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极致孕育出疯狂,疯狂的极致又孕育出理性,二者之间可以有两种形式的平衡,一种是既不很理性,也不很疯狂,这是普通人的形式;另一种是既理性得很极端,同时也疯狂得很极端,理性与疯狂就像天平的两端那样保持着平衡,这是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Stockhausen,1928—2007)的形式。我之所以爱施托克豪森的音乐,正是由于他的平衡与我的平衡之间有着类似之处。

聆听施托克豪森的音乐,需要行为的理性与精神的疯狂二者的结合,首先要用理性冷静地去审视,就像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个物体,直到这个物体的影像印刻在眼底,令人挥之不去,疯狂便自然而然地遍布了心灵的每个角落。在这一时刻里,听者可以得到理性与疯狂既分离独立又融为一体的奇妙体验,就像作为一体的肉体与精神彼此的相离与**所带给人的感受那样。

如果将施托克豪森称为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教主”,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不懈地坚持着激进的前卫精神,即使在步入老年之后,其创作理念依旧未变,并拥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施托克豪森曾师从梅西安,他的创作以韦伯恩式的整体序列音乐为起点,并发展出花样繁多的创作手段。他总是为每一部新的作品去寻找新的表现手法,例如他将偶然音乐与整体序列音乐结合在一起;系统地探索以电子手段进行创作,并将人声作为音响材料,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加工制作;将空间的概念引入音乐,开创了“空间音乐”;以文字代替曲谱,仅凭直觉演奏,即所谓“直觉音乐”;他还广泛吸收世界各地的各种艺术形式,以日本的雅乐、印尼巴厘岛的音乐、南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音乐等为素材,将它们与自己的自由探索和自由表现精神相结合,创作了“世界音乐”;等等。而且,他对自己音乐的说明往往充满了哲学和宗教意味。

我初次接触施托克豪森的音乐,是通过一张单簧管作品的唱片,这张唱片包含了他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的一些作品。其中为单簧管独奏而作的《爱》,包含了五首小品:《振作起来!》、《你的天使正在空中注视着你》、《群蝶飞舞》、《一只小鸟在你窗前歌唱》和《四颗星星为你指明道路》。在《群蝶飞舞》中,施托克豪森仅以一支单簧管就勾勒出无数蝴蝶翻转飞舞的情境,单簧管的音色宛如美丽的蝶翅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还有《一只小鸟在你窗前歌唱》里小鸟的幽鸣,《四颗星星为你指明道路》开始时星光的辐射,也都表现得形象生动。唱片中另两首作品是为单簧管独奏而作的《为了友谊》,以及为巴塞特单簧管而作的《梦的程式》,单簧管的演奏者是S.斯蒂文斯。

随后,我又收集了《群》和《天狼星》。其中,《群》是一部运用了空间概念的“空间音乐”作品,为三个乐队而作,在演出中,要求将三个乐队置于演奏大厅的不同位置,同时演奏不同的音乐,听众位于中央。唱片是由古德曼、阿巴多和克瑞德指挥柏林爱乐乐团1994年演奏的现场录音,后来我还在网络上看过一个由西蒙·拉特尔与两位指挥家合作的视频,不过,仅从录音或录影中很难听出空间感,这样的作品恐怕只有亲临现场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天狼星》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使用了四个独奏(唱)者——小号、低音单簧管、女高音和男低音,以及电子音响,作品长达近100分钟,共包括四个部分:“巨蟹座”(Cancer)、“天秤座”(Libra)、“摩羯座”(Capricorn)和“白羊座”(Aries)——最初我只收集到“白羊座”,直到几年之后,才从网络上找到整部作品,两个录音的小号演奏者都是作曲家的儿子玛尔库斯·施托克豪森。

《天狼星》是一部释放出幻想色彩的作品,它通过电子元素与传统乐器及人声的结合,构成各种奇异的音响,以此来表现宇宙空间的神秘与广漠;而听者也正是通过那些出乎意料的、特点各异的音响,身不由己地融入到既孕育了生命却又冷酷、既孕育了光明却又黑暗的宇宙之中,并在音乐所营造的广漠与孤寂中,体验到宇宙的种种神奇。

