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扫盲计划

听如莲念完了信,金氏和杨氏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如峰羡慕的说:“娘,大哥现在开酒楼了,那大哥不就是大老板了,大哥可真厉害!”如峰从没有离开过落石镇,在他眼里能开一个酒楼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杨氏笑着说:“是呀,剑儿可真出息呀!妹妹你以后可享福了。”

金氏满脸笑容,如剑一个人出外闯**,现在二十来岁就凭自己的能力经营起了酒楼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不知道如剑这几年吃了多少苦才有今天,想到这里金氏心里涌上一阵心酸。

金氏微笑着说:“剑儿能有今天也是不容易,我们做长辈的已是欣慰至极。峰儿,你可要好好向你大哥学习,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求你们能大富大贵,只要你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挣个衣食无忧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你大哥只是开了个小小的酒楼,还算不上你说的什么大老板——你是一直呆在落石镇,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大着呢,不过平平淡淡才是真,才是福。”

杨氏也跟着感叹道:“是呀,平平淡淡的才是福呀!”

如莲听不太懂母亲和姨妈的话,不过听到金氏在教育如峰,便一脸认真的看着如峰说:“二哥,听到没有,娘叫你好好向大哥学习,你什么时候也能开个酒楼?”

如峰不屑的看了眼如莲:“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说完又对着金氏恭敬的说:“娘,孩儿谨记您的教诲,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只是孩儿与大哥的志向不同,虽然孩儿日后不能开酒楼,但孩儿一定会努力成为一个好大夫的。”

金氏和杨氏听得直点头,如玉也对如峰刮目相看,没想到平日里小孩子似的和如莲斗嘴的如峰还有这样崇高的理想——救死扶伤。想想自己还从没有想过将来做什么,就算是想学武功也只是想到能有一技傍身而已,至少可以自卫,她可没那份豪情真的去笑傲江湖、快意恩仇。

不过古代的女子貌似也不需要有什么理想、志向,只需要好好的在家相夫教子就行了。月老不也说了送自己回古代来就是要找到她命中注定的男人过一辈子的。虽然自己长得一无是处连女孩子最起码要学的女红也不会,但肯定是嫁得出去的——不然月老岂不是白费劲。想到这里如玉自嘲的一笑:女子无才便是德。

金氏和杨氏直夸如峰有志向,不输如剑。如玉也钦佩的看着如峰:“二哥,我相信你一定行,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医的。”

如莲刚才被如峰白了一句,心里有些不服气,本想发发牢骚的,可看到母亲和姨妈都在夸如峰,就连平时在家人面前少言寡语的姐姐如玉也肯定了如峰,她便不好说其他了,于是如莲看着如峰闷闷地说了一句:“可不要说大话,我们可都看着呢。”

如峰郑重的点了点头说:“嗯,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金氏收起信,大家散了各自回屋。

如峰一头又扎进了医书堆里——外公一直是他崇拜的对象,而成为一个好大夫可是他从小就有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可没有少下功夫,这些医书他已经看了好几遍了。虽然如此,不过因为只有偶尔有人来找母亲看病他才有实践机会,所以如峰的水平现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看到大哥通过努力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如峰也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心里也有了新的打算。

如玉姐妹俩回到屋里闲话了几句,如莲早把刚才的不痛快丢到了脑后,如玉因为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而且她从来都是有着那种“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心态的人,所以她只是觉得如剑如峰兄弟俩都是有上进心的人,她自己没理想没追求也是非常正常的事。

金氏和杨氏二人在一起做着针线说话,现在做晚饭还早了些,郑刚每次都差不多要到日落时才能到家。两人都说郑刚看到如剑的信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傍晚时分,郑刚回到了家。如莲嘴快,郑刚才进屋她就倒豆子似的把如剑来信说如剑开酒楼及如峰说要当大夫的事跟郑刚讲了,最后还不忘在郑刚面前告上一状——如峰取笑她不识字还欺负她。

郑刚呵呵笑着安抚了一番如莲,洗过手后才开始看信。看完信后郑刚只欣慰的笑着说了句“好”,没有多说其他的。

晚饭饭桌上和饭后的这一段时间是郑家最热闹的时间,在他们这样的山野庄户人家并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之类的规矩,郑刚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要到外镇卖猎物,就只有晚饭时候才能一家人坐在一起,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如莲也不出去玩,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的让如玉也完全融入到这份温情之中,感受着这份温馨。

如玉姐妹俩洗漱后盘腿坐在各自的**说话,她们都还没有什么睡意。

如玉满是羡慕的说:“妹妹,你可真行,识得那么多字。”

听到姐姐的话,如莲很是得意:“这算什么,我还会写字呢,姨妈还夸我的字写得好呢!”

如玉吃惊的问:“真的?你是跟谁学的?”

如玉以前听如峰和如莲斗嘴时提过如莲写字的事,当时如莲可是得到姨妈杨氏的“现场支持”的。如玉故作羡慕、吃惊的样子也只是为了让如莲好好的满足一下,她真正要问的是后一个问题。

如莲认真的看着如玉:“当然是真的,姐姐要是不信明天我就写给你看,我可是从五岁开始就跟姨妈学的。”

如玉笑着说:“信,我当然相信了。可是娘也识字你怎么不跟娘学要跟姨妈学?”

