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或者婚姻里遇到的麻烦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

这一阵在看女性频道的一档《百年婚恋》的台庆大戏。与其说这是戏,不如说这是一桩又一桩的轶事。每个故事都有一对男女,每一对男女都拥有着显赫的声名。我总是建议大家多看传记书,如果没有时间,看看这种传记纪录片也是好的──你们会发现,你的困苦也曾是他人的困苦,而他人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目前的阴霾──爱情面前人人平等,他们能处理好的,你们也可以。

拿闻一多先生的婚姻故事来解析现代情感吧。

1.为了结婚而结婚,缺乏情感基础。

你们不会陌生这种故事。在我的节目里,每天几乎都有人在呻吟:“我的太太不了解我”“我是被家人逼着结婚的”“我们婚后完全没有共同语言”。闻一多先生也曾经呻吟过。那时他被迫回家结婚,准备婚礼的过程里他不肯理发不肯洗澡不肯接新娘,躲在书房里给梁实秋写信:“我此生只肯以诗为妻以画为子。”结完婚,他也像很多人一样迅速地逃离了令自己沮丧和绝望的婚姻生活,他回到清华大学。

如果闻先生回到清华后愤世嫉俗,飞快地找一更有共同语言的女大学生恋爱,那么佳话也就不是佳话了。想改变生活环境,先得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闻先生应该是典型的打算只结一次婚的男人,他拥有的品质里一定有一条是“停止抱怨,做出改变”这样的克制力和勇气。他首先给家人写了一封信,信里强调,他的太太不应该仅是一个恪守妇道的女人,还应该是一位有学识有本事的新女性,所以要求家人送太太去学校读书。在离婚与送儿媳念书孰轻孰重中,家人迅速做出了判断,将儿媳送到了武汉女子职业大学去念书。电视里轻描淡写地交待在听说太太去念书后“闻一多甚是欣慰”。

估计闻先生心中的感觉远远不只欣慰这样简单──他娶了一个并非自己理想中的女子,但是,那又如何?他将会使她更好更合乎理想。

婚姻有时候是一把雕刻刀,遇到好的雕塑师,就能够将原来的不完美慢慢雕琢打磨掉,遇上差劲的,估计不但雕琢不出完美,还会将原本拥有的零星之美给摧毁掉。

2. 远距离的婚姻或者恋爱无法维系。

这种桥段也常见。估计看我文章的你就正好身处两地分居的恋爱或者婚姻。你常常抱怨对方“有丈夫好似没丈夫”“有老婆却没有家”,你常常惶恐不安害怕距离将情感消耗殆尽,更茫然悲观看不到这种日子的彼岸……你有时候恨恨地想不如结束它算了──日子过得像是走钢丝,每天都是一个人孤独地尽力保持平衡,担惊受怕尝尽不安。

闻一多先生在婚后不久也去美国留学了。那个时候哪儿像现在这样通迅便捷?大家没有MSN可以聊天,没有E-mail可以瞬间交换信件,也没有电话可以拿来说爱或者争吵,就连交通也只能靠远洋大船……**更容易在路上慢慢丧失温度,沟通更容易在时间里慢慢滋生障碍。

距离和婚姻一样,都是中性词,偏褒还是偏贬,全凭你的处理和意愿。 处理得当,产生美,处理不当,产生毁灭。

闻太太显然处理得很得体,电视里说她常写“抚慰的书信”,而抚慰的效果是让闻先生有了更多相思之情。闻太太的日子有多辛苦,女人们都能想像得出来──丈夫在国外,家境平平,独自对付怀孕与生产还得努力念书使自己慢慢合乎丈夫的期待。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给丈夫抱怨比给抚慰更容易,可是闻太太将一个女人的力量和温存发挥到极致,用一封封家书和丈夫补谈着恋爱,再用一点点柔情使丈夫受不了相思煎熬提前两年结束了留学归家来。

…… ……

还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比如如何处理丈夫呼朋唤友将家当成俱乐部;比如事业和家庭之间如何做出选择;比如怎么看待伴侣的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比如如何面对伴侣忽然离世的打击……

人生百味。婚姻或者爱情,从来都不是只有酸苦或者只有甘甜。比起电视剧来,我更愿意看一些传记类的书籍或者片子。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从他人的经历来总结自己的经验。

最后想说,婚姻这事儿,没点浪漫劲儿很容易就会只有恩没有情。即使铮铮铁骨如闻先生,都会给太太写肉麻的情书,那么,所有的先生们请放下对感情流露的顾忌,告诉你的太太你有多爱她,如果实在不会写不会说,那么,背一段闻先生的情书也可以:

“我一个人在屋里,静极了,静极了。我在想你,亲爱的妻。我真不晓得我是这样无用的人,你去了,我就如同落了魄一样,什么也不能做……我的心肝,我亲爱的妹妹,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