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构筑中国精神,凝聚梦想动力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体。随着民族的传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精神也需要不断被构筑。只有具备崇高的、有民族特色的、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中国精神”,才能为实现民生中国梦凝聚不竭的动力。然而,在长期战争的撞击和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下,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坏和侵蚀,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的道德风尚和传统文化受到的破坏和侵蚀尤为惨重,社会面临道德滑坡和传统文化断裂的风险。尽管中国精神的构筑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但民生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需要寻根于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构筑中国梦的过程中,要秉承“民为贵,君为轻”的重民精神,坚持“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在逍遥”的自由精神,“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平等精神,弘扬民主与法治精神;还要遏制腐败文化,抵制低俗文化,反对拜金主义。
0.3.2 推动公平正义,照亮梦想航程
要实现民生中国梦,必须进一步推动公平正义,让公平正义为民生梦想保驾护航。当今民生领域对公平正义破坏最严重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错误的再分配政策加剧了利益分配不公;腐败官员的灰色收入使社会财富向“权贵富豪”转移;腐败使生产要素市场被扭曲,导致收入鸿沟;政府投资方向被偏离,阻碍劳动致富。推动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破除行政垄断,加强权力制约;破除财富垄断,规范收入分配;切断权、钱、情、色勾结,打破赢者通吃;树立知识权威,匡正社会秩序,培养人文情怀。
0.3.3 促进经济发展,夯实梦想根基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为民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财政投入保障,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准确适时地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抢占经济发展先机,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改变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观,以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科技进步和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立足本国,扩大内需,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并注入新鲜活力。
0.3.4 强化制度建设,挥动梦想之翼
实现民生中国梦,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政府改革实践和治理过程中,利用高瞻远瞩的智慧和战略管理的技巧,紧密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完善制度建设,依靠人民群众的辛勤汗水和劳动来实现。在制度层面,就是要推广绩效管理制度,评估民生改善状况,分析各项举措的效益,明确改进方向和重点;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加强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及公众等对行政组织及其成员的监督;落实基本权利保障制度,捍卫和守护所有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改进民主参与制度,充分调动市场和民间力量参与环境、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建设,建立各种利益调处机制,努力在民生发展目标、途径、绩效等方面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