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月亮还没等天黑,就像一面金黄的铜镜在天边挂起来。哨所的小马灯也早早地亮了。

小马灯挂在小饭堂的大圆桌上方,桌上放着一大盘子圆圆的月饼。战士们围着小马灯坐成一圈,黄眼睛的大黑猫卧在圆桌上,白脑门的小花狗蹲在圆桌下,他们都在等着新兵刘来弟下哨;班长已经派老兵去换他了。他一到,中秋节晚会就开始。

刘来弟从瞭望塔上慢慢走下来。他不愿参加晚会——“班里那几个人能有啥名堂?还不如站在哨塔上望一会月亮呢!”啊,他想家了。

新兵想家是很自然的事,谁当新兵时没想过家呢?何况今天是中秋——赏月节!月亮里有嫦娥,而西湖边上有一个姓常的姑娘,也叫常娥,是来弟的小“朋友”。

班长虽然不知这一层,可懂得“每逢佳节倍思亲”呀,这时候连他自己也不能不想到家里的人。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节的晚上,奶奶就把留了很长时间的西瓜放在月下的饭桌上供一会,再一刀一刀切开,然后把肉最多、籽最少那块拿给他说:“吃吧,团圆节吃圆的,往后总团圆!”当兵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想奶奶都想哭了,月饼也吃不下,多亏老班长招儿多,搞了好多游戏,好歹才把他哄乐了。现在他当班长了,该想着怎样把班里两个新兵哄乐,特别是心事挺重的刘来弟。

新兵想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甚至因嫌伙食不好。刘来弟绝不会嫌伙食不好,哨兵的伙食一直不孬,今天晚上又会了餐,那水平,恐怕招待外宾也不寒碜:蕨菜炒山鸡丝、木耳拌黄瓜片、生菜蘸韭菜花、“猴头”炖山鸡块,糖泡山葡萄、拔丝野百合豆……这些菜,没有一样不是自产的。全班八个人,正副班长每人做两样菜,其余每人做一样,整整十样山珍。杭州西湖边长大的来弟虽然吃得不太多,但油水大,也吃渴了。一渴,他又想到西湖的水,西湖多好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湖里倒映出嫦娥的身影。这个节要是在家过,准能听见专门为他唱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了。还是当干部的美,排长就可以赶在节前探家,当战士就不行。

水喝多了一会就得解一次小手。哨所跟前的山坡都开成了一块块的梯田,赶到种黄瓜那层梯田时,他转过身,刚要解,一抬头看见了月亮。老兵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这里有好几条是不必注意的,比如第七条,还注意个‘六’?”可刘来弟得注意:月亮里有嫦娥!他紧忙转回身来,躲进树丛里。

晚会开始了。班长很会造悬念,头好几天就布置每个人都准备两个节目,而且要互相保密,谁泄露了谁就受罚,目的是防止事先知道内容,晚会开得吸引不住人。他知道自己没有“文艺细胞”,所以最先讲了一个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十二载》。故事是好故事,叫他一讲,干巴巴的,根本就不吸引人,正应了刘来弟的预言。班长见自己的节目没打响,慌忙用一条旧毛巾蒙住自己的眼睛,又拿一根筷子急速地敲圆桌上的碗。这是哨所多年传下来的保留节目“击碗传花”——大家把装着酒的行军壶紧张地传递着,击碗声突然一停,酒壶落在谁手里,谁就被罚一口酒,然后表演自己的节目。第三个节目演完时,班长真的慌了神——三个人不约而同都是讲故事,而且另两个都是仿照去年军分区司令员来视察时讲的那故事编的,刚一开头,大家就猜出结尾了。他怕气氛冷下去,刘来弟会更想家,忙把手巾的破洞对准眼睛,瞧准酒壶落在刘来弟手中时,筷子突然一停。

刘来弟准备的也是故事。班长知道他有点“文艺细胞”,而且情绪一高就有新点于,使宣布说:“从小刘开始,谁再讲故事就罚两大口酒。小刘来个新鲜的!”小刘实在觉得没意思,可他一口白酒都强咽下去,哪能再喝两大口?他抓了一阵头皮,忽然想起入伍前学的一个小魔术,就回到宿舍拿来两个刷牙缸说:“这个魔术需要个人配合。”班长见没人愿意配合,动员说:“谁配合就算他也出了个节目。谁配合?”还没人应,班长怕冷了刘来弟的场,赶忙说:“小刘,我来!”刘来弟却不愿让班长配合。班长说:“白配合还不行吗?来,白配合!”“那你可得听我指挥,我做一个动作你就跟我做一个,一点不兴差!”