在朦胧的隆隆声背景上,由远而近响起的尖锐音响,构成“巨蟹座”的开始。男低音发出异乎寻常的声音,伴着砸碎冰层和在雪地里行走的响声,随后加入的小号则有烧劈柴的声音与之应和,女高音的奇怪歌声引出水流的声响,风声伴着低音单簧管,男声与女声开始对话,然后进入一个女高音主唱的狂想乐段。在各种奇妙的变化之后,以女高音和男低音的断续演唱结束。“天秤座”以低音单簧管为主奏,小号和电子音响为背景,女高音的演唱和男低音的声音的地位基本上介入二者之间,以此形成宁静中的嘈杂的效果。“摩羯座”是一个疯狂的篇章,男低音和女高音的演唱自由不羁,小号和低音单簧管形成刺激性的音响,电子音响形成背景上的闪光。“白羊座”主要有小号和女高音唱主角,男低音通常只是背景上的点缀,随着电子音响发出的波状电流般异常神秘的声音,小号的呆滞演奏显示着无边的死寂,不禁使人联想到外太空的严酷而未知的景象。

就这样,以上述唱片为出发点,我开始尽全力搜寻施托克豪森的作品,由于国内很难找到他的唱片,所以我便将视野转向国外,《钢琴曲11首》和《麦克风I和II》是我的一位朋友托他去德国出差的同事帮忙搜集到的,的确是颇费了一番周折。《钢琴曲11首》是施托克豪森引进了许多新的钢琴演奏技术创作的一套曲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11首。这首曲子在一张大纸上记录了19段音乐,演奏者可随意选择其中任何一段并自选速度来演奏,这就意味着每次的演奏都是不同的,因此被称为开放式作品。《麦克风I和II》则属于电子作品范畴,只有一些标明变化方向与总体结构的记号,音乐的细节全都留给了演奏者,第一首使用了两支麦克风、两个锣、两个滤波器和两个调节器,第二首使用了合唱、哈蒙德电风琴和环形调制器。

《接触》(又译作《孔塔克特》)和《曼怛罗》分别得自英国和法国,它们给我带来了更大的兴奋感。《接触》使用了钢琴、打击乐器与电子音响,全曲由16个“结构”组成,其中第13结构分为七段,第16结构分为五段。这一电子作品或许会令许多人感到愕然和震惊,因为它所释放出的各种音响绝非世间所有,也远非神秘莫测或者奇幻美妙这些形容词可以概括。为两架扩音钢琴与打击乐器而作的《曼怛罗》,是一部有着浓厚东方色彩的作品。“Mantra”(曼怛罗)是一句神秘的印度语,指的是一种能“使人看到的声音”。《曼怛罗》的音乐整体上非常幽静,给人冥想的感觉,体现出浓浓的诗意,扩音钢琴演奏出的变形音响和打击乐器盒梆、小钟的单一敲击声,会令人不由得联想到印度寺院的景象或巴厘岛的宗教仪式。而且,它也是施托克豪森的音乐中颇具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感”的作品。

另一部有着东方色彩的作品《音准》和富于幻想性的作品《黄道带:12星座的旋律》,收获自中国香港的“上扬爱乐”。其中《音准》是为六位歌者而作的,酷似一首练声曲,在演出时,六位歌者不断变换的声音通过隐蔽的扬声器传出来,歌者时而发出一些无词的声音,时而演唱或说一些无人知晓的语言,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可以让人听懂的词汇。人声完全被当作乐器来使用,音乐似乎能够产生出很玄妙的景象,令人处于一种被催眠的状态。这部作品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我曾看过一部有关巴厘岛的纪录片,在那里就有一种能使人达到催眠状态的宗教仪式,被催眠的人不能自主,或癫狂,或痛哭。当然,《音准》倒不至于让人陷于如此的“窘境”,但它的确可以使思维达到静止的状态,从而使心灵达到平和的境地。

《黄道带:12星座的旋律》完成于20世纪70年代,在施托克豪森的器乐合奏作品中十分引人注目,使用了低音提琴、大提琴、手风琴、颤音琴、低音单簧管、长号、打击乐器和音乐闹钟,总共24首乐曲,每一星座有两首乐曲。音乐营造出神奇的效果,听起来就像宇宙中的声音,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人遨游于奇异的境界之中。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黄道带。这是一个天文学术语,黄道指的是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所移动的路径,黄道带是指黄道两侧各宽八度的区域,日、月、行星都在其内运行,古巴比伦占星学将群星组划分为黄道十二星座。

