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武现在的想法,其实是这样的。
这个第八十五号新元素,是利用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新建设而成的这台回旋加速器,加速从天然放射源中发出的阿尔法粒子,轰击第八十三号元素铋金属靶而得到的。
而且不说第八十五号元素是一个半衰期很短的不稳定元素,只说利用这种轰击的办法,在世界上其他大学和实验室当中的静电式粒子加速器上,能不能被复现出来,同样也是一个大问题。
就算你在第一时间写出论文,发表在杂志上,世界上其他的化学家们不能重复他们这个实验,也就自然不可能承认陈慕武一行人在斯德哥尔摩的王子学院,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八十五号新元素。
其实不仅是化学发现新元素,在任何实验学科当中做成了任何新的实验,都需要其他同行在他们的实验室中把这个实验结果和现象复刻出来,才能最终确认他的这个实验是成功的,真实的。
不能说你宣称做成了某某某实验,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实验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在了专业期刊上,就算是实验成功。
这就好像是未来的超导论文,每一篇都把自己的实验吹得玄之又玄,可是除了论文发表者所在单位的实验室之外,全世界其他的同行们,完全不能把他们发表的论文一步一步的复刻出来。
这种论文除了登上新闻增加影响力,然后被全体同行嘲笑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尤其是有关化学新元素发现这个方面,更是被嘲笑的重灾区。
凭什么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门捷列夫开始,无数的化学家们寻找了许多年,都没能找到的第八十五号新元素,就这么轻轻松松被你一个物理学家,化学门外汉给找到了?
虽然你陈慕武确实曾经发现过氢元素的同位素,可那又如何呢?
你不是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吗?
所以上面就是陈慕武阻止弗雷德里克提出来的发表论文这个原因,一是全世界其他地方复刻不了,二是不一定能得到化学家们的承认。
陈慕武现在的想法是,既然山不能向我走来,那么我就要向山走去。
只要自己能请来一个地位足够的化学家,让他到斯德哥尔摩的实验室当中,亲眼见证他们五人小组做成功了这个轰击发现的第八十五号元素的实验,让这位化学家都背书,那不就可以了吗?
想当初,在伦敦英国皇家研究所的戴维-法拉第实验室里,陈慕武从液态氢气中分离出了液态氘气,也是在第一时间就请到了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斯顿教授,亲自观察光谱确认的这是一种氢元素的同位素原子光谱。
所以这一次,陈慕武依然打算依葫芦画瓢。
但他却不打算把电报拍给自己的母校,从老师卢瑟福的眼皮底下,把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阿斯顿教授请到斯德哥尔摩来。
因为陈慕武已经从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挖了太多太多的墙角——甚至陈慕武本身就是他挖出来的最大的一个墙角——,再继续把铲子挥舞下去,实在是有些不合适。
不过对于陈慕武来说,还有其他的更合适人选。
斯德哥摩王子学院,因为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学校,虽然第一期工程的主体建筑都已经竣工,可是里面和周围的配套设施都还不算完善。
这就导致了陈慕武不得不走出实验室大楼,离开学校,开上小马库斯提前给他准备好的沃尔沃汽车,跑到离王子学院最近的一所电报局,给瑞士的首都苏黎世拍了一封电报。
他这既不是找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也不是找苏黎世大学。
这两个学校当中,陈慕武只有一个熟人,那就是曾经在第四届索尔维会议上见到过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薛定谔。
因为汉堡大学的教授泡利,在柏林大学物理系主任普朗克退休离职后,接手了普朗克在柏林大学空出来的教授职位,代替了原本应该接替职位的薛定谔。
这就导致了薛定谔并没有前往德国的首都柏林,而是依然留在了瑞士的首都苏黎世。
陈慕武其实是把电报拍给了把总部设在瑞士首都苏黎世的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这个联合会应该是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国际化学组织当中,最正规的一个。
它在化学界的地位,基本上就和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在天文上的地位差不多。
而且就像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拥有选择给星星命名的决定权那样,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也拥有赋予一个新发现的化学元素的名字的权利。
虽然新化学元素的命名权,掌握在发现这个化学元素的化学家手中。
但是最终审核通过化学家提交上来的这个新元素名称,并将通过后的结果公之于众,在全世界范围内统一这个名称,却需要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出面。
这也是为什么,陈慕武会把他的电报拍给瑞士首都苏黎世的其中一个原因。
“IUPAC:
“我实验室近日疑似发现了第八十五号新元素,请速派专业人士来斯德哥尔摩,对这种新元素进行检验,确认是否为第八十五号元素类碘,或者是其临近元素的某种同位素。谢谢。
“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
请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派一位化学家来对五人小组在回旋加速器上得到的这种新物质进行检验,也是陈慕武拍这封电报的第二个目的。
就像陈慕武在电报内容里说的那样,凭借这五个化学门外汉的化学知识,其实是并不能分辨他们在回旋加速器上轰击得到的这种新物质,究竟是第八十五号元素类碘,还是在元素周期表上,在第八十五号元素附近的其他某种元素的同位素。
虽然陈慕武确实在铋蒸汽的光谱当中发现了两条新的谱线不假,可是就算是同一种元素,其各种不同同位素的光谱,也会因为原子核的质量不同而产生一些差异。
所以还是陈慕武一开始的那种想法,请一位在化学界有地位的化学家,对他们创造出来的这种新物质进行检测,从而为确认这种新物质是第八十五号元素而做背书。
