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抑郁心理的孩子经常生活在焦虑中,内心感到孤独,却不愿意向人倾诉。抑郁心理是中小学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它对学习和生活的消极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父母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让它发展成诱导自杀的抑郁症。
经典案例
河北省唐山市有一位高三女孩,本来学习成绩不错,在全班排名第十一二名。自从进入高三后,她就开始出现情绪忧郁、烦躁失眠症状。11月末,她便不肯去学校上学了,一连几天待在家里,无论父母如何劝说,就是听不进去,身体日渐消瘦。
学校期末考试前夕,她说自己的心态不是很好,肯定考不好,所以怎么也不肯参加考试。
后来,父亲请来了一位心理咨询老师给女孩做了几次心理辅导,服用了一些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失眠的药物,此后,女孩的情形有了一些转变,情绪也比以前稳定了一些、失眠状况得到改善,但依然不愿意去学校上学,说是要“在家里自学”。
她在家经常发脾气,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吃东西,每天起床很晚,每天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也没有参加,父母感到非常绝望。
专家指出,类似于这种情况很可能属于考试前焦虑症,主要表现是极度紧张、记忆力下降、头痛、心烦、爱发脾气、无精打采、考虑问题缓慢、对学习不感兴趣。
究其原因,可能是父母和孩子对考试的期望值过高,担心一旦达不到期望值会有挫败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可能是用脑不当、忽略了身体锻炼等因素造成的。
出现抑郁性厌学后,最好的办法是带孩子到户外去散散心、放松放松,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调节,孩子的心情好了,就会重新爱上学习的。
抑郁性厌学:指由于心理郁闷而导致的厌学行为。
抑郁心理是中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对外界压力感到无力应付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这样的孩子经常生活在焦虑中,内心孤独,却不愿意向父母和老师、同学倾诉;在学习上,经常感到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并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愿望。
由于他们对挫折的忍耐性差,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尤其是在考试考砸后,会对学习和考试感到痛苦、恐惧,严重的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甚至有自杀倾向。
抑郁性厌学的根源在于学习任务繁重、教学手段单调、教学观念陈旧,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
有些父母以为,孩子有机会起早贪黑地坐在教室里读书,是一种幸福。可是孩子们并不这么理解。呼和浩特市的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去劳动,当老师宣布“明天大家带上铁锹,去劳动”时,话音未落,就响起一阵欢呼声。孩子们说“这太幸福了!”弦外之音是说,去劳动就不用坐在教室里苦读了。
一位父亲对孩子说:“爸爸那时候赶上‘**’,整天闲着不上学,只好去参加临时劳动,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你可要加把劲学呀!”没想到孩子说:“你们天天劳动吗?你们太幸福了!”
这种怪现象是代沟在作怪吗?不,是厌学情绪闹的。
学习需要生活调剂
孩子的学校生活很苦,所以,父母必须注重给孩子以生活调剂,缓解压力、调节心情,让孩子保持一份愉快的学习心境。
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思想
孩子活得开心不开心,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为此,父母应当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当发现孩子头脑中胡思乱想时,要及时开导、疏通,决不让问题变得积重难返。
一位孩子无意中流露出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学习不好,将来没有一个好工作,最坏的结果就是自杀;而现在每天学习这么紧张,还不如现在就去自杀。”
当父母听到孩子类似于这样的想法时,一定要进行思想沟通,决不要以为孩子是“说着玩”的。说不定他是在试探你的态度呢?父母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想方设法寻找根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老师要关注学生的课间生活
在学校,老师同样应当关注学生的课间生活,关注他们的真实想法,并加以正确引导,既教书也育人。遗憾的是,这一点目前做得很不够,在许多学校是空白。
北京166中学历史老师项东,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她请喜欢写的孩子创建自己的杂志《天窗》,请喜欢说的孩子主持班里的《午间论坛》,请喜欢玩的孩子讲解游戏中的历史……她说,这样做能够给孩子一个适合他们释放特长的空间,并且在释放中引导他们。
可以想见,孩子有了这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哪里还会抑郁呢?
