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孤独症是3岁半以内宝宝特有的一种疾病。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发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患宝宝孤独症的宝宝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极度孤独:有些患儿的孤独在婴儿早期即表现出来。当母亲把他抱在怀里喂奶时,患儿不把身子贴紧大人,当父母伸手去抱他时,无正常迫接的姿势,缺乏期待被抱的反应。患儿对周围事物不发生兴趣,不愿与小朋友一起玩,整日沉浸在个人的小天地里。
情感冷淡:患儿反应淡漠,对亲人不亲热,无微笑反应。眼神有特殊表现,常避开别人的目光,缺乏眼对眼的注视,很少向远处望,面部常无表情流露。
语言障碍: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时常缄默不语。显得很安静,有些宝宝常重复一些单调而无意义的词句,或在说话时代词运用倒错,例如讲自己时常用“你”“他”代称。因患儿不能理解别人的言语,故与人交流困难,也很少向人提出求助。
固执地坚持同一格式:患儿一旦建立起某种生活模式,就无休止地重复,如做稍许变更,例如改变就餐座位,患儿就会出现强烈的焦虑反应。
特殊依恋:患儿对人反应冷淡,但对某些无生命物体或小动物(如杯子、玩具、小猫)却表现出特殊的兴趣。特别喜欢旋转着的玩具,并产生依恋,如果夺走其依恋物,患儿便焦虑不安或哭闹不休。
思维反应慢:多数患儿智力迟钝,少数智力水平较高。
此外,患儿还可出现多动或少动、无法安慰的哭闹、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现象。少数患儿对刺激的反应过强或过弱,如面对开来的汽车不知躲让、从高处跳下不知危险等。有些患儿还有奇异的习惯,如咬自己身体某一部位、拔头发等。有些则表现为摇晃身体,或其他有节奏的身体活动,或以躯干为轴不停地旋转。
少数患孤独症的宝宝到了4~6岁时症状有所改变,6~7岁时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长大后能参加工作,但会有言语障碍、情感冷淡或特殊行为方式等后遗症。多数宝宝愈后不佳,症状改变不明显,且不能独立生活,需要长期住院治疗。
宝宝孤独症的真正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家庭环境、遗传、脑部疾病、母亲怀孕时患病有关。有调查资料表明,亲子关系对宝宝孤独症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对宝宝孤独症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生活环境,帮助并安排好患儿的生活,增加亲子间的感情交流;二是纠正不良行为,同时要鼓励、支持正确的行为;三是训练和提高语言能力和生活技能,较多的患儿尚需进入特殊学校接受训练和教育;四是用药物治疗,以改变患儿的孤独、淡漠、异常行为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