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性厌学的成因通常是学习基础较差,经过多次努力仍然只能获得一次次低分和失败,长期受父母漠视、老师批评、同学歧视等各种社会偏见,逐渐形成自己是“差生”的观念,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厌学弃学。

经典案例

广东省河源市某初中生小燕(化名),排行第四,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从小就被父母看作是掌上明珠,三个哥哥对她也是宠爱有加。

小燕家庭富裕,不愁吃穿。由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总觉得对不起家人,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进而发展成厌学情绪。

小燕读初一时就因为厌学多次逃学,只是在父母的责骂下断断续续念完了初一。到了初二时,小燕的厌学情绪更上一层楼,瞒着父母多次逃学或外出玩耍,第一个学期差不多都在停学、缺课中度过。

到了春节过后的第二个学期开学后,小燕学习上根本不可能跟得上其他同学,自卑感越来越强。为了找到一个“长久”的逃学理由,她躲在一名女同学家里,叫这位女生到她家里去谎称自己已经去外地和男朋友举行婚礼了,叫父母不用担心。

女儿还在读初二、只有17岁,就出去“旅游结婚”了,家里人怎么能不着急呢?全家人到处寻找了几天几夜,由于不知道小燕的“男朋友”是何方人氏,虽然急得团团转,最终也是苦无良策。

闹剧被识破后,小燕偷偷外出打工去了。父母发现后急忙围追堵截,终于在外地将她找回。

在村干部和全家人的耐心开导下,小燕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她为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谎话害得父母好苦后悔不已,表示今后再也不厌学了,更不敢说谎骗人了。

在各方的努力下,小燕又重新返回母校,从初一年级读起。

自卑性厌学:指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做出过低评价所导致的厌学行为。

自卑心理也叫自我否定意识,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尤其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本来就很不稳定,自卑心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并且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不但会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在特定条件下酿成自杀、离家出走、犯罪等恶性事故。

自卑性厌学的原因,通常是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曾经犯过错误,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父母的训斥,经常处在一种“冷”环境和氛围中,让他们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在其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为了能得到一时的心理满足,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他们会想方设法从其他方面来表现自己。最常见的是:上课时无精打采,听不进老师讲课,可是一到下课会立刻冲出教室,莫名其妙地欺负那些弱小同学。

自卑性厌学生通常具有以下特征:自尊心强却缺乏自爱,想努力又感到力不从心,想表现又缺乏勇气,渴望友爱却又性格孤傲。他们厌学、消极、冷漠、没有自信、易受伤害或伤害他人,心理素质差。如果父母和老师对他们引导不当,很可能会把他们推向“另类”——远离正常群体、故意破坏捣乱、寻找各种发泄,以求得心理平衡并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对自卑性厌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修正不正确的家教观念

自卑性厌学心理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家庭不良因素造成的。所以,改善家庭环境是克服孩子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端正教育价值观

有些父母的教育价值观念很成问题,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很少关心思想。具体表现为:只重视孩子考试考多少,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过程,甚至把孩子到校读书当作是自己“又减少了一项负担”。这样,孩子自己都会觉得只是一种学习机器,对学习缺乏兴趣。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在自我封闭中学习,只要受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失去奋斗动力,导致心情不愉快,从而感到自卑、没劲。

多表扬,少批评

自卑性厌学生本来就难得听到表扬,所以,父母和老师要适时“补偿”他们,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不能批评孩子,而是认为,在当这些孩子失去学习信心时,不妨多提一提他们过去曾经有过的“辉煌”时刻。

有信心,更有耐心

父母对自卑性厌学生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要相信孩子在经过努力后能够提高学习能力,让孩子感到“我能行!”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

例如,如果孩子以前考试总是不及格,这次好不容易考了个60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先别说“不要骄傲”之类的话。只有这样,才可能重新点燃起他的自信火焰。