谨防失去求学动能
求学动能是什么?是孩子要求学习的能量。孩子一旦没有了求学动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就难免会产生抑郁性厌学。
适当关注孩子
适当关注孩子,既包括父母也包括老师。对孩子关注不够,或者关注过度,都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厌学情绪。
一位初二女孩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特别希望她将来能够上大学。女孩非常好学,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前10名。她性格沉稳,但不爱说话,很少引起别人关注,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进入初二后,英语老师说她很有潜力,提议她做英语课代表,这让她第一次感到自己受人重视,于是更加发奋学习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就感到英语老师不像以前那样关注她了,于是开始厌学。不但害怕英语老师的目光,而且发展到害怕面对每一个老师,上课时总是低着头。实际上,她是在用这种逃避的办法来“保护”自己。
关注“阳光下的阴影”
父母和老师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他们包括优秀学生的心理问题。等到他们的心理问题集中爆发出来,才感到悔之晚矣。
仍然以上述这位女孩为例,她一方面处于紧张而郁闷的气氛中,另一方面又抓紧学习,课前认真预习、课后认真复习,上课时思路紧紧跟着老师,努力不让学习掉队。从初二上学期开始,她的成绩一直在全班前三名,进入初三后,更是名列全班第一。
正当父母和老师为她高兴时,谁都无法体会到她长期在这样的紧张焦虑中学习,精神压力有多大?每到周末,她都会去图书馆查资料,想搞清楚自己究竟怎么啦?
她担心这样下去会精神分裂,于是提出希望休学,一个人在家调整。可是,这样的提议几乎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可笑的:学习成绩全班第一,中考前最后一个月考,班主任老师还说,全班能考入省一中的只有她一个人。既然成绩那么好,哪里还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呢?
事实证明,她的厌学情绪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后来中考严重发挥失常,别人都考入了一中,她却只考入三中,厌学至极。
整齐划一容易导致厌学
许多抑郁性厌学是由于校园生活单调、乏味、沉闷、各方面要求整齐划一而引起的。所以,父母和老师应当从孩子的个性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允许他们保留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
千苦万苦学习苦
心理学家常说:“千苦万苦学习苦”。为什么?因为孩子的在校学习和成人的业余进修,在自发性、选择性方面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有选择余地;而前者却不允许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学什么”、“怎么学”、“谁来教”、“什么时候学”等等,都是预先严格规定好了的。这两点差异,就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产生。
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毫无选择余地,这与因材施教是背道而驰的,是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可是在目前还不容易做到,得依靠父母在家里首先实施起来。具体地说,就是要给孩子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否则,孩子就必定会感到厌学。
例如,一位女孩进入初三后学习成绩就有所下降,她很着急,也非常努力,特别希望有人帮助她,可是得到的却是老师的挖苦和母亲的数落。老师让她报职业高中,她却想上普通高中、今后上大学,为此老师很生气,把她安排坐在最后一排。她本来个子就矮,坐在最后一排根本看不见黑板,于是心情更加抑郁,中考前就厌学在家了。
学会欣赏你的孩子
父母要学会欣赏你的孩子,而不是只看到他身上的缺点。如果整天只会对孩子唠唠叨叨,孩子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要么反抗、抵触,要么被动、冷漠。尤其可怕的是,孩子会从中形成一种非常糟糕的条件反射:学习是痛苦的、没意思,越学越只能证明自己无能!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应当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立即杜绝对孩子的一切批评,每天从他身上找几条优点;
②改善和孩子的关系,暂时不讨论学习问题;
③和孩子一起散步、游玩,参与他喜欢的活动,求同存异;
④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学习,只要他用心了就赞赏他;
⑤少作横向比较,多做纵向对比,看到一点点进步就表扬他;
⑥以宽容心态对待孩子,即使学习成绩不够好,也希望他能做到独立、自信、热情、成熟,这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
抑郁之下迷信思想抬头
抑郁性厌学生往往容易迷信,而在比较迷信的孩子身上,也往往存在着更多的抑郁,父母应当关注孩子这方面的动向。
厌学的孩子容易相信迷信
