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
下了七天七夜的石头雨
“请各位乘客不要惊慌,这是流星冲破音障产生的超音速爆音,请大家戴上耳机,否则您的听力会受到永久的损害。由于飞行安全已无法保证,我们将在夏威夷紧急降落。”
这时,我盯住了一个火流星,那个火球的体积比别的大出许多,我不相信它能在大气中烧完。果然,那火球疾驰过大半个天空,越来越小,但还是坠入了冰海。我从万米高空看到,海面被击中的位置出现了一个小白点,那白点立刻扩散成一个白色的圆圈,圆圈迅速在海面扩大。
“那是浪吗?”加代子颤着声儿问我。
“是浪,上百米的浪。不过海封冻了,冰面会很快使它衰减的。”我自我安慰地说,不再看下面。
我们很快在檀香山降落,由当地政府安排去地下城。我们的汽车沿着海岸走,天空中布满了火流星,那些红发恶魔好像是从太空中的某一个点同时迸发出来的。
一颗流星在距海岸不远处击中了海面,没有看到水柱,但水蒸气形成的白色蘑菇云高高地升起。涌浪从冰层下传到岸边,厚厚的冰层轰隆隆地破碎了,冰面显出了浪的形状,好像有一群柔软的巨兽在下面排着队游过。
“这颗流星有多大?”我问那位来接应我们的官员。
“不超过五公斤,不会比你的脑袋大吧。不过刚接到通知,在北方八百公里的海面上,刚落下一颗二十吨左右的。”
这时,他手腕上的通信机响了,他看了一眼后对司机说:“来不及到204号门了,就近找个入口吧!”
汽车拐了个弯,在一个地下城入口前停了下来。我们下车后,看到入口处有几个士兵,他们都一动不动地盯着远方的一个方向,眼里充满了恐惧。我们都顺着他
们的目光看去,在天海连线处,我们看到一层黑色的屏障,乍一看好像是天边低低的云层,但那“云层”的高度太齐了,像一堵横在天边的长墙,再仔细看,墙头还镶着一线白边。
“那是什么呀?”加代子怯生生地问一个军官,得到的回答让我们毛发直竖。
“浪。”
地下城高大的铁门隆隆地关上了,约莫过了十分钟,我们感到从地面传来低沉的声音,咕噜噜的,像一个巨人在地面打滚。我们面面相觑,大家都知道,百米高的巨浪正在滚过夏威夷,也将滚过各个大陆。但另一种震动更吓人,仿佛有一只巨拳从太空中不断地击打地球,在地下,这震动并不大,只能隐约感到,但每一次震动都直达我们灵魂深处。这是流星在不断地击中地面。
我们的星球所遭到的残酷轰炸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个星期。
当我们走出地下城时,加代子惊叫:“天哪,天怎么是这样的?!”
天空是灰色的,这是因为高层大气中种弥漫着小行星撞击陆地时产生的灰尘,星星和太阳都消失在这无际的灰色中,仿佛整个宇宙在下着一场大雾。地面上,滔天巨浪留下的海水还没来得及退去就封冻了,城市幸存的高楼形单影只地立在冰面上,挂着长长的冰凌柱。冰面上落了一层撞击尘,于是这个世界只剩下一种颜色:灰色。
1.火与冰的洗礼
离开太阳,在宇宙空间中穿行的地球要面临许多已知或未知的危险,小行星带就是其中早已预料到的一个。
在地球穿越小行星带的时刻,飞行是非常危险的。考虑到大概率会发生的危险,所有的航班,包括一切地面的活动都应该早早被预警和禁止。不过,可能是为了让我们感受一下史无前例的火流星灾难,主角和家人被安排继续完成他们的旅行。于是,我们得以目睹一场七天七夜的终极版陨石炸弹是怎样燃烧地球的天空和冰冻的海洋,并掀起了滔天巨浪和尘土的……经历了火与冰的洗礼后,地球的表面除了满身伤痕,只剩漫天的灰尘。
2.为什么小行星带如此危险?
其实,不只是小行星带非常危险,小行星本身也很危险。虽然仅仅是多了一个“小”字,但是小行星和行星却有着本质的差异。在宇宙中,质量决定一切。行星的质量大,可以依靠引力的作用让自己滚成一个完美的圆球,并且拥有自己专属的行车轨道,不会与其他行星发生交叉碰撞。小行星的质量有大有小,可能恰好像个球也可能是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像面包屑一样飘**在太阳周围的空间里。这些大大小小的碎石,本来就是行星前进道路上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目前的地球而言,好消息是,这些恼人的面包屑并不是均匀撒在太阳系内的。据观测,太阳系内侧空间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小行星,都分布在离地球较远的地方——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小行星扎堆的这一圈,就是流浪地球的绊脚石——小行星带。
我们很容易把小行星理解为宇宙在塑造太阳系的时候产生的建筑废渣,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小行星会聚在一起成为一股强大的“恶势力”。
有人认为,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距离比火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还远,在火星和太阳之间有三颗行星,那么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广阔空间应该完全能够容纳得下另一颗行星。所以他们推测,现在散落的小行星带,有可能就是一颗原本存在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行星遭遇巨大撞击而形成的。但是这些小行星的质量加起来比月球还小,即使算上漫长的岁月里丢失的质量,也并不足以拼凑成一颗够分量的行星。
那为什么这些物质没有聚在一起,变成一个大一点的矮行星呢?
