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IT数据库是目前唯一一个公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否出现问题的数据库。按照这个数据库给出的定义,当非商务因素干扰商务投资协定导致项目搁浅时,该投资被视为问题项目①(Troubled Transactions)。项目搁浅主要缘于东道国政府中止投资或承包合同,如果中国企业投资或承包合同数额过大,使得东道国债务水平上升过快,产生影响东道国社会与政治的潜在可能,那这类投资项目较容易被认为掺杂非商业因素,而被东道国中止形成问题投资。②该数据库为系统考察“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及其风险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数据资料。我们以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库所记录的312起问题项目③为线索,从中找出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失败的148个问题项目,并结合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以及新闻财经网站资讯①进行问题项目分析。
CGIT数据库显示,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大型问题项目共计312项,涉及项目投资金额4028.9亿美元,其中发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问题项目为148项,涉及项目投资金额1944.5亿美元。每一年度问题项目的投资金额与数量分布情况,我们计算了每年问题项目发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比例。单从大型问题项目涉及金额及其出现数量来看,无论是总体还是共建国家,都存在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态势,问题项目出现的高峰期在2010年到2016年,问题项目数量大致维持在每年20项左右,其中2016年的数量最多,出现了33个大型问题项目。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情况来看,平均每年发生10余项,但2014年高达20项。从投资金额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大型问题项目涉及金额从2010年开始波动上升,到2016年达到385.3亿美元。不过,近几年问题项目的数量开始减少,涉及的金额也快速下降,2020年总体上出现了18个大型问题项目,涉及金额112.1亿美元,甚至低于2005年的数字,其中有3个项目发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涉及金额27.5亿美元,属于相对较低的情况。随着中国越来越重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问题,大型问题项目发生的数量应该会持续减少。
国家占了8个。之后这一比重开始降低,2007年的项目数量占比为66.7%,涉及金额127亿美元,占75.1%。2008年在13个大型问题项目中,共建国家仅有3个,不过从2009年开始这一比例有所提高,2012年达到最高,23个问题项目中,共建国家占了16个,占比接近七成,涉及金额接近八成,达78.4%,然后这一比例开始下降,到2016年只有15.2%的问题项目来自共建国家,涉及金额占比也仅仅略高于10%,为12.2%。2020年共计18个问题项目,共建国家有3个,涉及金额占比24.5%。很显然,近几年共建国家的问题项目占比有所下降。
中国对外投资的重大问题项目所属行业分布情况,能源、金属和交通行业占比较高,涉及项目金额2669.3亿美元,占比达到66.33%,接近三分之二的问题项目分布在这3个行业。具体来看,能源领域的投资规模最大,有86个项目被终止或投资失败,涉及金额1407.3亿美元,占比34.97%;其次是金属类有49个问题项目,涉及金额701.7亿美元,占比17.44%;交通类有55个问题项目,涉及金额560.3亿美元,占比13.92%。投资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重大问题项目所在行业类型与总体情况基本相近,能源、交通和金属行业同样是共建“一带一路”问题项目出现最多的行业,项目个数总计118项,占比79.73%,涉及金额1594亿美元,占比81.97%。从占比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投资重大问题项目的行业分布更加集中,这可能与“一带一路”投资行业更集中在能源、金属和交通行业有关,这3个行业也是“一带一路”投资风险防范更应该关注的行业。
从国别分布来看,2005—2020年问题项目涉及的国家或地区有90个,其中有66个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表4-4显示了金额排名前10位的国家或地区。从中可以看出,2005—2020年,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失败项目最多,为47个,金额达719.8亿美元;其次是澳大利亚,失败项目为36个,涉及金额537.3亿美元;英国、加拿大也是中国投资失败较多的国家。在排在前10位的国家或地区中,利比亚、菲律宾和越南三国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失败项目数分别为8个、6个和6个,涉及金额分别为126.6亿美元、68.6亿美元和34.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