为了得到更多施托克豪森的唱片,我发动了一位经常在亚马逊网站购唱片的朋友帮忙寻找,于是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米歇尔的旅行”之独奏形式》和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直升飞机”弦乐四重奏》就在不久之后到手。这两部作品具有一些行为艺术的特点,其中的《“米歇尔的旅行”之独奏形式》,演奏人员除了一个小号演奏者和九位演奏者的联合体,还包括一个地图绘制者的声音,长达近50分钟的内容连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都是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声响,还有偶尔出现的那个地图绘制者的自言自语;《“直升飞机”弦乐四重奏》更有意思,需要在启动的直升飞机上演奏,所以听起来从头到尾都有直升飞机引擎的“伴奏”,同时还需要演奏者声音的参与,演奏者要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顺带说一句,此作是长达29小时的系列戏剧《光》的一个部分。

虽然有了这么多施托克豪森的作品,但是我仍然感到很不满足,只因为缺了《少年之歌》和《来自七天》,尽管后者我有德国Harmonia Mundi唱片公司出版的单张选集CD,还有从一位朋友手里换来的德国留声机公司(DG)出版的《金粉》LP。不过非常麻烦的是,这两部作品只有施托克豪森自己的唱片公司可以买到,其他唱片公司没有出版过。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恰好一位朋友去德国留学,我便将此重任交给了他。结果是,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到目前为止,《少年之歌》和《来自七天》是我收集的施托克豪森唱片中最珍贵的两张(套),而且在我看来,它们也是代表这位前卫作曲大师最高成就的作品,可与大型作品《光》平起平坐。

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少年之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今它仍可称得上是电子音乐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首不算太长的乐曲取材自《旧约》的《但以理书》第三章,内容讲述的是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造金像令各国朝拜,犹大国的三个少年沙得拉、米煞和亚伯尼歌拒绝向金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大怒,将三人扔进了燃烧着熊熊烈火的窑炉中,但由于他们信仰上帝,因而在上帝的护佑下未伤毫发。

这一作品为童声女高音和电子音响而作,施托克豪森将一个事先录制好的12岁男孩演唱或叙述的声音,通过电子手段加以分解、变形、拼接和重叠,形成合唱的声音、音块的效果、一群人的嘁嘁喳喳声或喊叫声、卡农式的唱歌或者说话声等。歌词被当作音响材料而随意调整,变得零碎,在很多时候,难以分辨出歌词原来的意义,施托克豪森解释说:“在作品中,有时候,歌唱的声音是可理解的歌词,但有时候,歌唱的声音仅仅具有单纯的音响价值。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着对歌词可理解性的各种不同程度的表现。而无论哪一时刻……都是为了赞美上帝。”另外,这首乐曲还引入了空间的因素,运用声音的方向性,造成声音在空间的运动感,是“空间音乐”的开山之作。聆听《少年之歌》就像是一次奇幻的旅行,每一秒钟都有出人意料的新鲜感觉,异乎寻常的音响时刻令人惊异。

《来自七天》创作于1968年,是为不同乐器组合而作的15首乐曲,下面列举的标题依据的是我收集的唱片,与《牛津简明音乐辞典》中的词条有所不同。15首乐曲包括:《正确的时值》、《无限》、《联合》、《集合I》、《集合II》、《夜乐》、《飞行I》、《飞行II》、《上行》、《强烈》、《朝向太阳飞翔》、《圣餐仪式》、《它I》、《它II》、《金粉》。每首乐曲都有一段指示性文字说明如何演奏,其中有些没有曲谱,只有指示演出的文字,属于“直觉音乐”,并且使用了许多“非乐器”类的“乐器”,人声全部是由施托克豪森自己发出的。聆听《来自七天》是一种神秘的体验,各种超乎想象的音响纷至沓来,总会令人兴奋不已,使人自始至终都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此作品长达七个多小时,本文仅选择其中几首做一简要介绍。

《正确的时值》是整部作品的开端,大致需要四位演奏者,使用的乐器包括:钢琴、哈蒙德电风琴、低音提琴、打击乐器、男高音萨克斯管、单簧管、长号、竹管长笛和人声,录制于1969年8月26日上午11点至13点之间。施托克豪森的指示文字如下:

演奏一个单音

演奏得尽量地长

直到你感觉到了

你就停止

再次演奏一个单音

演奏得尽量地长

直到你感觉到了

你就停止

等等

停止

当你感觉到了

你就停止

无论演奏还是停止:

