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学校的建设从构建价值观开始
北京小学作为首都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长期以来一直追求优质教育的办学实践,秉承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探索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使基础教育回归本真。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形成“实与活”的教学思想,提出了建设良好教育生态的理念,在主体教育、个性化教育、艺术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挂职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北京小学的学校文化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促使北京小学有如今的发展?它所表现出来的包容与大气背后的实质是什么?
作为校长,他在思考学校的文化定位时,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创新发展。学校文化的定位,首先需要的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确定。正如石中英教授所说:“在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打造作为组织灵魂的学校文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而价值观建设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学校文化建设基本理念
文化理念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学校文化理念应该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北京小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诞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扎实严谨的校风、教风。北京小学全体员工在校长和党委书记的带领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通过集体研讨,确定以“上善若水”为学校核心文化,以“尊、敬、创、公、和”为工作价值观。它们成为所有北京小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标准和崇尚的精神。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孔子也认为“水有九德”,即德、义、道、勇、法、正、察、志、善化。它常流不息,滋养一切生物,就是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就是有义;浩然无尽,就是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就是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就是守法度……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由此,北京小学以水之九德中的五德赋予北京小学水一样的文化内涵,即北京小学的教育应像水的轻灵——润物无声,应时而变;像水的柔韧——水滴石穿,坚持不懈;像水的质朴——真水无香,拒绝浮华;像水的包容——有容乃大,宽容接纳;像水的纯净——流水不腐,自我更新。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近年来,北京小学获得了很多荣誉,学校品质与形象不断提升,办学特色逐步鲜明。
在挂职期间,我也思考着自己学校的文化理念。如何形成属于我校的具有独特性的文化理念?文化的发展是延续的,对已有情况的分析是文化发展的起点,也是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学校文化的理念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精神,要对现实中的教育问题进行回应。
(在挂职期间与北京小学的澳大利亚姐妹校老师进行交流)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管理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近年来,北京小学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职工,修订和完善现有学校管理制度,鲜活管理文化,加快管理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深化以自我教育为基础的自我管理,提高教职工工作的主体性。年级工作制突破了层级管理的模式,提高了管理的时效。“质量报告”“特色班组”的创建活动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了员工自我管理的效能。进一步调整、改革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加强职能部门管理,提高执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要求干部多深入班组指导,实行“走动管理”,重在落实。对于工作质量,学校强调精益求精,事必躬亲,指导到位。学校强调职能部门要以精细服务为理念,深入实践“精细+创新”“技术+精神”“服务+教育”的服务策略,提高管理服务、教育服务、后勤服务的质量。探索人事制度、干部任用、教职工考核评聘的新办法,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岗位工作质量。通过进一步完善年级工作制度、培养年级管理干部、改变年级工作运行模式、改革年级教研方式等,进一步完善年级负责制。突出学校的核心工作本质,成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名优教师研究室,充分发挥各层次骨干教师的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有效咨询。让骨干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研究,逐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从行政型管理向学术型管理的转变。通过管理文化的建设,学校管理得到深化,“思想引领,制度保障,自我管理”的管理思路显现成效。
在学习北京小学的管理文化之后,我认真思考了我校的管理工作。我校应建设在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整体的学校文化。在落实价值观的具体工作上,学校工会、各年级组、各教研组都应组织教师充分地讨论,并广泛听取各位老师的意见,将价值观的内涵以实际的形式呈现于学校工作各方面。努力将学校核心文化理念贯穿于管理、德育、教学、物质建设等诸方面工作,进而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优化管理层结构,促进管理理念的更新。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各方面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
学校文化是师生存在与发展的生态园,是立足价值取向的实践基地。建设学校文化的主旨,是以人的成长为目标的精神导航,以跟进社会、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价值追求。首先,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等方面体现学校的发展方向与追求;其次,使广大教师、学生、家长认同并内化以“生活精神·艺术气质”为核心价值观;最后,将“生活精神·艺术气质”核心理念落实到学校的各个工作层面,真正体现文化的价值。
三、教学文化重在思想中形成
近年来,北京小学紧扣质量,注重课程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质量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途径,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挂职的日子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北京小学的教学研究是在形成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得发展和教师实践创新的主阵地。在李明新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在不断的教学研究中,形成了“实与活”的教学思想。他们坚持以“实与活”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对于课堂教学研究,他们倡导常态研究、微观研究和系统研究。正是在广大教师的潜心研究和积极实践中,北京小学和谐、务实、生动、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文化悄然形式。
回校后,从前期所做的调研中,我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校依然存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比较弱,教学管理方式稍嫌单一。具体说来,教师在课堂中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开学第一节“推门”课中,忽视学生新学期的心情,而讲上学期期末试卷。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生活精神·艺术气质”的文化理念指导下,提出构建具有自主创造性的教学文化,以适应现今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的构建,来改变以往学生、教师被动的教学文化氛围。探索自主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形成特有的课堂教学文化,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幸福地学习、生活。让自主创造性融入每一个课堂中,扎进每一个教师的心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流教育质量的灵魂。我们努力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更新课堂学习方法,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同时,开发适合学生“生活精神·艺术气质”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努力落实国家课程,融合地方课程,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使其更适合学校文化精神,逐步形成“生活·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
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常抓不懈、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可提升的空间。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坚持学校文化建设,可以陶冶师生情操,构筑师生健康人格,提高师生素质,创造学校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