与正常孩子相比,厌学生更容易相信迷信。心理学家韦斯在《迷信心理学》中指出,无助、恐惧、抑郁等,都是滋生迷信的心理诱因。虽然这些情绪存在于各年龄段的人身上,但显而易见,处于心理发育期、理性认识世界能力十分幼稚的青少年居多。
应当注意的是,孩子们的迷信方式可不是什么“巫医跳大神能治好病”之类,而是借助于电脑网络等手段传播的“现代迷信”,如姓名解说、人生预测、爱情事业预测、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这一方面借助于网络的普及,另一方面还在于方便、快捷。网络算命不需要求助于他人,只要输入姓名、出生时间等信息,几秒钟就能得到结果。
当孩子出现满口星座、血型等谈吐时,父母就要特别关注孩子是不是心情郁闷,把本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用在了这些方面?
迷信的孩子更容易厌学
迷信的孩子把星座、占卜等当作主导和支配自己生活的法宝,一旦沾染一点点有关厌学的内容,孩子就可能会把学习抛在一边,继而默认“命运的安排”,变得不求进取起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位初三女孩,自从听了同学的介绍,去某网站“预测”了自己的生命时限,就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彻底没了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她从网上开出的“死亡证书”得知,她将于2060年因“求知欲过高而自杀致死”。她想,既然将来会因“求知欲过高”而死,那么现在还不如求知欲低一点,厌学就是当然的了!
现代迷信对青少年的毒害,可见一斑。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抑郁
抑郁性厌学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在整个儿童期到成人之前,是人生抑郁症的第一个高发期,许多孩子都有消极甚至轻生的念头,厌学就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父母走进内心
通常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渴望了解异性、走进异性内心,其实,这不过是渴望父母走进自己内心的一个翻版罢了。
实践证明,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关系相处得好,孩子的心理疾患就少,就不容易发生厌学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更多的躁动和困惑,也有了更多压力,他们开始感悟青春、感悟世界,竞争意识日益增强。
父母这时候如果能走进孩子心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对孩子来说是天大的幸运。道理很简单,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不用说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亲子交流了。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到抑郁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到抑郁,因为这时候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容易感到悲观、绝望,甚至产生自卑、轻生的念头。如果父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不关注他们的性情变化,就会让本来就缺少沟通的孩子心理矛盾达到极点,轻则厌学,重则厌世。
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疏通,孩子容易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出现强迫症,如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某些事情,很难控制得住自己。孩子在这种情况下非常苦恼、非常郁闷,学习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也可能会直线下降。
有鉴于此,父母要尽量体贴、鼓励孩子,给孩子以自信。
关键之关键
★抑郁性厌学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必须引起重视,决不能让它发展成抑郁症。抑郁症的主要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联想缓慢、兴趣和愉快感缺乏、动作减少,一半以上患者有自杀念头。
★孩子几乎都是好学的,他们之所以厌学,关键是在学校受压力太大,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没有选择,被迫着他不喜欢的事情,剥夺了他们天生具备的对任何事物的创造力,当然就缺乏学习兴趣了。
★教育的关键,不是教给孩子什么,而是怎样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学会欣赏你的孩子。孩子一旦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不再感到抑郁,就会对各知识点产生无穷的惊奇、兴奋、好学,学习效果非常好。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满足孩子对于学习所具有的一切惊奇和兴奋。例如,当孩子对动物感兴趣时,不强迫他学数学;当孩子对数学感兴趣时,不强迫他去弹钢琴。这一点在学校做不到,在家里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