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广场可以用来消磨闲暇的时光,而市场则可供我们交换各种生活必需品。确切地说,市场就是指商品买卖的地方。只有到了现代社会,市场才逐渐成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表面上看来,市场似乎与道德无涉,它仅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的方式。商品交换是自由的,人们在市场进行商品买卖,也不能就据此区分人有高尚抑或卑鄙的偏好。但是,市场始终是同道德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它绝不像经济学家们所假设的那样是中性的。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市场经济原则应用到其他生活领域,用商品买卖的方法去购买或偿还本不应该成为商品的物品。也就是说,现代人逐渐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领域都变成了市场。市场及其所倡导的价值观主宰了一些本来应该属于伦理道德所规范的生活场域,潜移默化地把一些值得人们关切的非市场价值观彻底排除出去。市场始终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同时传播着某种无形的价值观——唯金钱至上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因此,商品的界限问题实质上是商品的道德边界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如何从道德或价值的角度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确立商品或市场的边界,从而约束金钱无限度的购买力,抵御人类生活世界被殖民化。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的两种构成方式: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和劳动力作为商品。我们通常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定义是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以来就形成的观点,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个物不是一个自然物,而是凝结了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当这些劳动产品用来进行买卖的时候就成为商品。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标志着商品的物的维度。此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揭示了另外一种独特的商品形式:劳动力商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货币占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在市场上找到能够自由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工人。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它是一种能生产出高于本身价值的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商品的人的维度。马克思关于商品构成的论述为我们探讨商品的合理性边界提供了逻辑思路,成为我们研究的切入点。从劳动产品作为商品的角度来看,究竟什么样的劳动产品不能成为商品?从劳动力作为商品来看,人的何种劳动行为不能成为商品?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拿金钱买不到的,一旦用金钱估价,它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基本常识。“对生活中的各种好东西进行明码标价,将会腐蚀它们。那是因为市场不仅在分配商品,而且还在表达和传播人们针对所交易的商品的某些态度。”①如果有些东西成为商品,可以通过金钱购买得到,就会腐蚀这些“好的东西”本身所承载的人类的美德和价值。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呢?
第一类是与人本身以及其相关的物品。人口不能贩卖,尤其是儿童不允许买卖。即便购买者善待儿童,这样一种做法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在传达一种错误的人或儿童的评价方式。从历史上看,奴隶制之所以骇人听闻,就在于它把人当作商品在市场明码标价地买卖。我们谴责和声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黑奴买卖,原因也在于此。人体器官也不能进行买卖。在现代社会中,器官移植只能接受捐赠,而不能进行购买,买卖人体器官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延伸开来,有着强烈的人身属性的私人物品成为商品虽然不被法律所禁止,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不恰当的。比如名人的私人信件成为被拍卖的对象,总会受到其家属的抵制和抗议。人本身及其相关物品不能作为商品,是因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人作为商品是**裸地直接把人给商品化,贬低为物品。
第二类是因为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物品。当健康、教育和公共安全等都通过市场买卖机制来配置时,现代社会的不公平程度就会凸显出来。“如果富足的唯一优势就是有能力购买游艇、跑车和欢度梦幻假期,那么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也就并非很重要了。但是,随着金钱最终可以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政治影响力、良好的医疗保健、在一个安全的邻里环境中而非犯罪猖獗的地区安家、进入精英学校而非三流学校读书),收入和财富分配的重要性也就越发凸显出来。”①这里面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日益扩大的是不平等。关涉公民基本权利的事物成为商品则加剧了人们之间的不平等。很显然,当金钱不仅可以买到奢侈品,而且可以买到健康、教育和安全的时候,富足与否就变得至关重要。到那时,普通收入者的生活也会变得极为艰难,人们之间不平等也将会不可逆转。
第三类是涉及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的物品。比如政治选票不允许买卖,因为它不是私人财产,而是公共责任的体现。买卖政治选票的做法本身会潜移默化地侵蚀公民的真实含义,促使公民对自己本己职责和政治权利的淡化。桑德尔曾经讨论过一个倒卖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露营地门票的例子。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每年都会吸引至少400万名游客前来,其露营地门票一票难求。票贩子开始倒卖露营地门票。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原则,就应当使那些最珍视露营体验的人享用这些露营地,而珍视的程度应当根据人们付费的意愿来定。这样既符合了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原则,把门票的价值最大化,另外也为社会提供了福利的最大化。然而,公众对倒卖露营地门票的行为十分愤怒。“国家公园不只是使用的对象或社会功利的来源。它们是有着自然奇观和美景、值得人们欣赏甚至敬畏的地方。黄牛党兜售这种地方的门票似乎是对美的一种亵渎。”①各种倒票行为之所以被打击,各种票证之所以不能被炒作或倒卖,是因为它们会亵渎人类社会的某种基本价值。无论这种价值是政治价值、审美价值抑或是其他。
即使我们局限在自由市场经济范围内,也可以对倒票行为提出质疑。自由市场远不像经济学家们所鼓吹的那样符合资源配置的功利主义原则,以及能够促进社会的最大福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为单纯考量购买者的购买意愿并不能证明购买者一定对物品最为珍视。显而易见,市场价格不仅反映了购买者的购买意愿,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反映了购买者的购买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坐在棒球场昂贵席位上的富人未必对棒球比赛有足够的热情,观看比赛只是因为他们口袋里的钱足够富裕,而一些最喜欢看棒球比赛的穷人则往往会由于付不起门票而不得不放弃这样难得的机会。
上述三类物品不能成为商品,原因在于:这些物品一旦成为商品就会侵犯和腐蚀人类社会所具有的公共善。“如果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被转化为商品的话,那么它们就会被腐蚀或贬低。”①在桑德尔看来,如果我们把参加国会听证会、教皇的弥撒活动以及公共演唱会的门票当作纯粹的商品,就会侮辱和贬低它们,也就是用一种错误的方式来评价它们。“我们时常把腐败与非法所得联系起来。然而,腐败远不只是指贿赂和非法支付。腐蚀一件物品或者一种社会惯例也是在贬低它,也就是以一种较低的评价方式而不是适合它的评价方式来对待它。”②桑德尔之所以使用了“贬低”“腐蚀”“腐败”这样的字眼,是因为这些物品成为商品,意味着人类社会的某些基本价值遭到了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