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文化的建设思路
现代学校的变革是一种内涵式的变革,内涵式的变革绝不是学校肤浅的、蜻蜓点水般的改变,而是最深层次的变革,即深入学校整体品质的改变。
(一)对学校文化的思考
社会急剧转型,多种社会文化观点相互碰撞,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产生冲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显得格外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创办有品质的教育成为发展的趋势。
凡真正有品质的学校,都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何提高一个学校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理想的提炼,理想的共识。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深层次发展的突破口,是学校品质的真正提升与发展的契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教育理想的树立与凝练;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深入学校工作的骨髓,即本质。
(二)学校文化的实质内涵
学校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理想的引领和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归根结底,学校文化是一种全体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即如何想事情、做事情。学校文化蕴含于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言一行之中。学校文化要有教育的味道,突出教育特征,生活方式不能浮在表面。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文化的发展是延续的,对已有情况的分析是文化发展的起点。
1.当今教育发展的现状
当今教育呈现出两个现状:一是“被”文化的强势发展。很多教师和学生“被生活”“被代表”“被玩”“被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这不是一个“生”的状态,也不是一个“活”的状态。如果“被”了,生活就成了负担,失去自己主动选择的能力。二是生活处于迷茫的困境。很多孩子知识和技能都很好,但你问他想干什么,他会很迷茫地回答你:“啥也不想干。”他们缺少想做事情的冲动,缺少想投入某件事情的热情。因此,面对这些教育困惑时,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在我看来,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用真实的、投入的状态面对生活,而不是“被”生活。
2.学校历史文化的分析
文化源远流长,任何文化都不是断裂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基因,它以独特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柏拉图对艺术的理解是“充分行为能力的一种状态”。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们不仅能做普通的事,还能够做创新的事。在这种意义上,艺术又是什么?应该是一种充分的行为能力和状态。艺术一定需要坚定的努力、主动的创造、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没有这种想象力的东西,艺术就没有办法成功,创新根本不可能。纵观我校的发展历程,从1988年建校以来,经历多年的发展,自身已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我校传统特色——书法,以其独有价值在文化建设中贡献出一笔一墨。历经多年的积极探索和研磨,学校书法特色已经融入学校整体的文化建设中,从语文、数学到科学等不同学科层面关注孩子的书法教育。
二、学校文化内涵与理念的阐释
基于对当今教育现状和学校历史文化的分析,我校提出“生活精神·艺术气质”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形成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目标。“生活精神·艺术气质”是精神动力与方向,体现主体性与创造性。
(一)办学理念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生活·艺术”教育。“生活·艺术”教育是充满生活精神与艺术气质的教育,旨在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价值引领,即艺术对“美”的追求是生活中“真”“善”的提升。
(二)育人目标
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基础、创造能力、社会责任、生活热情、自由情怀、自主精神的生活创造者。对这一育人目标的解读如下:
1.坚实基础
坚实基础是学生成长的前提。范文澜先生曾经说过:“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坐十年”就是为了打基础。
2.创造能力
据《辞源》释义,“创造”具有先破坏、后建造之义;《辞海》释义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现代汉语词典》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综而述之,“创造”有两个关键点:(1)首先;(2)新。“首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新”相对于旧,更适合时代的发展,更顺应时代的需要,更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3.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心是社会个体对社会公共生活中所承担责任的合理认知和评价,并体现在情感和行为之中的一种个性心理品质。学生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也是其公民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生活热情
对生活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以积极、主动、友好的态度投入生活中。热情与人生观、价值观相关联,是一个人态度、兴趣的表现。
5.自由情怀
自由情怀是一种不受束缚、能够自由表达内心想法的品质。让孩子保留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敢于为内心的想法而实践。
6.自主精神
“自主”意为自己做主,做学生自己。每个人都有自主意识、独立个性,能进行一定的自主活动,表现出自主性。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自主性要求个体在生活中持积极主动态度。
7.生活创造者
生活创造者指身心健康,在生活中创造生活的人。
(三)办学目标
建设精致的“生活·艺术教育”的特色学校是我们的办学目标。
精致,指精巧、细致。精致化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走向,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策略。精致化是指品质管理与效率讲求的整合,即追求卓越、提升品质的精致文化。精致化追求一种卓越、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以细节取胜,可通过打造精致化课程、实施精制化教学、营造精致化校园环境及精致和谐的人际氛围来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精致化对于管理者和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它要求管理者和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做到精细入微、周到细致,这也正是“生活精神·艺术气质”最好的体现。
教育,需要成为真正的生活,这是陶行知和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师生在其中不过多地关注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因为充实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要让艺术中的踏实努力、自主创造成为一种自然,成为我们本来的生活状态。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
基于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我校分七个步骤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第一步,澄清对教育的理解。
我对学校文化的思考并不是始于做校长,而是始于若干年前从事教育工作之时。一切关于教育的思考最终要回归于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体悟教育实践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担任校长后,我又开始思考“办什么样学校”的问题。通过思考不断地澄清、明晰对教育的理解。校长的思想有多远,学校文化发展之路就有多远。