而陈慕武的电报末尾的落款处,没有写自己的名字,只是写了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这个单位的名称,也有他的一番深意在。
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其组织架构也和国际天学家联合会差不多。
都是不接受个人会员的入会申请,只接受各个国家的化学家团体组织,以团体的身份加入到联合会当中。
而中国显然还不是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成员之一,甚至中国最早的化学家联合团体,中国化学会,在此刻都还没有成立。
在这一刻,陈慕武倒是没有因为他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觉到各种不方便,他只是觉得国内类似的这种科学团体起步实在是太晚了一点。
中国天文学会虽然很早之前就已经成立,可是在陈慕武发现黄帝星之前,中国天文学会都不是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的成员国之一。
以至于那一次陈慕武只能特事特办,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的身份,一边向上申报自己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一边敦促国内的中国天文学会,赶快向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打申请,尽快成为成员国之一。
陈慕武这次很想也像上次那样,也敦促他们赶快成立一个中国化学学会。
可是又想到如果此事为国内拍电报的话,就又会和那帮不想打交道的人扯上联系。
思来想去,陈慕武觉得还是只能做罢,他的主业还是物理学,在化学上只不过是玩票而已。
就算这次他不主动提出来,估计再用不了几年,中国化学学会也就要成立了。
中国人陈慕武和赵忠尧没办法以会员国成员的身份向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拍电报,而考克罗夫特所属的英国,还有小居里夫妇所属的法国,虽然都是联合会的成员国,但他们三个人,却都不是各自国家的化学家学会当中的员,因此在理论上还是没办法在电报里署名。
因此思来想去,陈慕武最终还是决定以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的名义拍电报。
收报人一定能够看到,电报是从瑞典发来的,虽然可能没听说过王子学院这所刚刚建立的新学校,可应该是个人都知道,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而瑞典刚好又是化学联合会的成员国之一。
陈慕武处心积虑搞出来的这一套小把戏,她自己觉得天衣无缝,但是在外人眼中,尤其是在苏黎世的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总部的工作人员那里,无疑就是掩耳盗铃。
多亏了瑞典方面在报纸上的大肆宣传,还有陈慕武在科技新闻界的影响力,基本上欧美各个国家人人都知道,在斯德哥尔摩新开了一所王子学院,而这个王子学院和陈慕武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
在瑞典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新大学里,有一个不署名的化学家,声称自己发现了第八十五号新元素。
除了他陈慕武,剩下还有哪个人有这么大的口气?
如果是一般的不知名新人化学家,宣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还不自量力的把电报拍过来,运气好的话,在回电中可能劝他发表论文,让世界其他的化学家对他的发现做检测。
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连回电都不会收到,让他这一份充满了期待的电报石沉大海。
可是苏黎世这方面猜测,这封电报背后的作者可能是陈慕武,他们就不得不对此重视起来。
因为陈慕武在化学上确实曾经做出过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不管是无机化学还是有机化学,陈慕武的这两个领域都曾经取得过相应的建树。
前一方面他发现了氢元素的两种同位素,而在后一方面,他也曾发明了一种能够合成有机聚合体的办法。
陈慕武这封发往瑞士苏黎世的电报,经过层层传递和转发之后,最终交到了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现任主席埃纳尔·比尔曼的手上。
比尔曼虽然是联合会的主席,可他却不是不是常驻会的那一种。
比尔曼有自己的工作,身为一个丹麦的化学家,比尔曼的本职工作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化学教授。
收到联合会转发过来的这封电报,比尔曼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封电报署名的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的背后,究竟是不是陈慕武?
虽然心中有些疑问,但是这个疑问对比尔曼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为比尔曼知道,在哥本哈根大学里面,可是有一个和陈慕武打过不少交道的“陈慕武通”。
于是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的主席比尔曼,拿着这封他刚刚收到的电报,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动身前往同在哥本哈根市区内的另一个地方。
嘉士柏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赞助的,挂靠在哥本哈根大学旗下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主任玻尔和陈慕武师出同门,还曾经邀请陈慕武到哥本哈根大学参观访问过几个月。
整个大学里面,也应该没有人比玻尔教授更懂陈慕武了。
听到秘书打电话通知,说哥本哈根大学一位叫比尔曼的化学教授来登门拜访,玻尔一开始只觉得很奇怪。
他知道自己大学那边的同事当中有这么一位,也知道比尔曼似乎还是一个在化学界很有名气的人。
只是此前玻尔和他两个人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他实在不知道比尔曼找自己是有什么事情。
“比尔曼教授说他来研究所,是有什么事情吗?”
“他说有一个有关于陈慕武博士的问题,想要同您请教一下。”
“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