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研究聚焦于中国对14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风险的测算、排序与评估,并基于我们的测算、排序与评估结果,提出根据国家的不同类型分类防范投资风险的看法与建议。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即与中国中央政府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的统计,截至2022年4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非洲52国、亚洲38国、欧洲27国、大洋洲11国、南美洲9国,北美洲12国。我们此前已开展了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就其综合发展水平,以及FDI投资影响等议题展开探讨,这为本项研究打下了基础。①因此,本项研究提到的“一带一路”投资,指的就是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
(二)主要内容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部署2022年工作重点时,强调要把风险防控作为重中之重,要聚焦重点国别、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织密扎牢风险防控网络。本项研究就是试图探讨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风险防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第二章分析“一带一路”投资的主要国别区域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化趋势;第三章主要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主要联系风险防范问题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第五章主要结合“一带一路”重点投资国家及其风险特征,分国别、分项目进行重点风险分析,并从企业和国家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1.“一带一路”投资时空演化分析
第二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总体投资规模的角度探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国别与区域分布情况,以及所属行业异质性特征等;另一方面是基于超过1亿美元(包括1亿美元,后文同)投资项目的统计,梳理“一带一路”大型投资的金额、次数及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大型投资所在的行业类别、投资模式(绿地投资或是跨国并购)等,并以超过10亿美元的9个大型项目为例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第二章研究的特色在于,将“一带一路”投资分析的视角从总体规模切入大型投资项目层面,使“一带一路”投资概况呈现出更加立体的特征。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动态看,中国对外投资目的国的地域分布正逐渐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集中,非共建国家吸引中国投资规模以美国为代表快速降低;第二,从投资行业分布看,“一带一路”大型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和金属行业,2020年投资金额占比达81.33%。“一带一路”大型投资具有很强的行业集聚性,交通投资较高的比重呼应了“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设施联通的建设内容。
2.“一带一路”投资国别风险评价
“一带一路”投资面临的安全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跨国投资,“一带一路”投资是中国助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以推动参与国共同发展的尝试。它一头连接技术先进、市场成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的西欧国家,另一头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中东欧等的一批市场不太成熟、政治不太稳定但亟待建设开发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区域投资安全问题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我们借助投资风险测算工具,基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EIU Countrydata数据库、EIU CountryRisk Model数据库、ICRG数据库、世界银行DB数据库等,基于“一带一路”投资安全环境的理论分析,构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双边关系方面的5个一级指标及其25个子指标模型,精准分析“一带一路”投资东道国在政治、经济、社会、金融等方面的投资风险。
因此,第三章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构建符合“一带一路”投资国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科学的评估模型,对14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风险进行测算、排序与评估。参考已有研究,结合“一带一路”投资特征,第三章构建包含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和双边关系风险5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并在每个维度下选择5个二级指标,形成含有25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均权法构建评估模型,测算149个共建国家的综合风险指数。本项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特色在于:第一,尽量使指标可量化,以避免专家打分导致的主观性强的问题。本项研究基于CGIT数据库,测算被终止项目的占比情况,以考察投资受阻程度,即对华限制情况。第二,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相关研究,引入对华双边关系作为风险的一个维度,加以考察。
第三,动态比较风险年度变化情况,采用面板归一化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从而保证了不同年份的结果可比。第四,目前尚未发现有以测算14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风险情况的专门研究,这项研究应该是第一项结合所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而测算中国企业投资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风险的专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通过测算2016—2020年5年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风险,我们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第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投资风险综合水平最低的10个国家分别是:卢森堡、新加坡、新西兰、马耳他、奥地利、爱沙尼亚、韩国、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投资风险综合水平最高的10个国家分别是委内瑞拉、中非、索马里、刚果(金)、叙利亚、利比亚、乍得、南苏丹、几内亚比绍、也门。第二,风险较低的国家主要是分布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比较发达的国家,而风险较高的国家主要是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或仍处于政治动**中的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发达经济体的整体投资风险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第三,从动态变化来看,2020年与2016年相比,有76个国家的风险上升,其中马尔代夫是共建国家中风险排名下降最多的国家,从2016年的第89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134位,主要是因为政府稳定性和腐败控制排名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从2016年的第73位和第44位下降到2020年的第134位和第89位。一方面,受政权更迭、政党纷争等因素影响,马尔代夫政局一度动**不安;另一方面,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致使其经济增速从2019年的6.88%急剧下降到2020年的一33.50%。排名上升最多的国家是巴布亚新几内亚,2016年风险排名第100位,2020年上升到第56位。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近年来,南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纷纷调整战略,加强对该地区的影响,这也将给中国企业投资带来一些影响。
3.“一带一路”投资问题项目追踪
风险只是不确定性,而实际发生的失败案例则是高风险在现实中的反映。因此,第四章梳理了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典型投资问题项目(被终止或叫停),进行国别区域分布分析,以及典型失败投资案例探讨。本研究以CGIT数据库披露的大型投资问题项目为基础,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典型问题项目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问题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金属和交通领域,但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大型投资失败项目的金额和频率正逐渐下降,同时我国对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大型投资项目失败的数量却在增加。
4.“一带一路”投资风险防范
第五章主要围绕国家风险、专项风险和项目风险展开,分别提出风险防范对策建议。首先,通过四象限分类法,探讨如何重点防范国家风险。根据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规模和该国投资风险水平,划分出了四个投资—风险类型,分别是低投资低风险国家、高投资低风险国家、高投资高风险国家和低投资高风险国家,从投资国别选择层面给出跨国投资风险防范的策略选择。其次,以低风险国家和高风险国家为两个类别,分析中国企业在对低风险国家投资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重要阻力,因而延伸出企业在低风险国家投资需要重点防范的细分风险;并以老挝、巴基斯坦等高风险国家吸引大规模中国投资的现象而提出问题,即是什么原因驱动中国企业对高风险国家持续扩大投资。本项研究发现,与中国良好的双边关系,通过对冲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而使这些高风险国家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因此提出建议,对这个类型的高风险国家投资,应依托良好的双边关系,两国政府应联合改善跨国企业投资环境,最大限度规避投资风险。最后,基于项目层面的风险防控分析,重点以交通和能源两大行业的项目建设为例进行风险防范分析,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应对策略,真正将风险防范落实到项目层面。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有助于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研预判,织密扎牢风险防控网络。
总之,充分识别和评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并加以有效防范,需要建立科学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保证风险评估、预警、应对和处置各环节运行流畅有效,并从不同层面落实各种防范措施,使各种措施配合使用、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更低风险、更高收益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启国际合作共赢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