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十二章 收获失意(6)

有收获就有事做,熊文斗身上的负重量不断增加,先是手提,然后是肩挑,收获越大负荷量越大。空手追不上队伍,这个时候更要加快脚步,累得他气喘汗流。还不断有人催他快走,不是怕他迷路,而是怕他一个人走山路危险。虽然山上没有猫科动物,但是饥饿的野猪十分凶悍,并且是群体出没。当然你不惹它,野猪不会主动袭击人,但是畜牲没有思考,向它靠近意味着向它挑衅,动物都有自卫本能;一个人斗不赢一群野猪,即使是有经验的猎手,也要掂量对方力量才敢向猎物开火。

天逐渐黑透,猎人没有打道回府之意。

何时回家视猎物而定,不到足数就不回家;这个足数就是平均每人达到上百斤负重量,没有达到这个数量就得过野外生活。

冰天雪地的野外生活是在山洞中度过。山洞条件一点不比家中条件差,越往深处气温越高,山洞的气候是冬暖夏凉。当然还不够温度,用篝火补充。

熊文斗最后一个进山洞,放下猎物肩膀麻木,手臂不能自如。

来不及等野兔烤熟,先吃两个荞麦粑垫肚。

不多时打起寒噤,准确地说是前热后冷;调一个面,背朝篝火,很快是后热前冷。有猎人在脱衣服,这才知道罪魁祸首是内衣。跑了一天内衣早已湿透,身体不运动就不放热就吸热,吸进的是湿气和寒气,不冷才怪。

熊文斗也脱掉棉衣和毛衣,浑身都在冒气。

穿上空心棉袄,熊文斗学着猎人的样子将内衣支在枝条上靠近篝火,内衣就像揭开煮饭的锅盖一样吐出团团白雾。

酒足饭饱后还不能休息,还要出山洞下夹、下套、下猪油炸蛋。既来者则安之,此行的任务就是体验生活兼“揭秘”,不能错失良机,熊文斗跟着出了山洞。

随行可以,千万不能掉队。晚上不比白天,能见度低,迷了路就很难找到回头路。

以防万一,猎人将他夹在中间,并不时提醒路况。

边走边作业。

看了几次操作,熊文斗摸出套路:选择羊肠小道,将“工具”埋在地下,在机关上布上残肉残骨,愿者上钩。下套和下夹原理一样,只不过工具不同,一个用绳子,一个用铁夹。诱饵上暗藏机关,一触即发,贪嘴必被擒,不是身体悬空吊起,就是一只脚被铁夹套牢,并且越扳越紧,越动越牢。下猪油蛋就没有这样复杂,故意放在醒目位置,想吃就拿命来;往往是还没有尝出味道就被炸死。不是猪油蛋,是炸弹,在炸弹的表皮抹上一层香喷喷的猪油,让愚蠢而又贪吃的家伙上当。

一切就绪,回洞想睡觉。

还不能睡觉,因为没有棉被,必须保证篝火不能熄灭。

大家动手,往火堆中添加木柴。

不能码在一起,必须分布均匀,这样才能细“火”长流。

完成这道工序后方可放心睡觉。

天亮就有收获,套了三只野兔和一只野麂。损失了一只铁夹,估计被野猪拖走。猪油蛋炸了一个,地上的血凝结成冰,却不见猎物。沿着血迹寻找,发现一只受伤的野猪倒在地上。熊文斗第一个看到,以为野猪已死,没想到受伤野猪倏忽站立,朝熊文斗扑面而来。砰的一声枪响,野猪倒地毙命。富祥大叔看了一眼惊魂未定的熊文斗,见他没有受伤,这才走近猎物……

班师回营分享战果。

熊文斗也有一份战利品,并且不要不行,是规矩——不是论功行赏,而是见者有份。富祥大叔的娘们将熊文斗的一份猎物剥皮后挂在火塘上方的大梁上,三天后就成了熏制品,并且烟熏的时间越长越好,易于存放,三四年不会长虫长蛆。

五十

雪后初晴,山民纷纷离开火塘走到太阳底下晒日头,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将棉被棉絮晒在屋檐下除潮。

熊文斗搬出一张杌子和一把小板凳在太阳底下写作。都知道他是秀才,自觉地离他远一点聊天,以免打搅他做文章。

孩子可不管这些,见他与众不同就视为捉迷藏最佳对象,想方设法惹他“开心”。

吼不走,赶不走,蚂蟥见不得水响,越是搭理越是脱不开身。

白天时光必须珍惜,晚上没有创作环境。山里不通电,家家户户点的是松香油,光线不足还货源紧张。好在山里的孩子怕父母,棍棒出好子,麻杵出好衣,不听话就拿棍子鞭,方法凑效,没有不怕打的孩子。

孩子走了创作**跟着走了,至少不很强烈。不过是暂时现象,有积累不怕没有素材,有生活不怕出不了作品,心态稍作调整后马上进入状态,犹如竹筒倒黄豆淋漓尽致。

山雪融化,山路洞开,到了赶集日子,山民挑着干货下山——先摆摊售货,再购回生活必需品。

熊文斗也要下山,中篇小说《山里人家》要投寄。

真快,一晃就是三个月。

一个人下山难免有点紧张。以防不测,捡起一根木棒在手,顿时多了一份安全感。

是自欺欺人,一根木棒能起多大作用?

纯粹是多此一举。

真有出现险情,前方五十米处有一群野猪。

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野猪,大大小小十几只。小野猪仔身上有条纹,成年野猪分黑色和褐红色两种。野猪不同家猪,耳小,尾巴短,嘴巴长,毛密,蹄黑,就像是青面獠牙的怪兽。

现在他是半个山民,不怕这些不速之客,采取以静制动战术,站着一动不动,就像一棵松树。

野猪群本来是穿越山路,却意外地捕获到食品,是山民赶集时箩筐破洞中漏出的干苕片,大约有五米远路程。

这些蠢猪以为满路都有,吃完后还赖着不走,还在拼命地来回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