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和技术发展,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固有矛盾升级等负面影响。即便全球化具有“双刃剑”效应,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要促进全球化转型①,建设更好的全球化新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一、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

从13世纪开始,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四个经济圈开始连接,经济全球化萌芽。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美间开辟了新航线,经济全球化正式开启。而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新型交通运输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电信工具的发明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经济全球化获得重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经济全球化持续向前迈进,在2010年后达到了顶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和技术发展,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资本逻辑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放任和过度逐利,导致了经济全球化系列问题和“逆全球化”现象兴起。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一步演变成全球金融风暴、欧债危机,而后“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逆全球化”的标志性事件有: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推动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战略,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不断涌现,并由此引发恐怖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各种问题。虽然这些现象背后有一些政客的推波助澜,但总体来说,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逆全球化”思潮本质上是资本逻辑的一次深刻危机,是对资本逻辑横行霸道的否定与抗议。①

经济全球化有其历史进步性,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但也引发了社会分配不均、贫富悬殊扩大、社会固有矛盾升级等负面影响。其一,国际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分配不均。在过去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在资本、管理、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一些发达国家往往在谈判中采用双重标准,以不公正的方式对待发展中国家。所以,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得以从全球化中受益,但受益最大的还是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全球化而发展起劳动密集型工业,并获得了足够的管理和技术知识,但其核心技术水平仍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因此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和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其二,一国内部的利益分配不平等。研究表明,在1980—2016年,全世界范围内不同收入群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所获得的份额分别为:收入最少的50%人群获得12%,收入居中的40%人群获得31%,收入最高的10%人群获得57%。不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中低阶层劳动力的收入都普遍偏低。①总之,经济全球化不仅构建了经济高度交错融合的全球价值链,也把世界经济蛋糕做大了。所以,全球化赢家得到的全部利益要比全球化输家所失去的全部利益多得多。给输家充分的赔偿,变革当前收益分配不均、服务于发达国家跨国资本利益的经济模式,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兼顾公平,是解决全球化问题的明智之选。

二、以建设新型全球化体系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没有人可以中止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没有人可以逆转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大势,倡导全球化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实写照。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无法回避“世界经济的大海”,阻挡经济全球化发展,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终将被全球化的大潮冲得粉碎。①基于此,中国提出要促进全球化转型,建设全球化新体系。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②。这言简意赅地点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点内容——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体系。

(一)构建开放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是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时代不同往日,任何国家如果想闭关自守,无异于闭门造车,必然会落后于时代和世界潮流。首先,经济全球化在历史长河中一直经历着“扩张一收缩一调整—再扩张”的循环过程。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和调整,并不能改变全球化的趋势。所谓的“逆全球化”现象,“逆全球化”的出现,仅仅是一波“回头浪”,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规律的象征,它不会停止,也不会改变。其次,“逆全球化”是全球化出现问题的表征,而非解决全球化问题的答案。经济全球化的开放,就是要回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需求,纠正被放任的资本逻辑。最后,全球价值链、生产链、基础设施和消费市场已完成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完全掌握整个产业链,完全依靠国内市场。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国际分工和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会不断提高,分工的深度也会更加精细,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等多种分工形态将会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逆全球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回归到全球化的开放本身。①

习近平强调,“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我们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不会谋求‘脱钩’或是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①。中国要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分享机会;要不断深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主动开放的道路,积极投身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要以维护世贸规则为基础,建立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加包容和不歧视的多边机构机制;同时,进一步拓宽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发展。

(二)建设包容的全球化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包容是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矫正放任的资本逻辑的必然要求。要兼顾经济发展效率与公平,就必须对各国的发展秉持包容的心态。

一是促进各国的发展。由于国情、历史和区域差异,各国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速率和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互动过程,所有的国家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来。与此同时,世界各国要跳出差异与分歧,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包容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在追求自己的发展时,都不应该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而把其他国家排除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之外。

二是包容各国的发展路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趋势,也是一种普惠性现象,因此,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选择适当的发展路径和方式来适应这一趋势,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板。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资本主义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打破资本主义全球化时期的霸权统治,提倡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体制上的差别一律平等,提出“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各国“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①。世界的命运应该由各国来决定,国际规则要由各国来制定,全球事务要由各国来管理,发展的结果要由各国所共享。②

(三)打造普惠的全球化

普惠是经济全球化长久的关键,全球化的各种问题正是由于资本过度逐利、资本放任所导致的国际发展极不平衡、一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衡。普惠发展是遏制放任资本逻辑的一个重要手段,普惠就是“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让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分布得更加均匀,收益分配得更加公正。①

一是世界各国都能受益。应该认识到,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全球的普惠发展,需要广泛动员所有参与全球化的国家,以协商和合作为基础,调整有关制度和机制,以保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发展中国家,并采取集体合作的办法,实现非零和游戏,使全球人民分享利益的果实。

二是让一国内不同阶层的民众都能受益。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对资本所有者有利的,它将导致一个国家内各阶层的利益失衡,从而导致社会分化和社会的矛盾与紧张。但必须认识到不管是资本所有者,还是广大劳动者,都是全球化的参与者,一味地漠视劳动者的利益终究会导致市场购买力不足,投资收益下降,经济衰退。因此,各国必须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妥善解决一国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这就要求各国政府加强内部管理、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健全分配体系,加强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民生投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增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为在全球化进程中遭受损失的人民提供更多的制度和经济支持。

(四)建立平衡的全球化

习近平指出:“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①长期以来,由于资本的优势,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世界的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这就使得全球化呈现出两种既矛盾又互相联系的特点:一是在形式上声称所有主体都是平等的,二是在本质上造成了各主体之间的阶级差异。②各国全球化收益差别很大,全球性的贸易(包括进出口)、投资和人口的流向都不均衡,各国的GDP增速差异也很大。为了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③因此,新型的经济全球化应该强调均衡,遏制资本的无序膨胀,使更多的人受益,更好地平衡利益,从而遏制资本逻辑的消极影响,更好地发挥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新平衡。无论大小、强弱、贫富,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都应该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履行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同时,新的经济全球化也应该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全球化格局,以突出这些国家的重要性。

(五)创造共赢的全球化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和区域之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不同的经济体直接相互渗透、难以割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走向繁荣;一个民族的经济衰退,也会影响着另一个民族的经济停滞。因此,树立互利共赢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全球经济的强劲发展依赖于国家的共同发展,共赢的全球化就是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成果。习近平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相互帮助不同国家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①“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②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各国应积极寻找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交汇,发展各国的共同利益,增强与别国的经贸合作,实现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