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来源
本案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综合了广州市萝岗区几位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经过几次优化后的教学设计,旨在说明怎样运用六要素教学方法组织物理课堂教学。
二、教学设计简介
(一)教学思维方式设计
1.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前两节的学习内容,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通过凸透镜能成各种像,会区分实像和虚像。(概念性知识)
(2)通过引导,能设计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的关系”的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程序性知识)
2.能力目标
(1)会进行小组(两人为佳)合作探究。(实验能力)
(2)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推理能力)
3.情意目标
(1)小组合理分工合作。(合作精神)
(2)使用真实的实验数据,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行为方式设计
1.主动
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上节的学习内容,观看生活中各种用透镜制作的物品(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成像特点,自觉回忆提取相关的知识,为本节要探究的问题作铺垫和准备。
2.互动
(1)师生互动: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通过问答和观看生活中各种用透镜制作的物品(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成像特点,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②在学生进行探究过程中,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2)生生互动: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交流优化实验方案,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全班共享实验数据,共同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能动
(1)探究学习: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交流优化实验方案
(2)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解答教材第98页的“想想议议”和第99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4题。
三、教学实施简介
表4.7.1
续表
四、评析
1.教学设计
符合“六要素”教学的要求。
(1)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情意(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方式包括: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能动(探究学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2.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上节的学习内容,观看生活中各种用透镜制作的物品(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成像特点,自觉回忆提取相关的知识,为本节要探究的问题作铺垫和准备。
(2)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明确本节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3)设计实验:学生学会根据探究目的设计相应实验的过程和记录表格,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4)优化实验方案:学生学会在大众面前展示自我,学会交流、互评,学会接纳他人好的建议(互动)。
(5)分组实验:学生学会合理分工(情意),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互动)。
(6)分析论证:实验数据共享,一起分析得出结论更为可靠(互动)。
(7)想想议议:拓展思维(主动)。
(8)动手动脑:回应课堂引入,学以致用(能动)。
教学过程渗透了“六要素”的要求,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