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故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的含义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中主动的含义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情绪等做出主动的调节、控制,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中互动的含义

互动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另一种表述,合作学习目标结构理论和发展理论均表明合作学习无论是从动机的角度还是从认知角度来看,合作学习方法都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教学方法。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特征,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受生活环境影响较大,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互动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以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分工明确的学习活动,互动形式表现为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不仅指学生操作电脑系统、软件时的互动,更强调学生与教师设计的课件、软件的互动,确保学生主动、能动地学习。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中能动的含义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科性质强调学科融合与创新应用,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探究的过程,学科的发展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能动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学生通过一定的材料,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研讨,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探究学习程序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主动、互动、能动行为的设计

基于上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中主动、互动、能动含义的解读,如果我们的课堂没有触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没有有效的合作学习,没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雕细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中主动行为的设计

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没有真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故我们课堂应在各个环节都关注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1.在制定知识、能力、情意目标时,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达成教学目标,太难或太容易都不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在课堂引入时,可采用情境引入、故事引入、猜谜引入、悬念引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比一下《汉字输入》这节课引入环节的两种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大的区别。

A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汉字输入。我们下面来输入一个词“制式”,同学们看我的演示,汉字输入的步骤是:第一,选择合适的汉字输入方法,第二,输入汉字的拼音,第三,选择所需的汉字,第四,确认。大家明白了吗?

B老师: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猜字游戏怎么样?zhishi,这个拼音代表什么词?为了区分这个词,请回答的同学用该词造个简单的句子。学生抢答:知识、指示、只是、致使、芝士、直视等答案。B老师:同学们回答了很多个答案,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拼音,大家找出了这么多词?学生回答……老师:那大家看看老师用汉字输入法输入这个拼音的时候又能出现多少个这样的词呢?(老师演示输入zhishi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按小组集体输入“制式”这个词,看看哪个小组最快完成。

我们对比了A老师和B老师的教法获得的教学效果。A老师采取传统授课制方式,将过程和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没给学生留有悬念,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主动学习情绪不高。而B老师较为高明,用猜字游戏的方式引入汉字输入,且把汉字输入同音字词需要选择进行了隐含说明。且简单演示了一遍输入过程,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留下了空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在目标告知时,一般应在教学引入后说出,或者引导学生主动说出。或者是在一定教学情境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说出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掌握了一般词的输入的时候,让学生输入“西安”这种非首字含元音开头的词,学生按刚才掌握的知识就会碰到困难,如果直接输入“xian”,会打出“先”这个读音的字,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顺便说出本节的目标,如何快速输入非首字含元音的词。

4.提供新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在引入新课、明确目标后,就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这种情况一般不宜采取直接讲授法,等于给课堂浇冷水。而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发现新知识、新问题。例如在上例中学生碰到非首字含元音开头的词而无法完成词的输入时,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含和不含非首字元音的词让学生们进行探究,让学生探究出输入方法。可能有的学生并不能够按照设计意图直接完成非首字含元音开头的词输入,把词的输入变成逐字的输入,但教学效果达到了,学生体会到了这些词与正常词汇的特别之处,记忆更加深刻,主动参与了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

5.学生反馈及师生、生生研讨时,教师应该设计精致的问题,不能简单问只有是或否答案的提问,应该设置学生能够发表观点、表达疑惑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有及时的回馈,不管学生回答是否正确,首先肯定学生主动回答行为,教师还应及时提炼出学生回答中智慧的内容,进一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提出疑难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意问题是否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如果问题很简单,学生很难开展主动学习。另外还要注意小组成员在合作探究中是否能够合理分工,展开探讨,教师要做好小组分工合作的引导工作,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参与进来。

7.小组反馈及师生、生生再研讨时。要注意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展示、汇报、反馈小组学习成果,学生准备反馈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很多时候,小组讨论完了,教师觉得课堂时间不够了,省略小组展示、汇报的环节。其实,反馈小组讨论的意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了解小组讨论的真实情况,知道学生对疑难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从而有针对性地发表教师的见解。教师不能因为赶着完成教学目标抹杀了对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教育不仅是教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情意的过程。

8.巩固练习时,布置的练习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可能的掌握情况准备不同层次的题目,确保能力强的有挑战,能力弱的学生完成本节课基本该掌握的知识。例如,设计几道题目,要求只用完成其中一部分,有兴趣的可以完成剩下的部分。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中。

9.课堂小结时,应让学生帮助教师梳理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加以补充完善。这样,学生在梳理的同时,就是把整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加以提炼的过程,这也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10.课后引申时,每节课的课堂应该要做一定的课堂引申,或者是激发学生课后主动预习后面的内容,或者是引导学生课后探索未知。例如,在汉字输入课的最后,教师出示“犇”这种不知道读音的字怎么输入,教师于是介绍,其实拼音输入法在处理不知道读音的情况下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我们有五笔、有字形、有笔画输入法补充,每种输入法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多掌握几种不同的输入法,请同学们课后寻找一种输入法把这个字输进电脑。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中互动行为的设计

