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成为“好坑”的90后是如何改变消费版图的呢?90后抗拒在“老大说了算的组织”工作,同时拒绝购买“好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谓的“好坑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对职员和合作方进行“挑拨”等不正当行为的企业;第二,利用韩国国内的低质竞争状况,采取差价政策的企业;第三,为提高企业效益,有意降低产品质量的企业;第四,不对复杂的流程进行简化,给消费者带来不便的企业。
南阳乳业,因骂人风波和强卖事件声名大损
第一个类型的典型事例是2013年因强迫经销商加购产品而引发舆论关注的南阳乳业事件。当时的南阳乳业因涉嫌对经销商强卖产品,在韩国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所谓“强卖”,是指总公司强制让经销商承担超出其自身负担范围的产品数量,并诱导其进行强买强卖的行为。在南阳乳业事件中,一些经销商甚至要靠借钱来购买总部转嫁的但自身并没有订购的产品。这样的做法让经销商们陷入了销售和偿还债务的恶性循环。尤其当时处于“甲方”位置的南阳乳业30多岁的销售员对“乙方”50多岁的经销商进行辱骂和威胁的电话录音在网络上公开后,事件持续发酵。
最终,南阳乳业社长就此次的骂人风波和强卖等营业问题向国民道歉,并承诺将补偿相关损失。但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出来道歉的只有代表理事和高管人员,没有看到因出售南阳乳业股份而成为众矢之的的会长,感觉不到道歉的诚意。另外,由于公平委(1)的调查和检察机关的扣押搜查已经开始,大部分人认为此时道歉已为时已晚。了解到南阳乳业的临时工比率为31.6%,平均年薪也只达到最低薪酬标准后,网友的声讨声越来越大。得益于此,竞争对手每日乳业坐收渔翁之利。而且随着每日乳业每年不惜损失4亿韩元为先天性代谢异常的婴儿制作、销售特制奶粉的事实被媒体报道后,每日乳业的企业形象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之所以说南阳乳业事件影响恶劣,是因为它与其他因丑闻而引发公众抵制运动的商业事件不同,它对企业造成了长期的不良影响。韩国企业因不正当行为或其他安全问题,即使引发消费者抵制运动,也大多虎头蛇尾。虽然当时有人预言南阳乳业的抵制运动也会很快被淡忘,但实际情况是,2013年,南阳乳业的年销售额减少了9.9%,营业利润出现了174亿5600万韩元的赤字,这是企业自1994年以来首次出现赤字。此后,南阳乳业在业界的排名不断下降,逐渐被曾经的竞争对手赶超,直到事件发生5年后的2017年,经营业绩仍在持续恶化。
龙山电子商街的没落
因不正当竞争遭到90后抛弃的另一个典型事例是龙山电子商街的没落。1987年7月,清溪川世运商街一带的商人们根据政府的指令集体搬迁,形成了龙山电子商街。罗津商街、航站楼商街、电子乐园、电子塔商街等也紧随其后加入,一个电子产品圣地从此诞生,并逐渐发展成为代表韩国电子产业的商业圈。
20世纪90年代的龙山电子商街对当时胸怀IT梦想的70后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信息交流中心。那时,有些设备只有到龙山才能看到,而且那里不断会有新产品出现。自然而然地,那里成了电脑、游戏机、程序等IT信息的大本营。当时由于三星和LG还不能制造成品PC,所以商家们一般是从日本和中国台湾引进零件组装后再廉价出售。
2000年前后,龙山电子商街的年销售额一度超过了10亿韩元,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IT商业街,一度被称为韩国IT产业的发源地、韩国的硅谷。但随着这一区域的竞争加剧,这里出现了一些被叫作“龙八夷”的不道德商人。他们偷换零件,以次充好,蒙蔽顾客。在韩国,他们被称为“21世纪的凤伊金先达”(2),不但擅长招徕顾客,而且偷售冒牌产品,甚至进行强卖。
