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飞船

二十九、飞船

我们小时候,经常张开双臂,学天空中飞鸟的样子,震动着翅膀,翱翔。似乎,每个人内心深入,都有一个想飞的梦。

前几年,有一部电影,片名叫做《飞》,讲的是一个名叫刘百刚的农民,说话做事总是同别人格格不入,从小就被认为脑子有病。他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给他们家的茅草房装上门铃,为了“讲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在破屋子里试制抽水马桶。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其中,在乡亲们眼里,最离谱的梦想就是,他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有造飞机的想法,他一往情深一厢情愿百折不挠地,想飞。

除了那对自己的儿子有点盲从和迷信的老娘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赞同他的想法,连青梅竹马,能理解他绝大部分怪异想法的恋人,万般无奈之下,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一个比他靠谱的人之后,也回来劝他,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梦吧。——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几乎失去了所有,倾家**产,恋人别嫁,就差家破人亡了。

然而,这个执拗的人,始终没有放弃。几年过去了,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他终于驾着自己研制的飞机,飞起来了!

不管怎样,这个坚定得近乎偏执的人,终于飞起来了,虽然,这第一次,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没有人知道最后的结果。

在本片的片尾,银幕上出现了几行字,告诉我们,象刘百刚这样的农民,并不是凤毛麟角,单是有统计的数字,就达好几百人。

人类对于飞向太空,探索那个神奇的地外世界,是多么的执著啊。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非近代才有。西晋时期,著名博物学家张华在《博物志》里,记载了一则故事,叫做《八月槎》,讲的就是一个人如何上天的事。

地上有江河湖海,天上有璀璨的银河,大海波涛壮阔,一望无垠,尤其是在地平线附近,常给人以天水相接之感。正因为如此,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有一端同地上的海洋相连。只要沿着大海,不断前行,到了海洋的尽头,看到那由无数星辰组陈的浩瀚的河水,就是天河。这时候,如果你有胆量溯流而上,就能上达天庭。

张华所生活的时代,有一个居住在海滨的人,经常到海边去,他发现,每年八月,都有浮槎在海面上飘过,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失期。

所谓的浮槎,也就是筏子,由木头或者竹子制成。孔子有一句话:“道不行,乘槎浮于海。”意思就是,如果我的主张始终无法贯彻的话,就划着木筏,到大海上遨游。

孔子的事咱们暂且不表,西晋的这个人想,既然传说中大海与天河相通,那么,我坐上这个筏子,随波逐流,过些时日,说不定,就能上天。

这个想法令他感到无比的兴奋,而且,这个人并不是莽撞行事的人。他胆大心细,下定决心之后,做了充足的后勤准备。首先打制了一个可以活动的阁子,作为遮风挡雨之处,那一年的八月,当浮槎再次顺流而至时,他把自己做的阁子搬到了浮槎之上,而且,为避免漫长旅途中的饥渴,他随身携带了大量的干粮和水。

这一去,究竟能不能回来,回来以后,今夕又是何夕,都难以预料。但是,一旦下定决心,这个人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旅程。

海水慢慢从蔚蓝变成浅绿,离陆地越来越远了,岸上的景物,不断地后退,后退,终于成为一个个淡漠的影子,最后,连这影子也消失了。

起初的十多天,还能看到日月星辰,分得出白天和黑夜,后来,周围便一片混混茫茫,分不清究竟是黑天还是白天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走到了什么地方,只是凭着身体的本能,渴了喝水,饿了吃东西,困了,就躲在阁子里面睡觉。就这样,又过了十来天,终于来到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看起来象是一座城池,房屋鳞次栉比,规划得非常整齐。城里面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遥遥望去,有很多织妇正在围着织机忙碌,织出来的绫罗,飘若浮云,美丽无匹。

这人站在浮槎之上,正在犹豫,自己是否要从这上面跳到岸上去。河边忽然来了一个男子,手里牵着一头牛,到河边饮水。他正要上前搭话,那男子觉察到身边有人正在看着他,抬起头来,惊奇地问道:

“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此人将自己此前如何乘坐浮槎,顺流而下,来到这里的经过简单地叙述了一遍,并问牵牛人这是什么地方。牵牛人并不正面回答,只是说,你回去之后,拜访蜀郡的严君平就知道了。

此人觉得此地大是诡异,也没敢上岸,乘着浮槎又踏上了归路。在海面上飘了若干天之后,又回到了出发的地点。这一天,正好是次年的八月。

为了解开这个谜,他历尽艰难险阻,来到蜀地,登门向严君平求教。严氏明习天象,以阴阳卜筮著称,此人见到严君平之后,把自己此前的经历,跟严君平说了。严氏听完之后,没有说话,而是让小童取来一个册子,他翻开那个册子,念道:“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一下时间,正好是此人在河边见到牵牛人那天。

到目前为止,真相终于呼之欲出。原来,那一天,在水的尽头,他见到的是天宫,那宫里的织妇,正是织女,她们所纺织的绫罗绸缎,就是用来点染天空的云霞。而水边的牵牛人,则是银河岸边的牵牛星。

很明显,他真的沿着大海,进入了银河,而且,最终到达了天庭。而他自己,也变成了客星。

所谓的客星,是中国古代对天空中新出现星星的统称。用天文学的术语来说,主要是指新星、超新星和彗星,偶尔也包括流星以及其他的天文现象。这类天体如同客人一般,常常匆匆来去,故谓之客星。

这个故事,是我国古代关于牛郎织女的最早记载。

故事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透露出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太空是昏茫一片,没有白昼和黑夜的区分的。

众所周知,人类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由苏联发射的。在此以前,人类怎么能够知道,太空中的景色,同地球上不同呢?白天,只要没有云彩,我们的头顶就是一片蔚蓝。到了夜里,天空中才变得昏黑、暗沉。这主要是因为,地球上有空气作为反射光的介质,我们所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主要就是蓝光的反射造成的。而宇宙中则没有此类媒介,所以,进入外太空后,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就是昏黑的颜色。《博物志》成书于公元2至3世纪左右,他的作者张华,是通过什么途径,如此贴近事实地指出,太空中是昏茫一片,晦暗不明的呢。

这个故事里的人,同古代那些常见的飞天神话里的主人公不同,他不是通过潜心修炼或者借助于某种偶然得到的灵丹妙药,达到飞升的目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了浮槎往来的规律之后,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坐上浮槎,开始了自己的天庭之旅。其周期,恰好是一年。

如果,跟张华讲述这个故事的人,真的曾经到过天庭的话,那么他所到达的地方,是不是就是外太空呢?他所乘坐的浮槎,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飞船?是不是,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曾经有人,乘坐某种宇宙飞行器,离开地球,冲入浩瀚的宇宙,进入遥远的银河系,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太空之旅呢。

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

那浮槎,是他自行设计制造的,还是,由天外来客提供的呢?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吧。

浮槎也就是船,或者叫舟。中国自1992年起自行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都以神舟命名,从神一到神七,都已经顺利升空。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是不是,神舟系列的载人宇宙飞船,在命名时,也受到了这个二千多年前所发生的故事的启发?

有资料表明,载人的宇宙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运载物资,作为往返于地面和航天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航天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作为于地面和航天站之间的渡船,它的往来,是有一定周期的。而且,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资数量的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所以,那个人才要一次带齐那么多的干粮和水吧!

这篇诞生于近两千年之前的神话故事,它对浮槎的构想,竟然同现代我们发射的载人飞船的有那么多相通、相近之处,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