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素”教学,是三种教学思维方式、三种教学行为方式的总称。什么是教学思维方式?什么是教学行为方式?什么是教学方式?必须首先弄清楚这些概念性问题,才能逐步认识“六要素”教学。

一、什么是教学方式

对教学方式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指方式,即教师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如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

二是指活动,即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三是指方法,即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四是指活动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以上这些理解,都是在探讨教学方法时涉及教学方式,如第二种理解是王策三教授用教学方式给教学方法下的定义: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指出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认为教学方法是一整套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细节。很多学者都赞同以“教学方式”作为基本概念去界定教学方法,把教学方式理解为教学方法的细节,这样一些细节的整体构成教学方法,或者说由一整套方式组成教学方法,而“教学方式”本身就无须用其他概念来逻辑定义了。这些都是基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来认识和理解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教学方式自身界定自身的逻辑错误,为避免这种错误,就要研究教学方式的逻辑起点问题。

所谓逻辑起点,是理论体系作为开端的根本范畴,具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整个理论体系对象的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二是构成体系对象的最基本单位;三是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体系对象整个发展中的一切矛盾和可能;四是认识历史发展的起点。如果将研究教学方式的逻辑起点限定在教学方法层面,就会出现一种错误:教学方式不是教学的方式,而是教学方法的方式。根据黑格尔的逻辑学原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应该按照“存在—本质—概念”逐步展开。所以,研究教学方式可以以教学本体为逻辑起点,即从教学存在及其决定的教学本质来探讨教学方式。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的活动分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人对每一种活动必然表现出特定的处理方式。教学方式作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方式,包含师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方式和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方式。教学认识方式是师生反映教学存在的方式,其核心是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思维方式是师生关于教学存在思维途径及其思维导向的理论概括,在思维中认识和构建教学活动的经验、知识、观念等要素的综合模式。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学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是由教学的方法、形式、手段、技术等构成的行为样式。教学思维方式指导和支配着教学行为方式,而教学行为方式实现、检验和发展教学思维方式。如图1.1.1。

图1.1.1

所以,教学方式就是师生基于对教学存在的观念性的反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样式,是由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构成的有机体。简言之,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明确“教什么”的问题,就是教学思维方式;如何达到教学目的,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教学行为方式。因此,教学方式就是解决想“教什么”和实际“怎么教”的问题。

二、什么是“六要素”教学方式

当我们拿出备课本准备备课时,立刻思考“我将教什么”;当我们走进教室面向全班学生时,立刻思考“我该教什么”。毫无疑问,在课堂里要教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的内容,但每章每节每课书的内容不同,每节课的内容也不同,这些不同内容当中是否有共同的东西呢?大家是否觉得,不论是什么内容的课,也不论是什么课型的课,都必须紧紧围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教学呢?我们将其简称为“知识、能力、情意”,这就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了,也就是明确了我们的教学思维方式。

当我们知道“教什么”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教”的问题。有人说,就按课本去教呗!那不成了“教教材”?有人说,就由教师去讲嘛!那不成了教师“一言堂”?有人说,就由学生去学吧!那不是纯粹的“学生自学”,还要教师干什么?其实,新课程实施后,我们不少的教师都开始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将其称为“主动、互动、能动”,这就是我们的教法,是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

图1.1.2

所以,“六要素”教学方式:是由“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六个要素构成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有机体,如图1.1.2。教学要确立、实施和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想法,是教学的思维方式;“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性学习(能动)等教学行为来实现,这是教学的行为方式。“六要素”教学方式的前三者是新课程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后三者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实现这三维目标,就需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行为。

有人问:“主动、互动、能动”具有行为的特征,称其为教学行为方式,可以理解。但“知识、能力、情意”是教学目标,无法理解是教学思维方式。

什么是思维方式?一般认为,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

通俗地说,思维方式就是当人们谈论一个事物时立刻想到与其密切相关的另一个事物。如,当人们说“饿了”,立即想到要“吃饭”;当人们说“病了”,立即想到要去“看医生”;当儿童“年满六周岁了”,立即想到要“上学”。“饿了、病了、年满六周岁了”是引起思维的原因,而“吃饭、看医生、上学”是思维的结果,把思维的结果与原因联系在一起,就是人们的思维方式。

