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来源
本案例为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六节“鸟”内容,由广州市玉岩中学唐红梅老师跟随教研员刘艳红老师到广东省茂名市进行初中生物教材培训时执教。
二、教学设计简介
(一)教学思维方式设计
1.知识目标 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学生能使用现成的资料,尝试探究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3.情意目标 学生能举例说明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
(二)教学行为方式设计
1.主动(1)教师提供6种鸟的图片,包括学生熟悉和不太熟悉的,请学生说出鸟的名称,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体验知识点——鸟的多样性;(2)通过教师提供的鸟类标本、文本资料等实物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点——鸟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的功能相适应的。
2.互动(1)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鸟的情境、请学生说出鸟的名称开展师生互动;(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鸟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的功能相适应的”,开展生生互动。
3.能动 在探究“鸟的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的功能相适应的”活动中,学生通过从教师提供的文字资料、实物中提取信息,与小组同伴的讨论互动中,开展能动学习。
三、教学实施简介
本案例在实施过程中大致经过了8个环节,具体如下:
(1)情境引入
教师通过PPT出示六种鸟的图片,包括鹦鹉、企鹅、鸵鸟、画眉、蜂鸟、大嘴鸟。请学生说出鸟的名称。教师纠正、评价,并请学生再说出自己还知道的其他鸟的名称,引出本节课知识点之一——鸟是多种多样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2)告知目标
教师利用PPT出示本节课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目标。
(3)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师生将教材翻到P30,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与思考”,在完成其中的“讨论”前,利用PPT展示教材P30上的5种鸟的图片,并增加教材上没有的文字介绍材料,引导学生根据讨论题第1题已经填写的内容,从文字材料中提取需要填写的信息:鸟的名称所对应的喙的特征、足的特征、食性、生活环境。并提示学生注意这些鸟的特征与其食性、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加的文字介绍材料如下:1.大山雀图片及文字:属鸟纲、雀形目、山雀科。经常在果树、松林、阔叶林或灌木丛中间活动,一边飞一边捕虫。是保护树木的益鸟。大山雀鸣声清脆悦耳,长相清秀。
2.金雕图片及文字:一种猛禽。成鸟的翼展平均超过2 m,体长则可达1 m,喙粗壮带钩,趾端上有又粗又长的角质利爪。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最高海拔高度可达4 000 m以上。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
3.啄木鸟图片及文字:喙又硬又尖,能啄开坚硬的树皮;趾端有爪能攀住树干;尾羽粗硬,可以支撑住身体。它们觅食天牛、透翅蛾、蠢虫等害虫,每天能吃掉大约1 500条。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啄食天牛80%以上。
4.丹顶鹤图片及文字:又叫仙鹤,全身羽毛白色,头顶露出红色的皮肤,翅膀羽毛尖梢黑色,覆在背上。喙和足细长,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沼泽地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软体动物、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等为食。
5.野鸭图片及文字:能进行长途的迁徙飞行,最高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时速110 km。野鸭脚趾间有蹼,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戏水。喙扁阔,食性广而杂,常以小鱼、小虾、甲壳类动物、昆虫,以及植物的种子、茎、茎叶、藻类和谷物等为食。一般生活在湿地和环境安静的地方。
请学生回答“讨论”中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点评,并出示参考答案,请学生修正自己的答案。
表4.9.1
(4)讲中有练,即时反馈
在学生核对完答案后,立即进行以下2个形成性练习(如图4.9.1,图4.9.2),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4.9.1
图4.9.2
(5)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结合前面学生的回答,指出绝大多数的鸟都是善于飞行的,这些飞行的鸟有哪些形态结构是与飞行的功能相适应的呢?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解答。
教师先简单介绍探究的分组与流程,4个大组进行探究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分别是与减轻体重有关资料、与体形有关资料、与内部结构有关的资料和与生理特点有关的资料,以及一些鸟类标本、从市场买来的生鸡翅、鸡骨。如图4.9.3,图4.9.4。
图4.9.3
学生开始探究,教师下到各组去个别辅导,答疑解惑。师生按照探究的流程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鸟的主要特征。
图4.9.4
(6)回归生活,联系实际
老师指出鸟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文艺创作等方面去总结。通过个别回答、齐答等形式,对此进行总结:装饰帽子和衣服、羽绒服;鸡鸭等家禽的肉、蛋;羽绒被、枕及靠垫、沙发;鸟巢、悉尼歌剧院、飞机;砖雕、蛋壳雕饰品。
(7)巩固练习,反馈矫正
1.鸟类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两翼不停地扇动,动力来自(
)。
A.背部肌肉
B.两翼肌肉
C.腹肌
D.胸肌
2.家鸽体内内脏器官之间,分布着大量的气囊,其作用是(
)。
A.进行气体交换,增加进入血液中的氧气和从体内排出二氧化碳
B.可暂时贮存气体,协助肺部呼吸
C.气囊扩大或缩小能使家鸽上飞和下飞
