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宏用赞美的办法,把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婷婷,教育成了高才生。
周宏第一次看小婷婷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钩,并由衷地赞扬她:“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小婷婷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在父母的鼓励下,十岁那年,婷婷就写作出版了六万字的科幻童话。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宏门下,都在周宏的“赏识教育法”下得到了很大进步。他说:“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周宏巧妙地把赞美运用到了孩子的真善美上。赞美开发了孩子内在的潜力,激起了他们学习上的热情,唤起了他们强烈的进取心,使得孩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在心理上彻底解放了孩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不是。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督促学习也是为了孩子好,不必老是哄着、捧着,甚至以为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因此,这些家长老是“居高临下”,总想从精神上肉体上驾驭孩子,结果孩子在家长的高压下,心情焦虑,逐渐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和行为失控,不少家长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不知,光靠压是不行的。只有加强引导,让孩子好之乐之,孩子才会“不用扬鞭自奋蹄”。而赞美就是一剂良方。
人都是爱听好话,喜欢受到表扬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在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美。”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孩子好奇心强但自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儿小小的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
钟平的儿子乐乐(小名),今年一岁。有一天晚上,小家伙趴在地上玩,钟平有意识地逗他用调羹把去撬开牛奶罐上的铁盖。几次示范后,便让他动手。起初,好几次他都没成功。直到在一次,他碰巧撬开了铁盖。钟平举起两个大拇指表扬他:“乐乐真棒,顶呱呱!”小家伙并不满足,他又拉着妈妈的手盖上铁盖,然后又去撬。钟平被精彩的节目吸引了,也就没管他了。几分钟后,妻子推了钟平一下,钟平才发觉小家伙手抱着牛奶罐,右手举着调羹,扬起脸注视着钟平,正在期待着什么,妻子提醒钟平:“他希望你表扬他呢,这个姿势他做了好一阵了。”就这样,他撬一次,钟平就竖起大拇指说一次“乐乐,顶呱呱!”一连几十次,小家伙都没厌烦。动作也在不知不觉中趋于熟练,甚至毫不费力。由此可见,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赞美啊!
其实,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揭示的就是“赏识—赞美”的巨大作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经典范例。如19世纪德国《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真实记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等。
事实证明,如果家长能够恰当地运用赞美,就会帮助孩子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家长学会赞美孩子是很有必要的。要学会赞美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家长只有把孩子当作朋友,平等相待,提倡“友道尊重”,才会从内心去赞美孩子。
一、要有一颗平常心
我们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当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达不到时,便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对付孩子,“恨铁不成钢”,家长根本就不可能去赞美孩子。
二、要了解孩子
平时要多观察孩子有什么爱好,从而“对症下药”,激励孩子,帮助孩子,使他们好之乐之,才会学有所成。
三、要持久
孩子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家长,应持之以恒,使孩子在赞美声中健康成长。此外,在赞美孩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原则
准备赞美孩子时,必须坚持原则,只有在他做了值得赞美的事情时,才去赞美。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说好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2.掌握时机
当孩子正在做或已做完某件有意义的事,应当及时给予适当的赞美,如一时忘记了,也要设法补上。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父母应立即予以赞美。须知,在孩子应当得到赞美、渴望得到赞美时,成人的“熟视无睹”无异于给孩子当头浇上一盆冷水。
3.就事论事
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言过其实。例如,当孩子画一幅不错的儿童画时,千万不能说:“真聪明!”而应说:“这幅画不错。”要知道,过分地赞美,会给孩子播下爱慕虚荣的种子。
4.当众赞美
孩子应当得到赞美时,最好是当着别人的面前得到。孩子的成绩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如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很懂礼貌。”以后孩子总是十分小心地维持这种赞美,并且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每次将客人送到门外,都会说:“再见,请以后再来玩。”
5.掌握分寸
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做完了他理所应当做的事情,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赞美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赞美孩子并给以适当的奖励或是亲吻或是搂抱,都会给孩子奇妙的力量。
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不应当吝啬赞美,吝啬肯定,吝啬鼓励。只有学会这些,并适当地运用这些,才会使孩子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