同样的道理,当人们谈到“教学”时,应该立刻想到“知识、能力、情意”这些重要的教学目标,否则,他的思维就出了问题。就像人们“饿了不知道吃饭、病了不知道看医生、年满六周岁了不知道上学”一样,是思维出现了问题。

当然,“知识、能力、情意”本身并不是完整的思维方式,只是当人们一提到“教学”就立刻想到“知识、能力、情意”目标时,这一思维的过程才是教学思维方式。只不过为表述的方便,省掉了思维的原因,强调了思维的结果。就像人们说“该吃饭了”,那是因为肚子饿了;“必须看医生了”,那是因为生病了;“儿童该上学了”,那是因为年满六周岁了。如果我们在强调“知识、能力、情意”教学目标时,教师没想到是“教学”的要求,那说明,“知识、能力、情意”还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还有人问:在“主动、互动、能动”中,主动中有能动,互动中也有能动,这种分类科学吗?

的确,主动中是有能动,但不是所有的主动都是能动,只是主动中的创造性活动才是能动;互动中也是有能动,也不是所有的互动都是能动,只有创造性的互动才称得上是能动。“主动、互动、能动”不是一种分类,而是在主动、互动的基础上再突出能动,也就是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再突出探究,并不是前两者的重复。

也有人问:要素是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现象或一个确定的实体及其目标的表示,它具有层次性。要素相对它所在的系统是要素,相对于组成它的要素则是系统,在系统中相互独立又按比例联系成一定的结构。“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不是教学系统的构成因素,所以,不能作为要素并列在一起,更不能称其为“六要素”教学方式。

严格来讲,“知识、能力、情意”是构成教学思维方式系统的三个要素,“主动、互动、能动”是构成教学行为方式系统的三个要素,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又构成了教学方式这个大系统,“六要素”是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中的六个要素,本不应并列在一起来讲。为什么要强调“六要素”呢?因为教学目标有很多,但最主要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的方式也很多,最重要的应该是自主学习(主动)、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学习(能动)。“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是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要素,抓住了这六个要素,就抓住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核心,把它们放在一起,是方便教师的操作,使教师知道“教什么”(知识、能力、情意)、“怎么教”(主动、互动、能动),而且它们都是教学方式这个大系统中的六个要素,所以称其为“六要素”教学方式。

知识要素 知识,是教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来讲,我在课堂里想得到什么?最起码的是掌握知识;对教师来讲,我在课堂里想做什么?最起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知识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离开知识要素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教学。知识有三个方面:一是具体的知识,有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指称的事物的知识,如词汇的一般意义;还有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文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二是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主要指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它包括:惯例的知识,即有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独特方式的知识,如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正确形式和习惯用法;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方面各种现象所发生的过程、方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有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文献的范围;准则的知识,即有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目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方法论的知识,即有关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使用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用的探究方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有关用科学方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三是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指有关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观念、体系及模式的知识。它包括:原理和概括的知识,即关于对各种现象的结果进行概括的特定抽象概念的知识,如用来概括我们所接触到的社会现象的重要规律的知识;理论和结构的知识,即关于为某种复杂的现象、问题或领域提供一种清晰的、完整的、系统的观点的重要原理和概括,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如对进化论进行比较完整的阐述的知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以下简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将知识划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能力要素 能力,是教学的重要思维方式,对学生来讲,在课堂里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学会思维、学会表达、学会表现、学会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对教师来讲,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说法、有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想法、说法、做法都是能力的表现。基本能力包括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二是良好的适应性。

情意要素 情意,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学生希望在课堂里得到幸福和快乐的情感体验,领悟到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赏;教师也希望课堂是师生交流的舞台、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灵魂塑造的空间。情意指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主动要素 主动,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自主学习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的教学行为。

