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3-5节(完结)
3、制度,使万川归海
浮梁,是一个小县,总人口也只有三十万左右,老师人数虽然不到二千,却也有一千好几百。如此大规模的流动,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岂非乱糟糟一片。
虽然农村的生态环境比县城好上不知道多少,大家仍然愿意往县城跑,哪怕是县城周边或者集镇也行。想想也是,人是群居生物,教学点大多只有两个老师,十几二十个学生。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学校里没有了人迹,本地的老师也回了家,学校里便静得有些吓人。偶有山风吹过,树叶哗啦啦响,或是夜里不知名的鸟儿一声尖锐长鸣,如一道闪电劈在黑幕上,却被黑幕无声无息吞噬,瘆得人浑身寒毛直竖。胆子稍大些的,自然没什么问题,甚至有人爱上了这纯自然的气息,胆小的女老师只好寄宿在老乡家里——好在农村住房比城里宽敞。而且,生活起居、购物或者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非常不方便,尤其是精神生活,几近于零。
于是就按照到县城的距离、到集镇的距离、到交通要道的距离、学校规模等若干标准打分,把全县所有学校评定出一定的综合分数,地处偏远,分数高;县城、集镇分数低。这些标准是经过网上大家讨论后制定的,基本能体现真实情况。每个老师都有一个流动资料档案,根据每年任教学校的综合分数记录下来,然后再算出平均分,这个分数决定了该老师下个周期可以去哪些地方。一切用数字说话,就少了许多人为的因素。小学老师在小学范围内循环,初中老师在初中范围内循环,高中老师在高中范围内循环。也有进行大循环的,却必须提前写申请,经过考核后才可以有循环的资格。好在现在的老师学历都比较高,他们很多人都有这样做的能力。当然,为了保持老师队伍的稳定性,并不是每年都这样,而是每二三年变动一次,也有三五年变动一次的。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能够确保每个人都受其约束。有胆敢挑衅的,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如果有人支教,还可以根据支教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加分。
老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五年必须进行一次,没有谁可以例外,即使是教育局工作人员也是如此。但是,根据各人的意愿可以自由选择,是统一活动,还是自主安排都可以。刚开始有不少人不愿意出去,只在附近找点事消磨一下,后来才纷纷跑去更远的地方,大概是因为既能得到锻炼,又进行了一次暑期旅行,可谓是一箭双雕。这样的活动也根据其出去的距离远近、职业的挑战性有不同的评分。这个分数也会记录在个人档案里,却不会拿出来比较,只是一个参考而已。
教育部门每年都会面向社会统一招聘老师,人数不是很多,但大多是社会各行业的在职精英,他们是注入教育队伍的新鲜血液。同时,每年会对在职老师进行考核,既有专业人员繁杂的考核,也有学校的考评,还有学生及家长的参与。对考核非常不理想的,先由学校进行戒勉谈话。如果第二年还如此,就由教育局组织人员进行调查。第三年就该轮到家长当面问责了,那可是相当难看的,能到这一步的,说明他确实不适合再呆在这个岗位上了。事实上,到这一步的都会主动辞职,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了。虽然考核分数也同样记入个人档案,却从来没有因此而辞退的,大概因为这一切均以教育为目的,以提升老师素质为目的的缘故吧。最后有人离开,要么是早已另谋出路,要么是心不在焉。把老师当成自己职业甚至事业的,或者有最起码责任心的人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每一名老师都是一条河,那么,促使老师流动的制度,就是河堤,约束着这些河流有序流动。河堤可以改,河水的流动却永远不能改。否则,那就不是河,而是塘、是湖,日复一日,水质必然毁坏,生机也必然渐渐消散。
4、民主,催生制度之花
制度再完美,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让制度贯彻执行,才能发挥作用。不能执行的制度,只是文字而已、概念而已,永远没有完善的必要,也不可能得到完善。而不能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制度,注定是要被历史淘汰的。
也许是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法制的推行显得异常艰难。社会规则往往游走于人治与法制之间,让人无所适从,潜规则有时候成为比法律还重要的一种规则。国民围着领袖转,下属围着领导转,弱者围着强者转。解决问题不指望依赖法律武器,而是托人情、走路子。事实上,很多时候,官司磨死人,人情、路子大如天。马克思曾说:“在民主的社会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社会里,国王就是法律。”
人治,考验的是揣摩人的心理需要,难度何其大!只是既得利益者不仅要维护既得利益,还想掘取更多更大利益,一言法之,何其轻松快活!只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又岂是一小撮人所能阻挡得了的!
