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胜利的炮声响到了中国,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随着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在这块土地上就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列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五四爱国运动的助推之后,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正式成立了。相继,北京、天津太原、济南、青岛、武汉、长沙、广州以及在日本、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也相继建立起了共产主义小组。而“上海小组”还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

《宣言》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奋斗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宣言》的拟定,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而且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指出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方向。

恽代英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恽爵三为清朝知府下属八品官,母亲陈葆云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代英的启蒙老师。

恽代英从小酷爱学习,每看到一本好书,便废寝忘食地阅读,非读完方才罢休。1913年,他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中华大学文科攻读中国哲学。他十分重视“砥砺行为,敦进学业”。他学习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器重和同学的敬慕。他擅诗善文,还具有演说天才。他博览群书,除了阅读大量社会科学方面的中外书籍,还涉猎自然科学。

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恽代英追求真理,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冲锋陷阵的猛士。恽代英等人士创办了互助社。互助社的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互助社是武汉地区诞生的第一个进步团体,也是中国最早的进步社团之一。

1918年夏,恽代英大学毕业,担任中华大学附中教务主任。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武汉,他和互助社的成员热烈响应,书写《四年五月七日之事》《呜呼青岛》的宣传单,四处散发,并组织学生上街游行集会,掀起了武汉三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浪潮。

1920年2月,恽代英等人又创办了“利群书社”,经销《共产主义ABC》和《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书社每天吸引着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和群众,成了武汉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1921年10月,恽代英应少年中国学会之聘,来到川南泸州任川南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第二年5月出任校长。这年冬天,他在师生中积极倡议组织旅行讲演团,得到师生们的热烈响应。

是年暑假期间,恽代英为给学校购置图书等,去了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上海。他到了上海,找到党中央机关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四川的革命情况,了解全国的革命形势。因他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有突出的工作实绩,在党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在上海陈独秀等共产党人接见了他,进行了亲密长谈。

党中央从开拓发展四川的革命形势、加快四川地方党团组织建立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由陈独秀发给恽代英《中国共产党宣言》。恽代英立即认真学习《宣言》,它全文约2300字,包括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阶级斗争的状态三部分。

《宣言》鲜明提出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在经济上“主张将生产工具——机器、工厂、原料、土地、交通机关等收归社会共有,社会共用。”在政治上主张“废除政权,如同现在所有的国家机关和政府。”在社会方面“要使社会上只有一个阶级——劳动群众阶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废除旧的国家机器,消灭阶级的主张。

恽代英把这份党的《宣言》文件带回泸州后,一面进行自学研究,一面用共产主义的原则、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目的,来教育培养青年学生,为川南地方党组织的创建积极做着准备。

这时四川尚未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恽代英在川南师范改革了旧的教育制度,延聘革命教师,把教育同改造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泸州通过组织巡回讲演团、通俗讲习所、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组织和活动,向青年学生、广大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将青年学生引上光明道路。为把青年学生引向更高的境界——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他开始物色进步学生,秘密发展团员,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

与此同时,宜宾的先进知识分子,如郑佑之、陈宣三、江子能、尹绍周、郑量澄等人,开始系统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国民》《建设》《星期评论》《觉悟》等进步报刊。他们从这些报刊中获得新知识、新思想,懂得了要拯救中国只有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道理,并毫无保留地传播给学生,激发了宜宾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宜宾的传播。

一次,恽代英组织学生赴富顺、南溪、宜宾等县旅行讲演。在他的倡议下,还在泸州举办了职业学校、蚕业讲习所和小学教师检定会。他利用这些形式广泛传播新文化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郑佑之从朋友寄给他的书信和书刊中,了解了更多的革命道理。因此,他就逐渐开始在亲戚朋友中传播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主张。12月,郑给李坤泰写信中讲道:

你看四年前受众人咒骂的列宁,而今全世界十万万受压迫的人,与那有良心的资本家、学者,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导师,哪一个不说他是改造世界的救主!各人的事各人去做。

怕什么艰难,怕什么压迫,尽管向万恶的旧势力冲锋开刀!冲锋!——但要有方法,有实力,不是得一味乱闯。

1922年初春,郑佑之又遭到人生最大的不幸:继室李坤舆十月怀胎,正满心欢喜地迎接第一个孩子降生。可是老天爷眨了几下眼,没有顾及照看好怀孕的妇人,在坤舆临盆时,老天爷也没有伸出援助的神手,帮助接生,以致造成她难产不幸身亡,孩子还没有来得及呱呱坠地,就跟随母亲的灵魂,到九泉之下去陪伴母亲去了。

妻死儿殇的悲惨命运,像一块巨石突然砸在郑佑之头顶,砸得他撕心裂肺,粉身碎骨,让他倒进无边无际的悲伤痛苦之海。

郑佑之悲问苍天:天老爷啊?你对我一生太不公平,从小把我的父母带走,我的第一个妻子同我生活不到7年,就与我阴阳相隔……当我满心喜迎续妻生子时,却又遭遇残酷厄运……

郑佑之在不幸失去爱妻殇子的悲境之中。为了解脱悲惨心疼,他“咚”——投身滚滚长江,以求洗掉悲怆,让江水把痛切的心扉洗净。然而,他游在茫茫大江中,身心交瘁又找不到上岸的码头。

当恽代英率团在宜宾县宣传爱国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引导民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演讲时,郑佑之聆听了恽校长洪亮的声音,震**了他的心灵。他寻着那铿锵的演讲声,就像在黑幕中看见了一座立岸的“灯塔”。于是,他发力向“灯塔”游去……

自从听了恽代英的演讲之后,郑佑之干渴荒漠的心灵,宛若被春雨浇灌心灵开始复苏,并播撒下了绿色种子。

此时,郑佑之在柳嘉小学当校长又举步维艰,深受刘洛成等那帮为官为富不仁的恶势力欺压,倍感厌恶,无力前行,遂辞去柳嘉小学校长职务,义无反顾地向那洪亮的声音奔去。在他离开柳小时,在黄狮桥头的一块巨石上写下了“平平坦坦无阶级,迂迂腐腐莫题桥”的这句极富哲理的心声。

从此,郑佑之“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开始钻研社会科学,研究共产主义,心向光明,寻找人生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