大多数消费者仅仅是对IT比较感兴趣,但对电脑基本一窍不通,一些商家便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来欺客。他们的目标对象一般不是“小白”,而是那些“半吊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销售技术便是“锁定”。具体做法是商家用市场绝对不存在的低价格,使消费者被此价格锁定。消费者为了找到比该商家报出的价格更低的售价,终日在整条商街打听比较,却绝对不可能以这个价格购买到想要的商品。因为,只要他说出这家店报的价格,其他卖家便会明白该消费者已经被“锁定”了。最后,被“锁定”的消费者只得重新回到最初的店,但此时店主的态度已经变了,他会通过加卖配件等方法进行加价销售。
龙山在1990年年初迎来鼎盛期,2005年之后逐渐被网络购物所取代。值得注意的是,分布在韩国各地的电子商街中,尤以龙山电子商街的没落最快。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商家的不道德营销行为。消费者曾与龙山的商家们进行过谈判,但未能达成一致。而90后的应对方式是,直接不去龙山。就这样,红火一时的龙山商业街走上了下坡路,日渐萧条。
除了网络购物的因素以外,IT热潮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电脑市场停止扩大也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市场变大,龙山商街原来主要销售的相机、MP3、笔记本、导航系统的市场规模随之变小,后续的恢复动力也不足。最后的回光返照是随着全国掀起网吧创业热,市场上又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组装电脑的需求。龙山电子商街原本是韩国最大的电子产品商业街,如今却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被列入了拆除计划。
戴森在韩“高价策略”宣告失败
1993年成立的英国企业戴森以打破家电产品常规的独特概念而闻名,设计并生产电风扇、手风扇、吹风机、真空吸尘器、无扇叶风扇、暖风机、加湿器、照明工具、圆珠笔等产品,是世界上最先开发出不需要集尘袋的真空吸尘器的企业。
问题是戴森唯独在韩国定价高昂。戴森将这一战略称作“高价策略”,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差别定价政策。以2015年为准,吸尘器DC62版在韩国的出库价格为84.8万韩元,网络最低售价为75.8万韩元。但是在日本的出库价格是71794日元(约合66万韩元),比韩国的网络最低价还要便宜十几万韩元。DC62在美国的产品销售名称为DC59,售价439美元(约合48万韩元),直购的话比在韩国国内购买要便宜20万韩元以上。针对韩国国内消费者的价格抗议,戴森的宣传代理负责人表示:“戴森通过总代理进入韩国后,考虑到各国的市场情况才制定的价格政策。”9
除了产品价格高昂,戴森突然上调售后服务中的耗材价格,也引起了韩国国内消费者的反感。对此,戴森方面的回复一直被认为是“没有诚意”的。而戴森的做法也不由得让人怀疑,这是它在上市初期市场占有率达到90%之后,在没有特别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不断实现高增长的同时而采取的冒险战略。
据此,韩国消费者普遍认为戴森存在对韩欺客行为。这期间LG电子推出了手握式吸尘器“code zero A9”,另外,来自中国企业的品牌地贝和iRoom等同类产品也加入了竞争行列。2018年戴森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跌至40%左右。
戴森吸尘器在韩国网络上以“让丈夫们动起来的吸尘器”而闻名。虽然价格昂贵,但至少品质与售价相符,丈夫们用它在家里打扫卫生得心应手。但是不断有顾客反映,戴森吸尘器的耐久性不够,且维修费用昂贵。2019年2月,美国权威消费杂志《消费者报告》明确指出,出于戴森吸尘器故障率极高,所以被移出了“推荐产品”榜单。
从戴森事例中我们应该学到的是,狂热于革新性产品的消费者随时也可能站到相反的立场。在自由竞争市场,产品的成败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自主评价,所以一味贬低戴森的商品和战略是不可取的。要明白的是,新一代的消费者重视公平公正,一定不能给他们留下负面的印象。唯独对韩国施行高价政策或提供差别化服务的公司现在已经很难在韩国开展经营活动了。家庭用吸尘器的主要消费者是不是90后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现在谈论的不是新生代本身,而是新时期的消费环境。