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父母和老师要经常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通过交流在家、在校表现,掌握孩子的性格、爱好、活动特点,有利于达成共识、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双方默契配合,对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克服自卑厌学情绪,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增强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会对他的智力因素产生反作用。对于自卑性厌学生来说,他们自卑的主要是学习成绩,其他方面很可能还是有许多特长的。从其他方面入手,会有助于扭转孩子的厌学情绪。

让孩子体验成功、促进迁移

父母和老师要想方设法挖掘孩子身上的潜力,鼓励他发挥特长、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促进其动机迁移,克服厌学情绪。

例如,一位五年级女孩成绩一直很差,对学习缺乏应有兴趣,可是对小制作之类却有着浓厚的兴趣。父母和老师联系后,并没有一味要求她怎样用功学习,而是针对她心灵手巧的特点,鼓励她参加学校里的科技兴趣小组,参加各种比赛。

当年,她就获得县里某项比赛的三等奖。这极大地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学习上也进步很快,一跃进入优等生行列。后来,她的小制作又在市里比赛中获奖,学习劲头就更大了。

情绪对学习成绩很有帮助

一个人的情绪对学习成绩很有关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旦克服了厌学情绪,就会弥补智力不足的缺陷,使学习成绩上一个台阶。

一份对北京市通州区A、B、C三所初中的调查表明,A中学生的智商很高,入学考试成绩最低分是193分;B中学生的智商是正常水平,最低分是180分;C中学生的智商不及格,平均分(而不是最低分)是61.5分。有关部门在C中进行试点教学,从两方面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在思维、品质训练方面克服厌学情绪。结果,三年过去后的中考中,C中的平均成绩居然位居全区第二名!

克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一位小学生,由于父亲在外面包“二奶”,同学们都说他“有两个妈妈”,于是他不想上学了。父母经常在家里吵架,他只要一回到家,爸爸就叫他去爷爷家吃晚饭,妈妈则叫他去外婆家吃晚饭,他们则专心致志地继续吵架,他哪里还有心思放在学习上呀?老师多次找他谈心,他总是一言不发。老师找到父母,父母正在家里冷战还没决出“胜负”来呢,便冷冷地对老师说:“这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这对父母怎么不想想,你们要斗就斗罢,至少在孩子面前要装得亲热一点,不要连累无辜、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嘛!

让孩子从内心肯定自己

自卑性厌学的产生,主要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自我肯定,从而在心理上导致对自己失去信心。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心理上对自己产生否定,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所以,让孩子从内心肯定自己,是父母和老师针对他们要做的工作。

创设成功情境

中小学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按照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尤其是自卑感强的孩子,他们在这方面特别敏感。如果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就再也不会去努力了。

所以,父母和老师要创造各种有利环境,哪怕是适当降低要求,也要让自卑的孩子有“露一手”的机会,让他由此树立信心。在“应该”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场合、把握好语言,尽量以激励为主。

鼓励孩子自我激励

每天起床后让孩子说几句“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诸如此类自我激励的话,学会自我暗示,很有效。自卑感强的孩子如果经常能这样自我激励、自我鞭策,就很可能会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

降低学习目标

对于那些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厌学的孩子来说,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学习,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例如,当孩子怎么也做不出题目来的时候,不要责怪他不聪明。可以先让他做几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降低题目难度,增强他的自信心。

调整自我参照标准

帮助孩子调整或重新确立自我参照标准,有利于促使他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这时候,每当孩子有一点进步,就对他进行奖励尤其是精神鼓励,会让孩子的心理获得一种积极的满足感、鼓起学习热情。

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价值

自卑性厌学生往往认识不到自我价值。所以,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克服厌学情绪会很有帮助。

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和标准强加给孩子

父母和老师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和标准强加给孩子。因为在许多时候,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而这种做法本身是十分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尤其是对于自卑性厌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卑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不好,心理压力很大。当他们遇到一点点挫折尤其是学习困难时,父母和老师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就会让他形成“我不行”的消极心理定式。