班长连连答应,刘来弟才把一只缸子发给他。刘来弟拍拍缸子口,班长也拍拍缸子口。刘来弟摸摸缸子底,班长也摸摸缸子底。刘来弟突然把摸了缸子底的手往脸上乱抹一气,班长也紧跟着乱抹一气。顿时,圆圆的一圈人前仰后合地笑散了,还有人笑得仰倒在地,桌上的猫和桌下的狗也都被笑得站起来。原来刘来弟把交给班长的缸子底抹了墨水,班长把自己抹成了大花脸。

班长一看气氛活跃了,不但没生气,反而高兴了:“小刘这个节目不一般,得创作一等奖,奖给月饼两块!”他从盘子里拿了两块月饼交给刘来弟。大家都踊跃了,抢着表演新节目。这时候,班长偷偷用筷子打了一下大黑猫,同时用脚踢了一下小花狗,大黑猫和小花狗都叫着站了起来。班长说:“大家先别争,‘大黑’和‘小花’吱声了,这是咱们哨所两位功臣,让它俩先演一个!”这确实是哨所的两位功臣。大黑猫的资格比小花狗老,它是四年前排长从家里带来的,功劳主要在于捉蛇。哨所附近蛇很多,哨塔上、路上、草丛里,甚至屋子里都有。有一天夜里,一条蛇从窗子爬进屋,钻进刘来弟被窝,他以为是猫,用脚一摸,凉冰冰的。点灯一看,是条青蛇。他惊慌失措叫起班长,班长说:“妈的,‘白娘子’又教唆‘小青’来调戏新兵!”他不慌不忙抱来大黑猫,大黑猫不一会就协助班长把小青蛇抓住了。蛇有时还会爬到通哨塔的坑道壁上,或哨塔的阶梯上,趁人不备探头咬谁一口,所以上哨时就让大黑猫在前边搜一气。小花狗是前年在哨所诞生的,它的功劳虽不如大黑猫,但大家把它母亲的功劳也记在它身上了,所以也算老功臣。狗的功绩主要是夜间放哨。山里有狼,还有野猪。小花狗的母亲就是在一个夜里,同跳进猪圈的狼搏斗牺牲的,全哨所战士开了追悼会,还在山头上给它筑了个坟。小花狗自己也立过大功。有一回来了野猪,边境线上不许随便放枪,战士们拿野猪没办法,只好躲起来。小花狗很勇敢也很灵巧,逗得野猪山上山下乱跑,跑得没劲了,大家一齐端着刺刀围上来,把野猪捅死了。

“下面请大家看两位功臣表演‘三国演义’!”班长一手提灯,一手抱猫,领大家来到院中二尺多深的水池边。这是夏天用来晒水洗澡的池子,入秋后已经不用了。池子里早已放好了一条蛇。班长把小马灯交给刘来弟,又把猫放入池中。蛇一见猫,前半截身子倏地直立起来,后半截盘成一团,头向前探着直吐红须,煞是吓人。猫立即在蛇面前蹲伏下来,伸出一只前爪,虎须倒竖,虎眼圆睁,虎视眈眈地盯住青蛇的一对小眼。班长这绝不是恶作剧,他既是为了把晚会开好,又是锻炼战士们的斗蛇胆量和本领。这阵势看得刘来弟彻底忘了想家。

紧张的“龙虎斗”开始了。蛇一探头,猫一伸爪;猫爪一挠,蛇头一歪;蛇想咬猫肚,猫想抓蛇眼;蛇丝丝地叫,猫地吼,真是旗鼓相当,上下难分。这时不知是班长有意把狗放下去的,还是狗自己突然跳下去的,蛇立刻受了威胁。小花狗一叫,震得池子里嗡嗡响,蛇吓得调头退到池子一角,负隅顽抗。池边的战士们乱发着号令,狗仗人势,猫发虎威,不一会猫按住了蛇头,狗咬住了蛇尾。蛇急剧地**,起伏,但无法挣脱。大家都喊:“咬,咬,把蛇咬死!”

班长怕蛇真被咬死,噌地抢过刘来弟手里的小马灯跳下去,拧开灯的油箱,顺着蛇身浇了一通煤油,然后迅速划根火柴把蛇点着了。猫和狗怕火,慌忙放开蛇。着了火的蛇像疯了似地在池子里窜起来。蛇窜、猫跑、狗跳,好一出“三国演义”。

圆圆的月亮升高了,小小的哨所慢慢平静下来。刘来弟不愿玩扑克,独自走到山下泉边,坐在石板上望着泉中的月亮出神。一片浮云遮住月亮,泉中的月影也没了。想家,真想得慌,啥时才能变得像老兵那样不想家呢?他又跟探家的排长比起来。

远处有两束汽车的灯光,越来越近,很快就沿着盘山路开上哨所。刘来弟望着汽车想,有敌情吗?忽听有人喊:“集合呀,亲人们到哨所慰问来啦!”刘来弟一气跑上哨所,是排长回来了,除了他和司机,没见到什么别的人。排长叫大家又围着圆桌子坐好了,大黑猫和小花狗也都各就各位。排长擦着汗说:“赶在今天中秋节,亲人们到哨所慰问大家啦!”

排长变魔术似地从提包里拿出一台崭新的小录音机来,轻轻一按,一个姑娘热情圆润的声音传出来:“哨所的同志们节日好!我叫嫦娥,让我在西湖畔给你们唱一支歌儿吧!”优美动听的歌声响起来了:“……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感谢亲人解放军,军民团结情意深,情意深……”

刘来弟心醉了,但不是像醉酒那样瘫软无力,而是醉得热血沸腾,喜泪盈眶,浑身有劲。排长啊,你是怎么搞的?

接着,全排同志都听见了自己亲人的声音,有父老乡亲的嘱托,有亲戚朋友的问候,也有兄弟姐妹的节目表演,大家都像刘来弟那样心醉了。战士们又争着抢着录下自己对亲人说的话。录了音的刘来弟偷偷跑到哨塔换了哨,他望了望辽远的夜空,今夜的月亮真圆。

(原载《解放军文艺》1978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