现代汽车因对韩国国内市场进行逆向歧视受到舆论指责
现代汽车虽然是韩国的代表性汽车品牌,但在韩国国内市场完全没有提供相应品质的服务。问题是,在韩国国内缺失的这部分服务在海外市场往往是正常提供的。这是因为汽车内需市场受到贸易壁垒的保护,即使韩国国内的消费者心有不满,也不得不购买国产车。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提供的保修期和召回服务,与韩国的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对此,一些人反驳说,内需汽车配套服务正在不断完善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出口汽车的各项服务当然也在不断改善之中。问题是,即使交同样的钱,得到的服务的差距也在变大。只要这种差距没有缩小,消费者的争议就不会平息。在韩国国内舆论对于现代汽车的批评声中,对韩国市场进行逆向歧视的看法占大多数。另外,现代汽车曾经以几乎半价的价格向美国出售过同一车型,而两国的建议售价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美国的售价是不含各种附加税的供应价,韩国售价是供应价加上附加税后的金额。但是美国的售价总是低于韩国的售价,即使韩国生产的汽车出口到美国时是附加过关税的。
最让消费者无法接受的是,现代汽车在北美实行的保修期服务和融资选择在韩国并不存在。难怪有人说,还不如从美国买车然后运回韩国。当然,这种逆向歧视问题并非只存在于韩国国内的现代汽车,对于进口整装车行业同样适用。比如,特定进口车进入韩国后,在韩国的售价可能高于在美国或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售价,或者价格相同,但是存在减配问题。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情况,那么用户们会在宝贝梦想(3)等汽车相关网站发布视频和回帖,愤怒地声讨。
麦当劳怎样做才能不挨骂
汉堡快餐的代名词“麦当劳”于1988年3月在狎鸥亭洞罗德奥街开设第一家分店后,正式进军韩国餐饮市场。入驻韩国以来,作为美国文化象征的麦当劳深受年轻人喜爱。“新三麦”(新村站3号出口麦当劳)也成为中心商圈的热门场所。
但是,21世纪初兴起健康生活热潮后,汉堡和其他快餐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上2008年又发生了美国牛肉风波,汉堡开始面临危机。幸运的是,麦当劳每次都能化解危机,实现持续增长。如果说以往的危机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那么现在麦当劳面临着多重危机。一度是韩国人最喜爱品牌之一的麦当劳最近成了“昌烈化”(形容商品质量与售价严重不符的新造词,具体详见后文)的代表性品牌。
从表面上来看,麦当劳的销售额自2013年以后持续增加(2013年4805亿韩元、2014年5651亿韩元、2015年6032亿韩元),而实际上,麦当劳的本期净利润从2013年的309亿韩元下降至2014年的41亿韩元,2015年亏损131亿韩元,出现了赤字。10
为强化收益,麦当劳进行了多种尝试,比如,推出“招牌汉堡”(Signature Burger),试图借此提高作为快餐的汉堡形象,同时实现创收。此外,麦当劳还推出了增加加盟店数量的经营战略。
问题出在了产品涨价的过程中。其实,上调价格是企业为改善收益性而采取的常见战略。但麦当劳在2016年以后进行的价格上调引发了韩国消费者的不满。2016年,麦当劳上调产品价格的同时,上调配送服务的最低起送价;2017年停产现有品种后推出的Hambak Burger也因名不副实、口味欠佳受到大众贬损。还不仅如此,2018年麦当劳停止销售长久以来深受顾客喜爱的Mc Lunch套餐,将部分汉堡产品换成Mc-all-day套餐,这一做法也引起了很多顾客的不满,很多人认为更改后的产品性价比太低。