如莲拉过被子搭在了腿上,晚上更能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如玉也把被子抱在胸前听如莲继续说:“娘说她是个粗人虽识得几个字但不多,不及姨妈有学问。姨妈不仅识字还懂得作诗填词,以前姨妈也教过我,但我觉得太没趣了便没有学。”

如玉原来以为是因为金氏比较忙才会让杨氏教如莲——她除了上山采药还不时的给别人看看病,没想到自家姨妈还是个才女。

如玉把被子放到一边:“我找姨妈去,让她也教教我。”说完她就下床趿着鞋到隔壁找杨氏去了,如莲怔怔的看着如玉下床出屋,不知道姐姐怎么这么心急,明天再跟姨妈说不也一样,都已经晚上了姨妈怎么也要明天才会开始教她。

如玉并不是急性子的人,她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喜欢悠闲的生活,有时候甚至会给人懒散的感觉,但她从来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都会马上付诸行动绝不会拖拖沓沓的。现在她知道家里有这么一位现成的好老师就想先去把学识字的事定下来,最好是从明天就开始学习以尽早的让自己脱盲。

杨氏屋里的灯光还亮着,如玉敲了敲门。

杨氏打开门看到如玉时愣了一下:她没想到会是如玉,这丫头平日里安静得很,不多话也不和如峰、如莲打闹,晚上来“串门”可是第一次。

如玉笑着叫了声“姨妈”。杨氏赶紧把如玉拉进屋里把门关上,生怕如玉在外面站着受凉了:如玉虽然长得白白胖胖的,可十多年来一直是靠药养着,现在虽然还不算太冷可那一阵接一阵的秋风也够人受的。

在杨氏看来如玉的身子是很弱的,却不知道在金氏父女的调养下如玉的身体比一般人还要好几分。

如玉向杨氏说明了来意,杨氏谦虚了几句答应了第二天开始教如玉识字。学字的事情搞定,如玉又和杨氏聊了几句。杨氏怜爱的看着如玉,心里一阵感叹:没想到这孩子疯疯傻傻的过了十几年一下子就开了窍,不但神志正常了还聪慧懂事,居然想学东西了。

杨氏轻轻理了理如玉并不乱的头发,轻声说:“想学东西好啊!咱们的玉儿长大了,懂事了。”

看着温柔笑着的杨氏,如玉忍不住问道:“姨妈,听如莲说您还会作诗写词,您怎么会这么多学问?”

杨氏看着好奇的如玉,露出一丝羞赧:“那哪算得上什么学问,只不过在娘家的时候学过几日,比别人多认得几个字罢了。”

如玉是真的好奇,金氏和杨氏不是亲生姐妹,如玉从二人的姓氏上就知道,但如玉从没有问过她们是什么样的姐妹。仅仅从杨氏没有亲人后十多年一直住在郑家这一点来看最起码也应该是比较近的亲戚。不然在古代,杨氏一个女人长期住在别人家可是会招人议论的。

“姨妈是跟先生学的吗?”如玉看着杨氏,如果是跟先生学的,那姨妈娘家应该很有钱吧?可是姨妈又怎么会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呢?

如玉听杨氏讲过在这个时代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能力请得起先生在家教授,专门为女孩儿请先生的更是少。如玉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人家才能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但肯定是有钱人家这点应该错不了的。

杨氏摇摇头说:“家里请来先生教两个哥哥,我也是跟哥哥们学的。”

杨氏想起了小时候和哥哥们在一起的时光,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

如玉看着失神的姨妈,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看她脸上的笑容应该是很快乐的记忆吧。

如玉轻咳一声:“姨妈,你可真厉害,后来您肯定比您的两个哥哥学得好,对吧?”

杨氏的眼光又飘远:“我怎么比得过哥哥们······”

杨氏停了下来,脸上又挂上了幸福的笑容。就在如玉准备夸杨氏几句时,如玉却看到杨氏脸上的笑容没有了,眼里竟是深深地痛苦。

如玉懊悔不已,姨妈的亲人都不在了,自己这时候提她的哥哥不是在揭人家的伤疤吗。如玉担忧的唤道:“姨妈!姨妈!”

杨氏回过神,对着如玉扯出一张笑脸:“姨妈让玉儿笑话了,后来姨妈能独自看书了就没有再学了。”

如玉看到了杨氏隐藏在眼里的黯然,于是岔开了话:“姨妈,你喜欢今天从山上摘回来的果子吗?”

杨氏笑着说:“喜欢,酸酸甜甜的挺好吃的。”

如玉嘻嘻笑着:“那我们明天多摘点回来。姨妈明天准备什么好吃的给我带上山?今早上的那个饼子好香,我一下子就吃了四个。”

杨氏看着如玉一脸的馋相,胖胖的脸蛋笑起来时脸颊两边的肉嘟在了一起像极了年节时花灯戏里的胖头娃娃。

如玉全然一副小孩子样和杨氏说笑了一会儿,直到把杨氏逗得眉眼里全是笑意了才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