所以,父母和老师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表达和描述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过多地将自己的观念和标准强加给孩子。适时地给予辅导和帮助,提出中肯、客观的评价意见,才是正确办法。

正面肯定,并不断强化

要仔细发现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给予肯定,并不断加以强化,让他在前后对比中接受自我。

一位厌学男孩说:“我学习不好。可是我的小提琴拉到了最高级,获得了全市冠军。可是老师还是经常找父母,我真的不想上学了。”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就必须客观、中肯、善意地进行评价,绝不能嘲笑和讽刺,否则只会造成逆反效应。只要让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无可救药的,或许就成功了一半。

树立孩子能重新学好的自信心

自卑性厌学生最缺乏的是自信,尤其是学业方面的自信。为此,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自己有能力学好,是最重要的。

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轻松的事

这主要包括:

①让孩子做一些他会做的事情

当孩子表现出不自信时,不露声色地让他做一做过去做过的题目;从他喜欢的学科入手,由易入难,有助于攻克他不喜欢的学科;集中精力攻一门功课,体验一下“满分”“高分”的感觉;除了学习,还要让孩子体验一下学习以外的成功和快乐。

②让孩子不再害怕学习

通过心理调节,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少用“学习去”这样的命令句式,多用“别勉强”这样的提议句式。

③在学习中加入游戏成分

创造性地将一些趣味游戏引入学习;让孩子给同学找错误,以此让他热衷于做题目;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学习和游戏两者兼顾;通过抽签,让喜欢磨磨蹭蹭的孩子选择是先学习还是先玩。

④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

平时外出散步、购物、访友时,不时领着孩子拐进书店,受一点书香熏陶;和孩子一起剪报,让他由此留意时事政治、新闻;和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让他由此爱上乡土历史;通过让孩子确定全家人的旅游路线,让他由此爱上地理。

让孩子认为自己一定能学好

这主要包括:

①让孩子知道他能做许多事情

让孩子做几件很容易做成的小事,让他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在孩子玩得高兴时,鼓励他“真聪明”,特别强调“学习上也一样”;寻找孩子擅长的、与学习有关的技能,引导孩子留意这种技能;孩子如果极度厌学,那就表扬他学习以外的性格爱好,总是可以找出一两样来表扬的。

②借别人的口说给孩子听

你已经说腻了的话,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孩子会有新鲜感,所以不妨试一试;当着别人的面表扬孩子,孩子听着会觉得更可信;让孩子和同学一起学习,迫使他也不得不学;动员其他人如爷爷奶奶来教育孩子。

③恰当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时候可以故意不让孩子学习,直到他自己亲口说出想要学习来;利用激将法,故意对孩子说“这个你不行”。

④让孩子感到自己在慢慢长大

辟出一块孩子的专用地盘、专用物品,刺激他的成人意识;让孩子自己考虑该怎么做,自己确定学习规则;对孩子的提问不要全部回答,让他自己去寻求答案;经常教孩子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人生经验。

⑤让孩子站在老师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让孩子分析班上其他同学的厌学原因,这样他分析完了,自己也就找到答案了;和孩子一起出题、出考卷,自己解答;让孩子看完书后自己叙述一遍讲故事;津津有味地听孩子讲课堂上和学校里发生的故事。

关键之关键

★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科学家、名人、伟人,但我们一定可以并且也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自信的人。

★青少年身心迅速发展,会带来自我意识上的强化,特别敏感别人的评价,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一个人当自尊心过度强烈时反而容易滑向自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甚至会有绝望、轻生的危险。

★告诉孩子:一个人只要在某方面有特长,就用不着自卑。神探福尔摩斯只会破案,他连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都不知道,但是他依然成功了;科学家霍金只有一个手指会动,但是他也成功了。

★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会本能地表现出文饰、内隐的闭锁性心理,渴望被人理解。只有当他遇到知心、知音、知己时,才会流露出真心、真情、真话。父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孩子就不会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