近年来的麦当劳之所以受到顾客如此多的苛责,和2016年发生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疑云事件难脱干系。不过,司法当局已经判决当事方无嫌疑,对案件也不再追究。但是,对于麦当劳在韩国遭受的舆论危机,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以新生代顾客为主力的当今消费者所拥有信息的质和量已非昔日可比。韩国国内消费者批评麦当劳上调价格的意见非常详细具体。例如,除了价格上涨,消费者还指出,麦当劳把部分汉堡包的面饼换成了低价面饼。比如,把1955汉堡的“1955专用面饼”换成低价的“四分之一面饼”。当然,在哪一种面饼的成本更低或更贵的问题上,制造商会比顾客更加清楚,由于原价部分涉及商业秘密,所以没必要一定公开。但是,如果一些传闻与事实不符,就有必要主动向消费者做出解释并澄清。另外,虽然企业有权决定以收益性为主的经营方式,但是企业用于改善收益性的做法有可能被认为是过度追求利润的行为,因此应该尤其谨慎。
第二,为了消除部分消费者对汉堡制作的误解(如汉堡包是将牛肉和内脏一起磨碎制作的说法)而开展的各种活动,是否真正满足了今天的消费者所期待的“信赖的系统化”。为增进消费者的安全认识,麦当劳开展过多种活动。如在“厨房公开日”,消费者可以亲自参观制作汉堡的厨房卫生情况以及烹饪过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活动中虽然大多数顾客都表现出了较高满意度,但是稍有不慎就会沦为刻意做给顾客看的形式主义。毕竟消费者真正希望的并非一时的食品安全体验,而是能够改善食品安全体系。比起直接去厨房检查卫生,他们更希望通过全天候的画面监控,让烹饪过程完全公开可信。
“氮气零食”带来的启示
“氮气零食”的意思是买氮气赠送的零食,是消费者对零食包装里只有少量食品,其余都是氮气的过度包装行为的揶揄。零食产品的建议零售价持续上涨,食品的量却越来越少。产品包装使用氮气是为了防止食品受到冲击,以及防止氧化,可氮气的比重越来越高,于是顾客们想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绰号。还有一些零食爱好者打趣说:“加入零食是为了保护里面的氮气。”
某外国网站曾曝光过韩国薯片,并评论道:“这是别人吃剩下的吗?”日本的薯片售价在1000韩元左右,不比韩国贵,但量非常多。据说,一次一个日本留学生在韩国买了零食后,见里面的东西那么少,还以为是次品,于是要求退款。当得知这并非次品,而且食品量完全符合标准后,该留学生在回国之前再也没有买过韩国的零食。当然,从制造商的立场来看,土豆片的形状各异,非常易碎,所以必须填满氮气,但是这似乎很难逃过来自消费者的谴责。
有趣的是消费者的反应。电视上曾介绍过,由于零食包装里大部分都是氮气,可以用来做救生圈。2012年西大门区政府民防卫教官(同时也是现役搜救队员)也曾在演讲中表示,发生溺水事故时,未开封的零食袋可以用来制作救生阀。他告诉大家,把三四袋零食放入黑色的塑料袋后绑住袋口,或者是练歌房里吃的那种400克的大容量零食袋,都可以直接充当简易的救生设备。
事实上,食品的量相比包装较少的问题本身不应该受到批评。要想比较价格,只需将产品内装物以每克的价格进行计算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但是,韩国国内零食类的价格日益上调,制造企业已经很难再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说法应付消费者了。如果说原材料价格上涨,可以在减少内容物数量的同时维持原价格,或者维持原有数量的同时价格适当上调。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内容物减少了。
自从零食企业打出健康食品的口号,并实施优质营销策略,这种怪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既然是人工制造的食品,就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添加物,但企业的宣传让人误以为食品中完全不含有此类物质。与此同时,商家费尽心机地在食品包装上大玩花样,于是自然而然地,商品的价格也悄悄涨上去了。事实上,这确实进一步加剧了零食的价格上升和过度包装。
另外,由于零食的主要消费层都集中在未成年人群,社会上的批评之声也就愈加激烈。后来一些企业又推出了比现有的食品包装最多减少10%的商品,但实际上,大多数商品只是减少了包装,内容物的量并没有变化。
