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县北部边缘的古罗场,这里同自贡市荣县五宝镇相邻,有一条水源丰富的越溪河穿乡滚滚流淌,向人们诉说着人世间的风云变化……

离古罗场约10华里,有一片片延绵起伏的山峰。在这些山峰之间,有一座风景清秀的山峦。在山峦的中部有段地貌形似一头昂首兀立的大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地人就根据这座山的形状,把它叫作画象嘴。

“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与“祥”字谐音,故象被赋予吉祥寓意。大象在当地人们的心目中,是吉祥与力量的象征。他们对大象颇有好感,认为象善解人意,勤劳吃苦,聪明灵性。

在清朝后期,住在古罗场一户郑氏人家,听说画象嘴是一块“吉祥”宝地,就想在此修房造屋,以求郑家人丁兴旺,平安吉祥,家业发达。

传说郑氏人家祖祖辈辈是经商的,又精通医术,自然讲究风水,新修的房屋如何才能聚财,如何才能更加发达,如何才能让后辈更加兴旺,如何才能让子孙仕途通达。因此,郑家就请了几路风水先生,来到画象嘴看风水。他们都称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修房造屋是很好的地基。但郑家能否与风水结缘,让风水永不流走,那就要看当主人的生辰“八字”,能否与这里的风水合成,是否适应……

修房造房是一家人的百年大计,住地风水好与否,关系着家业发达,传宗接代,延续后辈的基业。因此,郑家老爷不敢轻易下决心。后来,郑老爷听说川南佛来山红岩寺一位姓曾的和尚,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大仙。于是,郑老爷就带上重金厚礼,前往佛来山,以捐献修缮红岩寺为名,去拜访了那位曾大仙。

曾大仙被郑氏的诚心打动,同意前往古罗帮郑氏看修房造屋的地基。郑氏就满心欢喜地把风水大仙带到了画象嘴。他们站在画象嘴中部的一个“凹”处,曾大仙手端罗盘,抬眼远方,深奥而又专注。令郑氏佩服,也跟着观看,可郑氏看不出任何明明堂,只见曾大仙的眼睛随着罗盘的指针跳动,然后又几次抬眼远方,才开口对郑氏说话:“这里的前方有一条河流,喻意财富源源不断。左边有山,右边也有山。完全是完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背靠大山,坐南向北,基石稳固。而且,还养有一只大象在山间。因此,我敢断言:在这里修房造屋,风水极佳,金玉满堂,是我看过的最好的风水宝基。”

“对头,我请别的风水先生也来看过,都说画象嘴是一块风水宝地,是一块吉祥的地方。”郑氏满脸带笑地说。

“你家要在这里修房造屋,我保证不出三年,人丁兴旺红火,家业飞黄腾达。”

“大仙就帮我算算八字,看这里我配不配。”郑氏笑逐颜开地请求大仙。

“好,你把生辰八字报上来,我算算。”

郑氏立即报出生辰八字。大仙伸平手掌,掐指运算。反复多次后,他脸上终于露出喜色:“可以,你的八字压得住。俗话说人富不过三代,开店难盛百年。也许过了百年之后,这块吉祥宝地的地气,将会释放出来……”

“大仙的意思是?”

“只能意会,不可泄露天机。”曾大仙讲完这话后,用手抹了抹自己的光头。

当郑老爷送走曾大仙时,用红布包了一包银两,虔诚地送到大仙的手中说:“如我郑家今后发达了,一定好好报答你的恩惠,还会向红岩寺捐献更多的银钱。”

请了几位风水先生看了画象嘴的地基后,郑老爷就决定在这块风水宝地,吉祥如意的地方修一个庄园。

在清朝同治年间,郑氏人家就动土开工,请来了当地最好的泥石木匠、砖瓦师傅,还有做杂活的共108人,在画象嘴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地修房建造郑家大院。开工后的108天,举行了正房上梁的隆重仪式。

那天,从画象嘴爆响的火炮声,足足响了3个多小时,吸引到古罗场周边来看热闹的人,整整摆了80桌。

又过了38天,郑家大院终于竣工了,在画象嘴建起了一座十里八乡间罕见的阔气民居。

郑家祖祖辈辈经营生意,特别是在距画象嘴不远的盐城——自贡做盐生意。自从郑家搬到画象嘴新修的郑家大院后,真是应了曾大仙的话,郑家真的生意越做越顺,越做越大,渐渐地发了大财。