是否民主,关键看大家能不能说得上话。大家都有发言权,制度才能体现大家共同的意愿。
民主的第一步是公开。除个人必须保密的信息外,各种考核评分都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出来,通过教育系统局域网告知所有老师。而老师们在流动中的去向,既参考个人意愿,也更多地尊重了大多数老师的意见。
在学期末快结束的时候,每个老师就需要填写一份表格,里面有关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也有关于下一轮流动去向的内容。前者作为统筹安排的依据,后者也成为重要的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上一轮的流动分数估计自己的去向。当然,因为分数相似的地方很多,可以去的地方自然也很多,就必须填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以供参考。如果要申请延迟去条件较差的地方,则必须做出详细的书面说明,并且在局域网上取得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后,教育局才可以进行统筹安排,否则,安排者就必须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没有谁愿意这么做,因为安排者也要接受大家的监督,如果网上投诉的人多了,饭碗能不能保得住都成问题。所以,除非申请者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否则根本无法得到通过,反倒招来骂声一片,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日后的考评成绩。
大多数人是非常纯朴的,常常把去艰苦的地方有意识地安排在前面,说是年轻的时候多锻炼锻炼,可以成长得快一些。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大家也不怎么反对去艰苦的地方,能去很多地方工作,这本身也是一种人生的阅历,沉浸在安逸的生活氛围里,斗志与精气神会很快地消耗干净。
工作时的生活起居,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经过多年发展,老师工资增长速度很快,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学校的老师周转房建得也不错,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把老婆带上就更理想了,即使有小孩的也不愁,在客厅里搭一张小床就解决了问题。吃饭的问题,可以在学校食堂解决,如果有兴趣,自己弄则会更好一些。因为学校周边有不少学校自留地,老师及家属都可以分到一些。只要勤快一些,蔬菜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且是原生态的,甚至可以弄成有机的,远比城市里好。
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大家愿意去条件艰苦的地方锻炼的保障。任何试图改变这一点的人,必然受千夫所指。当然,制度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当出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就需要进行细微的调整,这个调整的思路及过程、结果必须经过大家的认可才能执行。
相对稳定而又可以不断完善的制度,是老师有效流动的前提,如同有法可依。可是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就要看能否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了。把制度展露在阳光下,大家——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有权规范每一个人的行为,而且很容易让试图从中谋利的人得到沉痛的教训,制度便能迸发无比的生机与活力。否则,猜忌与不信任会毁掉这一切。
5、出发
学校工作刚结束,又到了出发的日子。
那是准备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大约一个月前,大家就填写了调查表格,信息很快就被统计出来:有多少人参加,自主安排的有多少,统一安排的又有多少,选择的是什么行业,希望去的是什么地方……
大家早已过了刚开始时候的抗拒,尝到甜头的老师,尤其是没有家庭拖累的年轻人,或者子女已经长大不需要自己照顾的,并不会局限于五年一次的规定,只要时间允许,他们愿意经常出去。人就是这样,没有出去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自己有多么的差劲,反倒认为自己能力足够,虽然算不上优秀,合格至少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一旦出去了,才发现井底之蛙的自大是如此的可笑,才发现自己许多引以为豪的付出其实一文不值。观念的坍塌、坚守的动摇,化为道道闪电寒芒,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内心,大脑中是一团糨糊,然后一丝微弱光点自混乱中诞生,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渐渐照亮整个小宇宙。这可能是那些热衷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人都经历过的,至于是劫后余生的惊心动魄还是涅槃重生后的欣喜万分,就各有不同了。相同的是,大家渐渐适应了踏实工作而心系宽广的生活方式,只要有机会,很愿意出去走走看看。新的事物触发新的思考,点滴思考积累着生命的厚度。厚实的生命迸发无比的**,一边努力汲取,一边长久释放。老师可以不渊博,却不能不鲜活,取之于生活,才能让学生也适应这生活。
需要安排的人是很多的,负责人需要马不停蹄地联系、确定。这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好在他们并不孤独。为此而努力的,有教育局专员,有家长和家长委员会,还有这些年来自各行业精英的老师,甚至有此前留在大海里搏击的老师。一般经过近一个月的联系,基本都能够得到解决。
这得益于他们交游的广阔和历年来人脉的积累,更主要是缘于人才市场的紧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早已不满足于东部沿海,而是辐射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些原先比较落后的地区,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基础设施准备,浑厚的积累终于发挥了作用,经济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说国家正积极准备开发西部沙漠,一片片绿色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沙漠包围过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楼兰古国将不再被黄沙埋藏,而是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下。大小经济体在全国遍地开花,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虽然工业机器人开始大面积使用,却仍然跟不上工业扩张的速度。大多数企业并不中意暑期工,却也聊胜于无。这些暑期工对薪酬要求并不高,毕竟主要是来学习的,而且现在国家对接收暑期工的企业有税收政策方面的减免倾斜,所以他们也开始乐于接收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有些企业甚至把可以延期的工作集中放在暑期来做。有时候还会有意外之喜,从中发现颇有天赋的人才,如果也有意留下,便一拍即合、皆大欢喜。每年都有一部分老师留在了经济建设的岗位,也为日后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活动岗位增加了无限可能。
出发安排早已提前公示,大家安排好家中事务后,就纷纷在预定的时间、地点集结,或者独自准备行囊,择日上路。
东风吹,战鼓擂,他们怀着或忐忑或激动的心情,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只为寻求新的目标,试图攀上人生新的高度。
各位大神:
本书已完结,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