最终,韩国环境部决定从2013年7月开始集中整治充氮零食。假如食品包装中的气体空间超过35%,将被处以3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但是,这一治理措施并未收到预期成效,花里胡哨的零食包装丝毫没有收敛。终于,消费者站出来了,他们大多是90后,是经常购买和食用零食企业的高价产品,而且也是最愤怒的一群人。度过青少年时期的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具备了购买能力,而他们的反击也慢慢地开始了。
引领啤酒市场新变化
全世界有2万~3万种啤酒,而韩国市场长期以来被OB啤酒和海特啤酒两分天下。垄断运营的韩国啤酒市场的弊端之严重程度远超想象。2012年,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者丹尼尔·图德(Daniel Tudor)曾说:“韩国啤酒味道太淡,不如朝鲜的大同江啤酒好喝。”该记者对韩国啤酒的味道如此直言不讳,进一步引发了关于韩国啤酒“缺乏个性”的争议。
不仅啤酒的味道被评价没有个性,就连啤酒的价格也出人意料地高度一致。事实上,售价问题就是市场寡头垄断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啤酒公司给出的勉强解释是,啤酒出厂价的52%是各种税费,剩下的都是包装材料、内容物、生产设备的费用,因此所有啤酒的价格都差不多。即使这一说法属实,依然令人咂舌。
与此相关的另一件事情是2012年年末媒体披露的“生啤杯的秘密”。在啤酒屋喝生啤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对酒杯的容量产生过怀疑。越是大号杯子,越是如此。根据当时的报道,情况最严重的时候,生啤营业场所提供的酒水竟然比顾客要求的量少23%。事实一经公开便引起消费者的公愤。这是消费者院对江南站等首尔6个地区90个啤酒屋的实际供给量进行测定后得出的结论。随后,消费者院敦促业界制定措施,以改善营业场所提供虚假酒水量的问题。啤酒制造商们也坚决承诺,从2013年开始普遍使用有刻度的生啤酒杯。
但直到2018年,这一承诺仍未兑现。“生啤杯的秘密”被揭开以后,笔者又去过很多次啤酒屋,但遗憾的是并未发现杯子与以前的杯子有什么不同。消费者院曾向业界提出如下建议:
啤酒屋使用的生啤杯无法让消费者确认定量,因此有必要明确标示容量线。酒水销售场所应该积极购买标有明确容量线的生啤杯,向消费者提供的菜单上应标明准确的供应量。
就这样,长久以来视消费者为“好坑”的韩国啤酒界逐渐迎来了多事之秋,外部世界战云密布。首先,进口啤酒的销售比重正逐渐增高,而且大型超市和啤酒流通企业都热衷于进口啤酒,再加上这类啤酒的价格也较之过去下降了很多,这些因素为进口啤酒的崛起提供了良机。
那么,进口啤酒的增长势头到底有多猛呢?2016年以前,进口啤酒的销售量还仅为韩国国内啤酒总销售量的3%,而2018年却以每年两倍的速度迅速增长,不知不觉间已达到了韩国国内啤酒总销售量的10%。也就是说,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韩国国内的啤酒进口量增长了近7倍。
面对寡头垄断的国产啤酒市场,零售巨头乐天也加入了这场战斗。一些企业纷纷推出新品,或对原有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苦思对策。同时,为了满足进口啤酒带来的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啤酒生产企业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顶级啤酒。慢慢地,长期紧紧锁住啤酒市场的门闩和枷锁终于出现了松动。
自2009年起,90后作为成年人,正式成为啤酒公司的消费者。他们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坚决拒绝成为企业眼中的“好坑”。事实上,给过去50年波澜不惊的国产啤酒市场带来变化的正是他们,今后加速这种变化的也将是他们。
“微型酒屋”的出现
洪常秀导演的电影《我们善熙》(2013年上映)中,有一幕是善熙在学校前面的啤酒屋看菜单。
店员:您要点什么?
