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此,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思维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凸显重要,本节就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思维方式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一、中小学体育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将中小学体育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的含义阐述如下:

(一)体育学科知识的含义

体育学科的知识分布在各个领域,包括体育与健康常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如: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知道饮食、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等。

体育学科知识分为以下几个维度,在运动参与方面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在运动技能能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具有完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在身体健康方面能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在心理健康方面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在社会适应方面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

(二)体育学科能力的含义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书面知识,最终要转换成体育技能,并以运动习惯的方式保存下来。体育学科能力是体育知识、高级技能的综合表现形式。体育学科能力包括体能和体育技能。体能集中出现在身体健康领域,提出了对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要求。如:通过各种练习(如短距离跑和反复跑等)发展位移速度;通过多种练习(如定时跑、定距跑或跳绳等)发展有氧耐力;通过多种练习(如球类运动等)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等。技能主要集中在运动技能领域,包括一些基本要求,如: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术和战术;基本掌握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等。学习知识、技能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经验结构,升华为一种能力来科学地指导体育实践。

体育实践能力,是学生从事身体锻炼和运动娱乐时应具备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体育实践可以大致分为身体锻炼(为谋求身体的健康和维持运动能力而进行的体育实践)和运动学科娱乐(为追求运动乐趣而进行的体育实践)两大部分。其中运动娱乐的知识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运动”为形式直接参与的娱乐,一种是以“观赏”为形式间接参与的娱乐。同时,作为上述能力基础的体系则是身体的体能和运动能力。因此,体育实践能力应该包括:从事运动的能力、体育锻炼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观赏能力。体育实践所囊括的上述能力均以特定的体育知识、技能为基本构成要素,是在知识、技能获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知识、技能,上述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1.从事运动的能力 是指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体能和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具有学习和从事适宜运动的能力。与其他能力相比,从事运动的能力更多倾向于身体的生理功能方面,如身体的速度、灵敏性、耐力、力量、柔韧性、平衡能力等,以及人类身体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形式,如走、跑、跳、投等。该类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相关的知识、技能作为载体和中介。

2.体育锻炼能力 是指能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锻炼需要,为自己制订合理的锻炼计划,并安全地从事锻炼的能力。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是体育锻炼能力形成的基础。一个具有较强体育锻炼能力的人,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结构。他应该了解基本的生理常识、锻炼原则、锻炼方法,知道如何制订锻炼计划,明白怎样监控锻炼过程和结果,具备锻炼所需的运动技能,清楚运动的安全常识和防护措施等。

3.体育娱乐能力 是在各种场合和条件下,运用多种运动和身体练习,与同伴进行愉快体育娱乐的能力。与体育观赏能力不同,体育娱乐能力对个人的运动技能水平要求相对更高,因为运动技能水体平的高低与个体对该运动的运动乐趣体验深刻程度有紧密关联。与此同时,体育娱乐能力还要求个体应该了解运动的特性,知道如何在不违背健康运动乐趣的基础上灵活地改变规则,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地享受运动的乐趣。

4.体育观赏能力 是指能理性地和愉快地对体育竞赛和表演进行观赏,能对有关的社会背景和问题进行洞察和分析。与前几种能力相比,尽管体育观赏是间接参与体育的一种方式,但是它并没有降低对个体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只是对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侧重点不同。一个具有较强观赏能力的人,应该对观赏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运动员和运动队的相关背景、运动的技战术知识和风格、运动术语等知识有所了解。而且,这个人具有该运动项目的运动体验,则更能够提高其对该项运动的观赏体验程度。

(三)体育学科情意的含义

体育学科的情意培养分布在各个学习领域,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是对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如: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等。

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二、中小学体育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意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但目前无论在体育教学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及制订极其纷杂,有些教学目标的分类及制订已严重背离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认识及操作上的混乱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实施及其效果,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已成当务之急,我们试从知识、能力、情意三方面设置目标。

(一)中小学体育学科的知识目标的设置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对应的知识目标主要属于五个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体育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目标融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初始阶段,并在后续学习中反复得到强化。具有基础性和不可割裂性两个特征。在运动参与阶段,知识目标的内容主要是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阶段,知识目标的内容主要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在身体健康阶段,知识目标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阶段,知识目标的内容主要是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中小学体育学科知识目标可以简单概括如下:获得运动基础知识;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了解国内外重大体育事件等。例如能够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说出所做简单的全身动作的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了解基本技术的知识;了解简单战术的知识。

小学四年级的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第一课时的知识目标为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排球的基本垫球知识,能说出双手正面垫球动作要领及手臂的击球部位。

(二)中小学体育学科的能力目标的设置

体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及运动技能,其对应的目标设置也主要集中在以上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方面的能力目标设置为: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运动技能方面的能力目标设置为: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在高中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两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发展运动能力。

在身体健康方面,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学习领域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根据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征,本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某一水平学习时侧重发展某些体能。

具体包括以下具体目标: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和灵敏性;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等。

在实现这些技能目标的过程中,也必须区分不同层次、不同梯度完成的目标,经历以下过程:

1.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和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

2.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3.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

4.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

5.提高一两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达到该水平目标之一时,学生将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两项田径运动技能。

以小学四年级排球垫球教学为例设置以下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模仿、自主练习,做出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手臂击球动作、击球部位正确,学生可以连续自垫3个以上,其中40%以上的学生动作协调。

(三)中小学体育学科的情意目标的设置

中小学体育学科的情意目标,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成显性。那些在课上只能让听课教师和学生自己去感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学习目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看得见、摸得着。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侧重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高中阶段,应侧重使学生运用体育活动方法改善心理状态。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统一的合作行为;在7~9年级,应注重学生对运动角色和体育道德行为的识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媒体中的体育与健康信息作出简单评价的能力;在高中阶段,要关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中小学体育学科的具体情意目标主要如下: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具体在体育实践中,通过以下活动认知体会情意目标: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比较并尝试说出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运动;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体育比赛中,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不故意伤害他人;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场上对手”与“场外朋友”之间的关系。

初中一年级中长跑教学课,情意目标设置如下:通过考评,培养学生严格遵守规则,不怕困难,勇于竞争,勇于争先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