其实,要打造更大的天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星际尘埃经过很多机缘巧合,碰撞合并成一颗质量较大的星子(也叫“原小行星”)。星子越大,引力就越大,就可以更快地收集行星所需的材料,最终完成矮行星的建筑。整个过程非常漫长并且需要足够的运气。可惜,小行星带这一片的家伙们运气非常不好,它们待在太阳系第二大佬——木星的身边。随着木星围绕太阳旋转,两位大佬互不相让,一个往里拽,一个往外拽,把想组团的小行星们拉过来扯过去,小行星聚合的引力完全无法与太阳或者木星的引力抗衡,只好放弃抵抗,继续躺平。
小行星带躺平,地球就坐不住了。不光是想要远赴比邻星的流浪地球,躲在火星背后与世无争的地球同样也会受到小行星带的威胁。太阳和木星的引力拉扯不停变化,不可能保证每一颗小行星一直待在固定的区域内活动。小行星带上大大小小的石头如果受力失衡,就可能进入太阳系的内侧,撞上其他的行星。
其实,小行星之所以大量聚集在木星靠近太阳的一侧,而不是木星轨道内其他行星的周围,一方面是因为木星巨大的引力,另一方面是太阳附近行星比较密集,在几十亿年的运行中,大部分小行星都被太阳或者其他行星捕获了。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在之前漫长的时光中,地球曾经遭受过多少次的陨石袭击。
3.最惨烈的一次撞击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地球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撞击,发生在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以上,名叫“希克苏鲁伯”的巨型陨石撞击了地球。正是那一场撞击,让地球的生态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动植物从此消失。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恐龙也因此灭绝。
为什么我们能够把几千万年前恐龙的灭绝和陨石联系在一起呢?答案还是岩石。岩石中的铀和铅告诉我们太阳和地球的年龄,而这一次泄露秘密的,是石头里面的另一种元素——铱。和铀的性格完全不同,铱是一种超级稳定的重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非常少。
科学家们发现,在恐龙灭绝的那个时期,地层中铱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年代的地层中铱元素含量的平均水平。地球上本来几乎没有的东西突然大量出现,一般来说只能来自天外。于是科学家们推测,在那个时期,一颗富含铱元素的陨石撞击了地球。冲击扬起的漫天灰尘在全球范围内慢慢沉积下来,随着斗转星移,越来越深地埋进地壳之中,形成了铱含量很高的黏土地层。
这个推测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一个直径达180公里的巨型陨石坑——“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根据科学家们对“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钻探和研究,陨石坑的形成时间是6600万年前。同时,坑里的土壤也和这个时期全球其他地方的土层一样,富含非常多的铱元素。于是,恐龙灭绝和陨石撞击的时间对上了。
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威力确实非常大,它产生的能量相当于50万颗原子弹同时爆炸,可以让附近1000公里以内的生物瞬间死亡。但是,人们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发现过恐龙化石,说明它们曾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存在着,为什么一颗坠落在墨西哥的陨石会让全世界的恐龙都灭绝呢?
目前科学界的推测是:导致全球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并不是撞击,而是撞击造成的次生灾害——全球性的生态灾难。撞击让墨西哥湾浅水区的海水瞬间蒸发,以每小时16万公里的速度冲向天空,大量的气体和灰尘形成了一片温度高达7800多度的云。与此同时,小行星撞击的冲击力相当于11级左右的地震,冲击波在全球扩散,导致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灾难频发。热云裹着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烟尘和有毒气体很快包围了地球。
遮天蔽日的尘埃让绿色植物很难进行生存必需的光合作用,海洋中的藻类和陆地上的森林逐渐凋亡。包括食草恐龙在内的大量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失去了食物的来源逐渐死亡,于是,食肉动物也失去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尤其是恐龙,它们是当时地球生态圈中的顶级消费者,大部分恐龙体型庞大,食量也大,必须要有数量大得多的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才能保证它们的生存,大量动植物的死亡对恐龙的影响很可能是毁灭性的。最终,只有一些小型生物在这场全球剧变的缝隙中存活了下来。其中,就有人类的祖先——小型哺乳动物。
不过,这次史前灭绝事件仍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上面的推测也只是目前科学界的主流假想,需要更多的证据去证明。小行星撞击是否是恐龙灭绝真实或者唯一的原因,科学家们也仍然在不断地探索。
4.去小行星上看一看
小行星一言不合就造访地球,地球也对小行星充满好奇。巨型小行星可能会带来物种灭绝,是地球巨大的威胁,但它们也重塑了南美洲的植物群落,造就了世界上最大、最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亚马孙热带雨林,让哺乳动物取代了爬行动物统治地球。它们的身上还藏着太阳系古老的秘密,甚至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带着许多的问号,人类开始回访小行星。
到目前为止,最远的一次探访,是日本牵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合作的“隼鸟2号”探测器的“龙宫”之行。“隼鸟2号”于2014年12月出发,经过52亿公里的长途跋涉,在2018年6月到达了小行星“龙宫”。这只重达3.3公斤的“小鸟”在小行星上蹦蹦跳跳,又挖又炸,然后带着它辛勤劳动的成果——5.4克的岩土样本,在2020年12月顺利飞回了地球。
中国也启动了自己的小行星探测项目。按照计划,在2025年左右,我们会去一个编号为2016HO3的近地小行星抓一把土回来,同时还会飞到神秘的小行星带上去打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