善熙:来一瓶啤酒吧。
店员:要哪一种呢?
善熙:随便给我一瓶就行。
店员:我们这里一定要点炸鸡呢……
善熙:啊,是吗?我肚子不饿,只想喝杯啤酒,不可以吗?店员:不可以的,一定要点炸鸡呢。
善熙:好吧。
炎热的夏天,谁都想喝一杯啤酒。我们当中肯定有很多人也像剧中的善熙那样,因为点不起昂贵的下酒菜而感到难堪。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事情,但总归会让人心里不舒服。在这里,有一种需求是消费者本身都没有觉察到的。而由此捕捉到商机的正是2013年开始出现的微型酒屋。
所谓的“微型酒屋”是指可以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享受酒水和下酒菜的小型酒吧。狎鸥亭的Bonggu Beer、清潭洞的malja沙龙和Dalbong Potato等都是有名的微型酒屋。原本三三两两出现在小巷子里的这种低价连锁酒屋,不知不觉间已经占领了各大繁华商圈和大学街,在创业市场的人气也一路飙升。2012年Bonggu Beer以釜山地区为据点逐渐扩大范围,两年后在全国开了450多家分店。
当然,这种微型酒屋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遍地开花,和长期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低成本投资的特许经营创业备受关注是分不开的。不同于咖啡连锁店加上店铺租赁费后动辄五六亿韩元的巨额投资,投资一家微型酒屋仅需1.2亿~1.5亿韩元,而且微型酒屋主要位于街头巷尾,租赁费相比中心商圈和繁华地带低廉得多。
在微型酒屋,大约只需2500韩元便可以喝到奶油生啤,炸薯条的价格也基本不会超过5000韩元。两个人去的话,1万韩元就够了。
也有人分析说,随着20世纪90年代老百姓常去的大排档在各种管制下消失,必须有新的空间来解决“再来一杯吧”的韩国固有的酒文化问题。不管哪个年代,总有一些人,他们最爱去那种朴素又家常的环境里喝酒。很多90后想小饮几杯的时候,一般不会点过多的佐菜,因为他们最讨厌成为“好坑”。
海外直购的兴起及因此面临危机的行业
随着通过网络直接从海外购买商品的海外直购数量剧增,韩国的国内产业格局开始出现变动。2017年,海外直购总数为2359万件,规模达21.1亿美元。与2016年的1740万件,16.3454亿美元相比,件数和金额分别增加了36%和29.1%。这远远超过近5年来的海外直购平均增长率27.0%。据分析,海外直购兴起的主要原因包括汇率下跌,以及中国的“双十一”、美国的“黑色星期五”等全球打折活动带来的消费刺激。
随着中国和日本直购的大幅增加,各国的占有率排名也发生了变化。从各国情况来看,美国以57%居首位,中国以17%超过欧洲居第二位。欧洲占15%,日本占9%。总体来看,美国直购仍以1330.2万件(12.1463亿美元)位居榜首,但占有率(件数基准值)由2015年的73%下降到2016年的65%,2017年继续下降为56%,呈现下滑之势。中国从2016年的193.7万件增加到2017年的408.8万件,增幅高达111%,直购金额也从1.51亿美元增至2.72亿美元,增加了81%。日本2017年为202万件(1亿3682万美元),比前一年的99万2000件(7642万美元)增加了103%(金额增长79%)。从商品种类来看,健康功能食品最多,达497万件。紧随其后的是化妆品(287万件)和其他食品(282万件)。电子产品直购也出现了高达80%的增长率。其中家用吸尘器增长252%,涨势最为明显。
随着海外直购的迅速崛起,以零售业为中心的产业界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波。除了为海外直购产品提供售后服务的企业不断增加以外,在价格上丧失优势的企业也逐渐受到排挤。可以预见,海外直购今后的发展势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减。那么,因此面临危机的行业有哪些呢?
