高的为罗马尼亚(14.2%)和保加利亚(11.9%),增幅最低的为意大利(1.1%)、塞浦路斯(1.0%)和西班牙(0.8%),德国处于中下等水平。劳动力成本包括总收入和非工资成本。根据统计,2018年德国第一季度的毛利润成本比2017年第一季度增长了2.1%,而非工资成本则增长了2.9%。过去五年德国薪酬上涨13%,原因是工会放缓工资要求,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2018年德国最大工会接受较低的工资增长幅度,以换取工作时间减少的权利。
分部门来看,德国的工业与服务业各部门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也有较大差距。其中,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供水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低于采矿和挖掘业,电力、煤炭业。2016年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工业和服务业平均成本高出5.3欧元,基本相当于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的8倍。除了采矿和挖掘业外,德国各部门2017年的单位劳动力成本都有所提高(见表11-1)。
表11-1 2016年和2017年德国各部门单位劳动力成本(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