上文提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特征,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受生活环境影响较大,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但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合作学习的形式,分组不当,会形成虚假的小组学习;比如合作学习的内容,常识性的学习内容并不需要开展合作研讨;比如合作学习的技能,缺乏沟通能力的小组无法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合作学习的环境,如果教室环境比较拥挤,学生转身面对面交流都困难,合作学习很难有高的效率和好的效果。

那么我们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加强对互动行为的设计,避免上述影响合作学习的不利因素。

1.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室布局时,互动设计是考虑信息技术课堂的特殊性,合理安排教室布局。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横排结构和纵排结构均存在小组组员相隔较远,开展研讨耗时费力,且横排结构很容易因为个别学生玩电脑游戏开小差影响整个班级的注意力。既要保证小组学生之间距离较近,又方便走动以便集中研讨,还能保持单个屏幕相对的私密性,圆形布置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般6~8个学生一组比较适宜,教室横纵比例适中,如果最远的分组离讲台较远,远离教师的小组很容易游离在课堂外,教师最好很容易就处于各小组的中心位置。另外,靠窗的学生的屏幕容易反光,信息技术教室窗帘应设计成双层结构,一层半透光,一层不透光,这样在晴天和阴天学生都能获得比较舒适的光线进行学习,避免学生不愿坐窗边影响小组协作学习氛围。通过这些布置,减少环境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2.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备配置时,互动设计是配置具有网络同传、分区还原、软件增量安装、虚拟磁盘功能的电脑,方便教师维护电脑,减少因电脑系统文件、教学软件被误删导致合作探究过程被中断的影响;也是部署具有实时监控全部学生机电脑、控制学生电脑程序运行、广播(教师机广播、学生机广播)、集体锁屏、随堂测验和统计、文件传输、抢答、举手等功能的机房管理软件,方便教师随时掌控所有电脑,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创造条件,避免课堂因个别学生偷偷玩游戏等情况被破坏。

3.在教学设计时,互动设计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内容,准备好相应的教学材料,对环节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合作探究学习按照设想开展。

4.在安排学生分组时,互动设计是按照异质、均等、动态原则划分小组。异质即每个小组应尽量由不同学生性别、不同交流能力、不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学生构成;均等即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比较平均;动态即发现某个小组在小组竞赛中能够长期保持优胜,或者发现小组中有矛盾激烈对立的情况,教师要及时介入,动态调整小组的成员结构。这样,有利于形成组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组内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优等生和学困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5.在将要开展合作探究时,互动设计是引导学生认识所提供的数据,材料,向学生解释活动的任务和目标以及达到目标后的奖励,引导学生制订可行的计划,合理分工,以便小组开展合作探究。

6.在进行探究实践时,互动设计是帮助学生按照计划实施探究,对探究出现的状况及时进行指导和介入,引导小组合作探究顺利进行。

7.在完成探究学习时,互动设计是引导学生分享探究过程,获取知识的途径,分析形成结果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如探究任务完成得如何,小组中协作所碰到的问题,改进协作水平的方法等。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中能动行为的设计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递的技术,在教育、科研、生产、国防、医疗、商业、通信和日常生活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故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强调学科融合与创新应用,强调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必须强调能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

1.在确定教学方式方法时,能动设计是教师坚持用探究学习的理念实施课堂教学,在确定教学内容如何教的问题上,把探究学习作为优先选择。

2.在确定探究学习内容时,能动设计是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通过探究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探究学习即将开展时,能动设计是在课堂上创设与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情境。

4.在探究学习实践进行时,能动设计是予以适时的指导,引导学生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5.在探究学习实践成果展示时,能动设计是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机会,营造认真倾听、开放、和谐的交流氛围,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实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兴趣。例如,在《用幻灯片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一课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数学、语文、英语学科案例部分材料,小组自行选择主题,搜集整理材料,合作探究完成课件,完成后,由小组推选学生利用所制作的课件给全班授课,教师和学生对授课进行点评。常见的方式是到完成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直接点评就结束了,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件来授课的环节,因为学生授课环节确实会消耗较多时间,但我们应该提醒自己,这样的时间成本是值得付出的,我们信息技术课堂追求的就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既包括技术能力,还包括信息意识,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情意等。在本例中,如果不让学生有授课的环节,我们将失去很多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归纳能力等的机会,学生也不会切身地体会幻灯片技术的真正作用,也体会不到制作幻灯片的过程其实就是收集、分析、整理、传递信息的过程,更体会不到教师每节课都设计课件的艰辛,也无法有效地形成评价课件做得好坏的评价能力。

6.在探究学习的总结和评价时,能动设计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说出探究学习的感受,反思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提高探究学习能力,逐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