当地人经常看见郑家做生意赚的银钱,用马拉车从外面往家里拉回了一车又一车银子,储藏在郑家二楼的藏银室。大约又过了10多年,藏银室的银子越堆越多,越码越高。在一天夜里,郑家大院突然发出轰隆一声巨响。当他们跑出来看时,看到藏银室的楼房被压垮了。

郑家又请来大师,根据原地的山形地貌,依照梯级地形,按“三进三出”重新进行设计建造一个更好更大,独具风格的川南庄园。

郑家择了一个“18日”的黄道吉日破土动工,经过历时三年的修建,最后建成了川南典型的集生活居住、军事防御为一体的郑家庄园。

郑家庄园是一座豪华的、坐南向北的四合院,占地40多亩。砖木结构,穿逗式梁架,三穿七柱,悬山式顶,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厅堂戏院,一应俱全。

在堂屋正中,有垂带式踏道、屋台基、石坝和房边石砌保坎。庄园共有各种房屋122间,8个天井、3个场坝、4个水池、11处院内花园。

大朝门上悬挂着一块竖式黑添大匾,上书“七松世第”四个斗大的金字象征着主人高贵富有的身份地位。

郑家庄园前厅大门书有“德门瑞霭书香远,阑砌春深雨露多”的石刻对联,横批“顽伯山居”。“顽伯”即宅主名号。

据说,当年在郑家庄园负责打扫清洁卫生的就有3个雇工,一个雇工专门负责开门,每天从早晨6点开始,8点才能把所有的门打开通风……

郑家是个大家族,那时在宜宾北面一带是响当当的富豪。然而,在郑家的三房人中,郑老大家却一直没有后代。郑老大就从同族老二弟弟家中,抱养了生于清朝同治年间的三儿,取名郑廷钦。从此,郑廷钦就过继伯父为子。

郑廷钦排行老三,郑家人就喊他三少爷。郑家人就培养他从小读书,长大后就学习做生意。大约过了18年,郑老爷去世了,郑廷钦就继承了三分之一的郑家庄园,300石租田产。他虽饱读诗书,但累试不第。

郑廷钦在20岁时,与荣县古文场文昌坪学堂湾的张家女子张静宜了结婚张家是荣县的名门望族。张静宜的父亲张荣山,是咸丰年间的武举人。为人豪爽,行侠仗义,不愿做官。

张荣山是个开明绅士,他允许女儿张静宜同兄弟姐妹一起读书。因此,静宜知书达理,能诗会文,心灵手巧,性情贤淑。

郑廷钦同张静宜结婚后,夫妻俩情真意切,相敬如宾,夫唱妻和。一年之后,张静宜生下的长子夭折了。

1891年3月13日,张静宜又怀胎十月,生下第二个儿子,令郑廷钦欣喜万分。

二儿子一降生来到人世间,郑廷钦为了儿子今后有个远大前程,就开始搜索枯肠,绞尽脑汁,成天琢磨要给儿子取一个美好名字。一天,他从书橱上取下一本《楚辞》,仔细翻阅,想从屈原的作品中找到给儿子取名的灵感。

郑廷钦酷爱文学,最崇尚英雄豪杰,更敬重屈原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常为屈原那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遭遇感慨万分。当他读到屈原《抽思》篇所作《九章》之四中“道卓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这句诗时,入了他的大脑,思量诗中的“自申”二字,既符合儿子的字辈,又表现了屈原的伟大品格。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郑廷钦就决定把“自申”二字,作为二儿子的字号,并当即向夫人征求意见。张静宜听到“自申”二字,心中一喜,说:“这两个字作为儿子的名字好!自就是自立自尊,自强不息;申,就是陈述重复、适合教书育人。”

“妻子讲得好,就这样把我们儿子的字号定下来。”郑廷钦为儿子的字号确定后,他又想以何为名呢?大儿子出生后就夭折了,传宗接代就指望自申了。一定要取个让老天保佑儿子成长的号名。

郑廷钦边想边取出一本《尚书》翻看:“……天是有意志的,这个意志就是上帝,上帝对人类怀着仁慈之心。上天孚佑下民,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句子时,心中一喜;他又接着翻阅《萧何传》上有“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

郑廷钦想: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心怀善念,就必然能得到上天的护佑。“佑之”一词,一语多义,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很合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就以“佑之”作为刚出生儿子的名号。

从此,郑家人对佑之疼爱有加,精心养育。佑之一天一地长大了,会笑了,能牙牙学语了……令郑廷钦、张静宜每天都喜笑颜开,心花怒放。特别是张静宜每当把儿子抱在怀里时,那种做母亲的骄傲自豪,就写在那张美丽动人的脸上。

继后,郑廷钦家又喜得贵子,生下老三,取名郑伯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