互动要素 互动,是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等,它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没有互动的课堂是没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不能发展个性、激发创造性的课堂,是没有实效性的课堂,互动、合作也是学生的重要素质。合作学习也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的教学行为。

能动要素 能动,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及精神状态,由感兴趣的问题引起,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动机,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直至问题的解决,产生创造性成果,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设置探究性的环节,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探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

三、“六要素”教学方式的由来

图1.1.3

我们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改变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状况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学主体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为研究教学主体的发展,我们承担了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研究中得出了教学主体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的结论,这是教学主体发展的第一个层次,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对教学主体发展的最初级的认识,如图1.1.3。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教学过程必然促进教学主体发展,只有在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学主体的发展,这是教学主体发展的第二个层次,这一层次的教学进入到了发展的层面,关注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的教学,才是有实效性的教学,这是对教学主体发展的深入认识。

后来我们承担了广州市萝岗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还承担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六要素’教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接着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六要素’教学方式区域推广应用研究”等课题,认为有实效性的课堂,是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的课堂,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学主体“主动、互动、能动”,这种主动、互动与能动直接指向“知识、能力、情意”教学目标。所以,有实效性的课堂,是抓住了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六个要素的课堂,由此,提出了“六要素”教学方式。这是教学主体发展的第三个层次,这一层次的教学进入到了智慧的层面,要求教师能全面把握“知识、能力、情意”教学目标,熟练运用“主动、互动、能动”教学行为,实现教师智慧的全面提升;要求学生全面达成“知识、能力、情意”目标,完全进入“主动、互动、能动”学习,促进学生智慧的增长。这是对教学主体发展的较高认识。

所以,“六要素”教学方式的产生,是从“一般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知识性教学)研究教学主体的发展,到在“有实效的课堂教学中”(发展性教学)研究教学主体的发展,再到“运用‘六要素’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中”(智慧型教学)研究教学主体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为什么选择“六要素”教学方式

(一)“六要素”教学方式是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摸索出的教学方式

广州市萝岗区是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新成立的一个区,在原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划入了黄埔区、天河区、白云区、增城市的部分区域,范围由原来不到10 km2扩大到近400 km2,中小学由原来的5所增加到56所。新划入的区域都是广州市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最落后的区域,46所小学中有44所在农村,占95.65%,10所中学中有9所在农村,占90%。刚成立的萝岗区,教学质量十分低下,中考和高考成绩都是广州市12个区的倒数第一,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校际间最大差距有100多分(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数、英三科成绩,总分300分)。为改变教学质量落后的面貌,区教育局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提出“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的教育发展路径。区教育科研与发展中心承担着全区教学指导和管理的重要职责,以课题推动的方式推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提高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引领全区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全区所有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师都投入到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活动中。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抓住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一定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在区教育局以行政手段推进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提炼出了“知识、能力、情意、主动、互动、能动”“六要素”教学方式。我们将“六要素”教学方式作为课题向广东省教育厅申请立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六要素’教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全区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六要素”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比赛、教学演讲比赛、教学论文评选、子课题研究等形式,加深了对“六要素”教学方式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创造性地应用。我们在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六要素’教学方式区域推广应用研究”为课题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申请立项被批准,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二)“六要素”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

“六要素”教学方式的前三个要素“知识、能力、情意”,是新课程倡导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六要素”教学方式的后三个要素“主动、互动、能动”,是新课程主张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所以,“六要素”教学方式是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的。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同时也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承认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六要素”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这也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的。

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的观念。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精神,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六要素”教学方式的“主动”,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六要素”教学方式的“互动、能动”,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精神,这些都是学生的重要素质。