实际上,海外直购的兴起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自然竞争。至此,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资本这些可以自由移动的经济体制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可以说,现在的商品比人更容易过境。如此一来,新世界百货商店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乐天百货和现代百货,而是像美国亚马逊和中国的淘宝网一样,已经扩大到了海外跨国电子商务企业。
海外直购的爆发性增长首先会导致与线下流通渠道关系最为密切的商场业受到巨大冲击,其次韩国国内流通行业整体也将面临危机。商场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危机的震中,是因为在网上可以看到其入驻品牌,包括一度在商场内部垄断经营的那些大牌产品。
另一个难题是,畅销的品牌比起依靠传统的销售渠道,更注重自主的流通和销售战略。例如,兼顾线上和线下卖场的苹果不通过其他流通企业销售。与之相反,耐克等品牌虽然也直接运营线上和线下卖场,但其商品在其他商场或网上购物网站上也可以购买。日本的优衣库、美国的GAP、西班牙的ZARA等近年来崛起的服装品牌也一样。他们将企划、生产、流通、营销等过程垂直合并,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即可以自己动手,就没有必要依赖流通企业。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危机状况很有可能从线下商场扩散到整个流通产业。因为在海外直购增加的情况下,流通大企业势必围绕大品牌或高价商品进行改编重组,这样一来必然失去很多年轻的顾客。如何迎合不愿成为“好坑”的90后顾客群的口味?这是一个难题。毕竟,韩国流通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一向高达30%至40%,要和营业利润率几乎为零、同时掌握平台的亚马逊展开竞争,绝非易事。
延世大学信息研究生院教授赵光洙(音)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指出,韩国国内流通企业之所以会面临这样的危机,是因为“流通行业缺乏21世纪用户体验的概念”。过去,流通企业掌握着连接制造产品和消费者的平台,牢牢控制着流通领域。大多数流通企业没有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而是通过垄断生产者以战胜竞争对手,即采取以供应者为中心的经营战略。
但是,在目前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服务的状况下,危机已然来临。当然,这种危机不是肉眼直接可见的,因为年轻的消费者的离开是无声无息的。在新生代消费群面前,传统的商品流通行业必须做出改变,其他行业也一样。
温水煮青蛙——拒当“好坑”
其实不只90后拒当“好坑”,老一代人也不愿意抛弃消费者的权利。老一代的消费者对高价购物也非常反感,如果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了侵害,他们也会积极反抗。和现在相比,过去他们对一些企业和商品掀起的抵制运动有过之而无不及,发生在从前的消费者抗议活动也数不胜数。但新生代消费者的抵制没那么轰轰烈烈,如果他们认为企业把自己当作“好坑”,就会默默地转移消费对象,即用转移目标的方式无声地跟该产品或服务说拜拜。
龙山电子商街并非一夜之间走向没落的。真相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客户群,最终只能关门大吉。年青一代的消费者并非有意抵制龙山电子商街,他们只是单纯地不想成为“好坑”,于是将需求和目光转向了他处。这种方式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企业在不知不觉间走向生命的终点。
新一代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恰似“无形的威胁”。因为看不见,所以更危险。目前企业尚未表现出什么特别的动向,销售额和利润值暂时也没有出现大的回落。但如果相关负责人长期观察发现顾客流失问题,想要改善问题的时候,也许为时已晚矣。
(1) 即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Fair Trade Commission Republic of Korea)。
(2) 朝鲜半岛民间传说中骗术高超的时代骗神。
(3) 即Bobae Dream,既是网上二手车交易网站,同时也是汽车爱好者活动的网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