D.气囊能贮存水分,保证家鸽飞行时对水的大量需要
3.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鸟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肺和气囊
B.气囊
C.肺
D.气管
4.家鸽骨骼的特征是(
)。
A.薄而轻,有些骨中空
B.厚而坚固
C.有些骨较厚,骨髓发达
D.厚而重
5.在鸟类频繁出没的地方,人们常常发现鸟类随时随地将粪便排出体外,其原因是()。
A.直肠很短
B.肛门很大
C.没有**
D.小肠很短
6.有人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P34第4题)。
这是因为鸟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有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鸟的骨骼中空,重量很轻;鸟没有牙齿,而且不储存粪便,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鸟类不仅有肺而且有气囊,提高了呼吸的效率,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鸟类的胸肌特别发达,可以有力地带动翅膀扇动,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鸟的食量特别大,可以保证飞行时能量的供应。
7.请设计并制造一个简单的模型,证明鸟能飞和人不能飞跟体重相关。
8.大家还可以探究一下为什么有的鸟不能飞或者是在目前,鸟类面临着哪些生存危机?
(8)课堂小结,建构知识网络
通过学生、教师分别总结的形式,形成本节课知识网络。
四、评析
(一)关于知识、能力、情意教学思维方式的设置
本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意目标是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执教教师细化了课程标准,注意了行为主体是学生,并且使用了体现知识、能力、情意三维目标的行为动词,让人一目了然。例如,知识目标使用“概述”,所有的师生都知道这一知识点需要达到知识目标的了解水平,能力目标中使用“尝试”,情意目标中使用“形成”,都代表了要求达到能力的模仿水平,情意目标的领悟(内化)水平。
如果在情意目标方面,增加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的目标,将会使本节课的生物科学性更加突出,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更有帮助。有关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两个概念。有的老师把“说出”这两个概念列入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这应该是可以的,没有列出也没有问题。
(二)关于主动、能动、互动教学行为方式的设置与实施
执教教师设计通过两个活动,体现主动教学行为。一是提供6种鸟的图片,请学生说出鸟的名称,二是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第一个活动执教教师通过PPT中常见鸟类的图片引入新课,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学生都跃跃欲试。接着组织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知道的鸟的名称,既满足了学生想要参与课堂的热情,又引导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非常成功,非常巧妙。
第二个活动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更可以体现学生的能动学习。而且,小组合作探究也是互动学习的主要形式,所以,依据教材进行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亮点,也是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活动。有的教师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常常视而不见,以讲授代替探究过程,既忽视了探究本身就是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更不能很好地发掘六要素教学的精髓。
对于教材的“观察与思考”内容,授课教师增加了5段文字资料。这一设计非常有效。因为,虽然学生对教材上的几种鸟比较熟悉,但是要填写表格,需要用比较准确、科学的文字,这对初二的学生要求过高,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采用从文字中提取信息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文字中关于鸟的特征的描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为下面要讲的内容埋下了伏笔。这一行为实际上也是主动学习行为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能动、互动行为是不能完全分开的。执教教师设计的互动行为也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行为与主动行为的第一个活动是互相渗透的,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鸟的情景,让学生说出鸟的名称,期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互动非常顺畅。第二个行为与主动行为的第二个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主要是体现生生互动,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同样,在这个探究中,学生的能动行为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达到了预期设计的能动学习的目标。
本节课,执教教师提供了实物,如鸟类标本、鸡骨、鸡翅,考虑到住校学生查阅资料的困难,以及异地教学的教学限制,直接提供了针对每个小组探究主题的文字材料,给每个小组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去讨论、总结,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内生生互动,经历探究过程和表达交流成果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能动性得到了激发,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增加。即使这个探究过程还不能算是完整意义上的探究,但是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样得到了培养与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