(三)“六要素”教学方式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发展

1.教师运用“六要素”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据统计,近几年全区中小学18个学科的2 071名教师中有1 957名教师参与了“六要素”教学方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参与率达94.50%。教师自觉运用“六要素”教学方式教学,在备课环节将知识、能力、情意目标具体化,合理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知识、能力、情意目标教学,通过主动、互动、能动行为,促使目标达成;在课后反思中,检查教学方式的六个要素中有几个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了,反思没落实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观课和评课中也以“六要素”教学方式作为理论工具,衡量一节课到底上得怎么样,是看在一堂课教学中体现了六个要素中的几个,六个要素都体现了就是一堂很好的课;体现了五个要素,也算不错;体现的要素越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越差。教研员和一线老师都觉得“六要素”教学方式是备课、上课、评课最好的理论工具和操作模式。

我们统计了教研员到中学观课的情况,在2009—2010学年以及2010—2011学年两个学年中我们共观课1 575节,统计的结果是2010—2011学年比上学年有较大的进步,教师上课的优秀率提高3.68%,良好以上率提高5.27%,合格以上率提高2.06%,不合格率降低2.06%。这说明,应用“六要素”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中学教师上课情况比较图(如图1.1.4):

图1.1.4

我们也统计了教研员到小学观课的情况,2009—2010学年以及2010—2011学年两个学年中共观课462节,2010—2011学年比2009—2010学年有较大的进步,教师上课的优秀率提高8.64%,良好以上率提高0.84%,合格以上率提高1.35%,不合格率降低1.35%。这也同样说明,“六要素”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2009—2010学年、2010—2011学年小学教师上课情况比较图(如图1.1.5):

图1.1.5

2.学生在课堂里积极、主动,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全区范围内运用“六要素”教学方式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回答问题,有些还积极向老师提出问题,认真进行预习、阅读、思考、练习等自主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讨论、辩论、竞赛、表演等合作性学习活动,大胆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较牢固的知识,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实行“六要素”教学的课堂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3.全区推行“六要素”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小学教学质量逐步走向均衡,校际间最大差距由建区初期的100多分(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语、数、英三科成绩),现在缩小到只有几十分。

初中教学质量由多年低于广州市平均水平,已连续五年超过广州市平均水平(按2009年同比计算),在2009年首次达到了广州市平均水平后持续提高。萝岗区2007年中考7科总分与广州市平均分的差距是69.78分,2008年缩小到24.78分,2009年超过广州市平均分8.00分,2010年按2009年的同比计算比广州市平均水平高10.03分,2011年按2009年的同比计算比广州市平均水平高25.51分,2012年按2009年的同比计算比广州市平均水平高22.46分,2013年按2009年的同比计算比广州市平均水平高39.35分,如图1.1.6。

图1.1.6

高中教学质量持续提高,改变了建区时教学质量落后的面貌,区辖高中连续五年高考重点本科率在12区中名列第一,连续三年本科A上线率、本科B上线率名列第一,专科A上线率、专科B上线率多年保持前三名。区属高中高考总上线率,由2006年的48.58%上升到2007年的51.65%,2008年的62.21%,2009年的87.08%,2010年达到了94.67%,2011年在全市下降近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保持在94.11%,2012年达到95.60%,2013年达到98.28%,如图1.1.7。

图1.1.7

(四)“六要素”教学方式是促进教学主体发展的有效方式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其发展的标志是知识更加丰富了,能力更加提高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丰富和正确了,而“六要素”教学方式是特别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所以,它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六要素”教学方式还注重学生自主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的发展。所以,“六要素”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其发展的标志是,对每一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准确把握、熟练落实,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六要素”教学,有利于教师的这些教学能力的提高。所以,“六要素”教学方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五、“六要素”教学方式与相关教育理论

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又分为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为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或者分为知觉、定式、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六要素”教学方式中的“知识”,与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知识目标是一致的;“六要素”教学方式中的“能力”,与布卢姆认知领域的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动作技能领域的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知觉、定式、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是一致的;“六要素”教学方式中的“情意”,与布卢姆情感领域目标的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是一致的。