你都要保持聆听其他的

进入最佳的演奏状态

当人们聆听的时候

不需要排练

《无限》,合奏曲,使用的乐器有:连接麦克风和滤波器的中提琴、单簧管、低音单簧管、男高音萨克斯管、钢琴、低音提琴、打击乐器、长号、两个Rin(一种杯子,日本寺庙中使用的乐器)、汽笛、短波接收机、一个滤波器、两个分压器和人声,录制于1969年8月28日11点至12点之间。指示文字如下:

演奏一个单音

以毫无疑问的方式

你有无限数量的时间

和空间

《夜乐》,合奏曲,大量运用了电子音响,所使用乐器包括:Electronium(一种电声乐器)、钢琴、连接麦克风和滤波器的中提琴、锣及连接麦克风的锣、弹音器、犹太竖琴、低音提琴、鼓及其他打击乐器、短波接收机、布谷鸟长笛、两个滤波器、四个为中提琴使用的分压器、以及其他一些乐器,录制于1969年8月31日16点30分至17点。指示文字如下:

演奏一个颤音在宇宙的节奏中

演奏一个颤音在梦的节奏中

演奏一个颤音在梦的节奏中

缓慢地改变它

进入宇宙的节奏中

不断重复它尽你的可能

《朝向太阳飞翔》,合奏曲,也运用了大量电子音响,所使用的乐器与《夜乐》有许多类似之处,包括Electronium、锣及连接麦克风的锣、钢琴、低音提琴、连接麦克风和滤波器的中提琴、降E大调单簧管、巴塞特单簧管、男高音萨克斯管、打击乐器、两个滤波器、四个为中提琴使用的分压器,录制于1969年8月30日18点。指示文字如下:

尽可能长地演奏一个单音

直到你听到它的独特的颤动

抓住这个单音

并聆听其他的一些单音

——直到它们全部聚集,并非成为独特的一体——

缓慢地移动你的单音

直到你成就完全的和谐

所有的声音转变为纯粹的

金色,柔和的闪烁的火焰

《金粉》是《来自七天》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一首典型的“直觉音乐”,所采用的“非乐器”类的“乐器”特别多,诸如:金属杯、带点儿水的长柄锅、海螺壳、钥匙、大型牛铃、铃串、船上的钟、水罐(用以制造水声)、录音机甚至双手,还使用了印度的弦乐器锡塔、斯里兰卡的康提鼓、电弦琴、铃、人声等。我从施托克豪森的唱片公司买来的这套《来自七天》CD中的《金粉》,和原来收集的那张《金粉》LP是一个录音,均为1972年8月20日在施托克豪森的森林住处录制的。录音的整个过程很有意思,在演奏之前的四天里,包括作曲家本人在内的四位演奏者分别住进各自的小屋中独处,只喝些矿泉水或茶一类的饮料。下面是施托克豪森的指示文字:

四天内绝对孤独地生活

没有食物

完全沉默,极少动作

睡得少到必要的程度

尽可能少思索

四天后,深夜里

事先不要与人交谈

演奏一个单音

不要想你在演奏什么

闭上你的眼睛

只是听

施托克豪森认为:“《金粉》指的是闭上眼睛,完全放松——没有心理想象或思索,并集中在‘色彩’上的一种体验;这色彩,从开始的灰黑色,然后通过温暖的紫红色,转化成‘金粉’——即使是在黑夜里。”

欣赏施托克豪森的音乐,体验他所创造的奇特音响,始终是令我感到惬意的事情。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受施托克豪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只要一个人还没有忘记童年时代对万物的惊奇,如果他能够带着童年的心境去听音乐,那么施托克豪森就不再难懂了。我相信施托克豪森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心境,所以才能在迅即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不断保持着自己最初的音乐个性,成为极少数不妥协地坚持自己最初创作理念的前卫人物。

如果像当年先锋派艺术家的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今天的先锋派就是明天的传统”,那么施托克豪森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被称为“传统”,而施托克豪森本人的创作过程,也恰是不断打破自己所订立的“传统”,同时创造出新的“传统”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不断超越自我——通过这一过程,施托克豪森成为了继J.S.巴赫、贝多芬、瓦格纳之后,又一位对世界乐坛产生重大影响的德国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