第二步,全面了解学校情况。
2012年9月,为了充分了解学校,我前期对学生、家长、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学校的期望;通过新学期“推门”课,我深入课堂了解学校教学常态;再通过与领导班子及中层管理人员座谈等系列行为,全方面掌握学校发展状况。
第三步,设计顶层文化理念。
自1988年建校至今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文化呈现阶段性、不均衡性的特点,有自发形成的,也有自然生成的。学校特色项目较突出,但核心价值理念不清晰。2012年9月以来,在广泛调研、尊重学校历史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文化理念的创意设计,即顶层理念设计依托高端教育学者,把握教育高位的理解,寻求有针对性的帮助,对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核心价值等进行了顶层设计。学校文化建设成为有意识的、自觉的行动。
第四步,形成基础方案,达成共识。
经过全体教师充分讨论、认可,教代会通过,学校实现自下而上的管理。2012年12月22日的规划研讨会通过了。《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5年)》(以下简称《大兴七小规划纲要》)。2013年1月22日,召开首届教育年会,让学校育人理念、核心价值深入人心。
第五步,依托课题,紧紧围绕“生活精神·艺术气质”这一核心价值观,规范地研究,创造性地实践。
我校依托北京市规划办重点课题“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在实践中尝试,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研究。
第六步,围绕“生活化、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
2012年9月—2013年12月,学校各方面工作集中到紧紧围绕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建设上来,鲜活“生活化、创造性”的内涵。彰显生活精神的管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投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学校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凸显生活化的德育,围绕着生活的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精神;整合三级课程,开发生活课程和艺术课程;打造精致的物理环境。
第七步,梳理文化建设工作,多方位展示学校文化品质。
一年多来,学校在“出版学校文化建设专著”“北京市规划办立项教学文化课题”“文化建设经验辐射带动国内同行”“师生高品质发展”等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渗透于学校各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之中、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循的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我校制度文化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努力形成学校独特的民主、创新、包容的制度文化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一体两翼”特色的校长办公会
除一般的校长办公会(一体)以外,还设置校长办公会扩大会议和校长办公会列席会议(两翼)。扩大会议主要邀请家长、社区成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决定学生的奖励制度、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校徽和学校吉祥物设计等。列席会议主要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家长教师协会成员参与,使学校各项重大决策透明化,充分保障家长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
2.具有生活日常化特色的教代会
教代会并不仅仅在民主决策的时候才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积极行使职权。教师代表走进办公室,了解教师的需求,全身心投入,认真地做教师代表。教代会设立执行委员会,执行领导权力,在闭会期间代行教代会职责,处理重要事宜。工会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教代会的各项日常工作事务。
3.具有无障碍交流特色的家长委员会
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决策中,家长与校长建立直接沟通机制,通过邮件、QQ、办公电话及微信等形式,将意见与建议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给校长。
(理论导师余清臣副教授启迪我思考)
(二)学校的活动文化建设
1.管理活动
彰显生活精神的管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投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日常管理形成制度化,如周一校务例会科学决策;定期召开教代会,落实民主监督与集体决策;完善班级—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每学期定期举行家长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学校调研并充分考虑街道、社区、派出所等友邻单位的建议与意见,开放办学。
2.课程
整合三级课程,开发生活课程和艺术课程,以“七彩”课程、书法课程等为依托,分别培养学生的坚实基础、创造能力、社会责任、生活热情、自由情怀和自主精神。现初步形成《我的七彩课程》校本教材,进行试用。书法课程已经形成初具学校特色并自成体系的软硬笔校本教材。
3.教学
学校依托北京市规划办重点课题“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紧紧围绕“生活精神·艺术气质”的核心价值理念,规范地研究,创造性地实践。2013年3月21日,我校举行课题开题活动。课题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王本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鲍传友副教授等知名专家的肯定与指导。我校于2013年5月展开首轮课例研究,对自主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文化进行实践探索。6月27日,课例研究总结汇报会得到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教授等专家的肯定。9月,学校新一轮课例研究开始,并于10月中旬进行了全区示范性教研展示,获得一致好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创意教学大赛,借助创意教学,将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推入日常工作,加强教师对学校文化理念的理解,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使研究深入学校工作的核心领域。
4.教师发展
为了使教师对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前沿的理念,我校为教师提供多种外出学习的机会。例如,2012年10月,英语组全体教师赴山西参加英语交流活动;2013年4月,本校5位教师前往苏州外国语学校进行交流;2013年9月-10月,本校共有30余人前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顶岗培训。
5.学生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学校围绕生活的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培养生活精神。例如,建立“全国小记者站”,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真诚投入生活的品质;走出去,参加“香港亚洲合唱节”,走出国门参加“新加坡青少年书法交流”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规范召开少先队代表大会,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等。
(三)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
打造精致的物理环境,在学校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环境育人功能。在教委领导的支持下,改善学校内外环境,使学校成为充满“生活精神·艺术气质”的精致学校。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力图让教育生活本身成为我们工作的最大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