2.引导生成教育观

“引导生成教育观”是在与传统的培养塑造教育观的不断反思中发展起来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这种新的教育观逐渐发展,《学会生存》所倡导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思想就是这种新教育观的展现。今天的教育回归生活、探究学习、生命教育、和谐教育等教育理念以及一些所谓后现代教育思想如教育中的建构主义、体验教育等,也是这种教育观的体现和反映。

引导生成教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本质——教育是引导生成人的社会生存实践,教育就是通过引导学习来促进人的自我生成的实践活动;教育价值——“教育应该如何”的预设,这种预设重在引导,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体的需要或者某个社会(国家、民族)的需要,而是放眼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教育目的(目标)——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生成,它不进行抽象的或者理想化的人的形象设计,而是强调在引导学习的教育生活实践中提升学习者学习的水平和层次,即从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升到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在现实的生存实践生活中感悟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升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个体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境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建设则紧紧围绕实际生活需要组织学习活动,知识、技能的选择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习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确立自身的社会伦理道德信念和价值观。

“六要素”教学方式中的“知识、能力、情意”,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生成的。“六要素”教学方式中的“主动、互动、能动”,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途径。所以,“六要素”教学方式符合引导生成教育观。

3.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学活动的社会性,学生正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六要素”教学方式特别重视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提供思考、交往、探索的平台和机会,使之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健康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所以,“六要素”教学方式符合主体教育理论。

4.认知理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其发展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却能借助于成年人或具有相关知识的同龄人的指导与合作而学会解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进行了“守恒研究”(同伴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非守恒者成为守恒者),他认为,同伴互教活动,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而受益者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做详细解释的学生。这是“六要素”教学方式中“互动”即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5.集体动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集体动力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也无须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和紧张,同学间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这种情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员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所以,“六要素”教学方式也符合集体动力理论。

6.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六要素”教学方式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事实上是强调学生的建构。所以,“六要素”教学方式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六、“六要素”教学方式与国内外相关研究

南京市玄武区,自2009年7月开始区域推进“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全体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是指:提升全面素质,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全程是指:实施全程管理,关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五优化”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玄武区的课堂教学改革抓住了三维教学目标,关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六要素”教学中的“主动、互动”相一致。

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中学,坚持十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全国名校。洋思中学的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发言踊跃,大部分作业当堂完成,老师讲得很少,只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点拨、指导、释疑。学生通过自学已会的内容,就大胆的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先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提出学习目标、内容、方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后教”是教师根据诊断出的学生暴露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兵教兵”,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提高。“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的实践过程,一般不少于15 min。洋思中学多年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分快慢班,均衡搭配师资,连续20多年入学率、毕业率、合格率、优秀率、综合考核分居泰兴之首。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当于“六要素”教学中的“主动、互动”。

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东庐中学,从1999年开始尝试“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仅5年时间,中考成绩攀升到了南京市前列,成为南京市名校和全国优秀学校。东庐使用“教学合一”的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讲学稿集教案、作业、测试、学习资料于一体,形式上是师生教学共用的教学文本,其本质是贯彻课程改革思想,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的校本课程。东庐中学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敢对各类教辅资料说“不”,敢对双休日和寒暑假补课说“不”,对快慢班说“不”,对乱砍课程说“不”。东庐中学不仅仅文化课成绩一直在市、县名列前茅,而且所有学科开设科学、规范、有序。东庐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六要素”教学中的“主动”是一致的。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实施“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第一个“三”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是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是指课堂教学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培养自信,幸福成长,真正确立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全面、全动,敢说、会说,互助、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培养都落到了实处。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找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型课堂的新路,这也是“六要素”教学所追求的。

日本京都学园中学,课堂上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个个兴致勃勃。据了解,日本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学方式的生动直观性,反对死记硬背和生硬灌输,倡导学生直接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激发起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这说明日本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一点与“六要素”教学中的“能动”是一致的。

新加坡四德女子中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有兴趣地学、快乐地学、思考地学、互助地学、学到的知识比较综合,得到的知识结论要多元化。”这说明新加坡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与“六要素”教学中的三大教学行为方式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