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指标设计原则

设计一套较为系统、科学,同时又能充分反映各个地区民生发展水平及存在问题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数据处理、评价指数计算等各个方面。中国民生发展指数的指标设计原则是指构建该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及可量化性五个方面。

1.科学性

一项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民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从民生本质出发,具备充分理论依据,以内涵、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基础,体现区域民生发展普遍规律与特征。体系中各指标内涵准确、内容完备、体系层次、结构合理以及指标间协调统一。

2.系统性

民生发展水平是相关要素系统发展的集成结果,其评价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对相关各重要方面都有很强的反映功能。一个科学的中国民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是方方面面指标简单的集合体,指标之间必须相辅相成,从各个不同角度、层面来度量和评价各地区民生发展水平。

3.可操作性

民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考虑其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每个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对于无法采集的指标须充分考察其是否可用类似指标代替。指标内容要容易理解,不能产生歧义,使构建的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能准确、便捷地应用。

4.可比性

各地民生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必须有利于进行区域间横向比较。因此,必须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或者相对成熟的指标,把握指标内涵和外延,考虑到其差别对评价结果合理性的影响。

5.可量化性

即采取量化方法,使用具有一定信息量宽度和广度的指标,侧重对各地民生发展水平各个方面的数量特点进行评价。对于一些在理论上有较好解释力但实际统计中无法或暂时尚未统计的指标,如无替代指标则暂不纳入评价体系。

7.2.2 指标设计思路

1.强调从总体上测量民生发展

从总体上测量民生发展,有助于反映一段时间内民生发展的整体面貌,从深层次上更利于形成关于民生发展成因的假设,并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使得政府或社会各界在保障与不断改善民生的决策和行动中,找到正确的、合适的、可量化的目标。

2.强调民生发展质量与政府服务、管理相结合,即突出水平与进度的比较

民生发展质量主要是衡量现阶段各地的民生发展水平,反映当地一定条件下的民生状态;政府在推进民生发展中的作用则体现在其提供公共服务、实施社会管理的实践之中,反映民生状态的改善进度。两者结合,从横向和纵向、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民生发展进行测度。

3.强调数据来源的公开性与权威性

本报告采用的基础数据全部来源于公开出版的年鉴、统计公报或者相关部门公布的权威指标数据。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年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以及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2.3 指标结构及各指标权重设置

民生课题组在前期研究成果——“中国民生发展指数”“中国民生发展指数2.0”“中国民生发展指数3.0”——的基础上,多次举行专家研讨以及实地调研,走访浙江湖州、金华,湖南益阳,河南郑州,江苏苏州,收集第一手资料,经过归类、梳理和反复论证,对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民生状况进行测评,同时,为了方便对中国城市民生保障与改善进行横向比较、纵向考察,课题组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的民生发展指数测评统一采用“中国民生发展指数”进行民生发展测度。

“中国民生发展指数”包括5个二级指标,即民生基础、收入消费、居住出行、文化教育、安全健康;三级指标25个,并依据德尔菲法,确定了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如表7-1所示。

表7-1 2018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民生发展指数二级、三级指标及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