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如果动机不纯或者目的不明确,所要达到的效果就很难说。学习和考试也是这样,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就可能会影响好成绩的取得。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进步的内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孩子学习的一种需要。孩子能不能学得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的学习动机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明确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人生观,而是学习兴趣何在。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动机,可能也会学得好;但只有具有明确、正确、恰当的学习动机,学习才会有强劲的原动力。

如果把学习比做开车,缺乏学习动机就好比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虽然这时候你的车速很快(学习很用功),但是漫无目的地乱开终究不如有了明确的目的地(学习动机)后,慢慢地开(不是很用功),直奔目的地去来得快。

有些孩子看起来学习得很用功,可是考试总考不好;有些孩子平时看起来并不怎么用功,甚至看上去有些吊儿郎当,但考试分数总是名列前茅,究其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决定学习方向、增强努力程度方面,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考试分数的高低。

学习动机是提高成绩的影响因素之一

某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位专家,通过分析该省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7.8%的学习困难型学生属于学习动机型困难。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学习困难、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学习动机;如果有了恰当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就会好起来。

这表明,学习动机明确的人学习成绩往往也好,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有时候,孩子的学习动机很明确,可是考试总也考不好。这种情况并不是否认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只是表明,动机并不能代替学习。也就是说,仅仅有学习动机是不够的,还要为此付出努力——学习动机只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水平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动机强度适中(学习目标不是过高也不是过低)、学习方法得当(学习压力不是过大也不是过小)对学习效果的促进最大,这时候孩子作业做得好、学习效率高。相反,孩子的学习动机强度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

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孩子对考试成绩有一种合理期待

孩子要想学习好,就必须有一个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对考试成绩有一种合理期待。这种合理期待表现在:一方面,目标要切合实际,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跳一跳,够得到”。目标过高,可望而不可即,不但不会对孩子产生激励作用,而且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目标过低,当然就起不到挑战和强化作用了。另一方面,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要以实现近期目标为基础,一点一点努力去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指导孩子判别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学习动机是强是弱,可以参照以下标准。以下7条中如果孩子有5条的回答是肯定的,就表明他已经达到了中等学习动机水平:

⊙有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

⊙制订的学习目标经过努力能否达到?

⊙有没有学习兴趣?

⊙有没有作息规律?

⊙有没有运动、娱乐、休闲时间?

⊙有没有充沛的学习精力?

⊙有没有足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

总而言之,学习动机支配着孩子的学习行为,说明他是否想学习、愿意学什么以及努力的程度。可以说,一个人如果缺乏学习动机或者学习动机不对,无论他学习如何用功,都不会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