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中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测算结果

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出了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见表6-2。表中不仅包含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也有各一级指标数值,总指数和分指数排序有区别,如江苏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排第1位,而经济效益指数排第2位,生态效益指数排第16位,社会效益指数排第3位。分指数均是根据各自三级指标加权测算而来。在分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时,不仅需要关注总指数还需要分析其各分项指标。

2010年各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平均值为0.3072,有17个省(区、市)高于该值,按照其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江苏(0.5310)、北京(0.4808)、广东(0.4634)、上海(0.3941)、新疆(0.3592)、海南(0.3514)、四川(0.3469)、陕西(0.3435)、安徽(0.3434)、浙江(0.3287)、江西(0.3262)、贵州(0.3248)、重庆(0.3246)、天津(0.3223)、广西(0.3203)、山东(0.3117)和福建(0.3079);有13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6-2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及排名

续表

图6-4更直观地反映了各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及其排序情况。从区域划分来看,首先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情况最好,其次为西部地区,最后是中部地区。2010年,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平均值为0.3565,西部地区该值为0.2897,中部地区为0.2658。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前10名中,东部地区占6个,西部地区占3个,中部地区仅有1个。

图6-4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地区比较图

究其根源,东部地区外贸规模大,经济发达,外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强,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较早地遇到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其产业结构升级较快,外贸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外贸的生态效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外贸表现出较好的可持续性。西部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水平要优于中部地区,这是因为尽管外贸规模小于中部地区,但是西部地区由于人口众多,外贸的社会效益更加明显,且由于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外贸发展所带来的边际经济效益更大,而且西部地区自然禀赋要远远好于中部地区,外贸的生态效益效益也优于东部地区。因此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水平要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水平一般,中部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制造业的转移,给环境带来较大危害,且中部地区既没有东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大力投资于减污,也没有西部地区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因此中部地区需加大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力度,切实落实相关政策,推动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6.3.2 中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动趋势和比较分析

为了了解各个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变动趋势,我们将2002年、2009年和2010年各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指数和排名进行了对比,结果见表6-3。

表6-3 2002年、2009年和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及变动

续表

从表6-3可以看出,2002—2009年间全国31个省(区、市)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既有提高的也有降低的。平均来看,2002年,全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2787;2009年,该值为0.2781,降低了0.0006。31个省(区、市)中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的有14个,降低的有17个。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为江苏,其指标值提高了0.1894;其次为新疆,提高了0.1499;第3位为陕西,提高了0.1436;之后依次为广西、北京、甘肃、内蒙古、福建、贵州、江西、河北、云南、山东和湖北。而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安徽,下降了0.1996;其次为辽宁,下降了0.1398;第3位为广东,下降了0.1396;之后依据下降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上海、天津、浙江、湖南、宁夏、重庆、青海、海南、西藏、四川、河南、吉林、黑龙江和山西。

2009—2010年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水平得到改善,全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平均值从0.2781上升到了0.3702。具体来看,24个省(区、市)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为贵州,提高了0.1788;其次为海南,提高了0.1638;第3位为安徽,提高了0.1487。7个省(区、市)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北京,下降了0.0625;其次为云南,下降了0.0238;第3位为辽宁,下降了0.0224。综合来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提高的程度要远远大于下降的幅度,全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这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推动绿色增长,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2—2010年间各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速度不同,外贸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具体见表6-4。从表中可以看出,2002—2010年间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变动幅度较大。其中,变动幅度为2个位次的地区有4个,分别是河北、上海、广东和湖北,均下降了2个位次。变动幅度为1个位次的地区有2个,分别是北京和四川,均上升了1个位次。其余25个省(区、市)变动幅度均超过2个位次,变动幅度最大的是新疆,其次是陕西和辽宁,其中新疆上升了24个位次,陕西上升了22个位次,辽宁则下降了20个位次。

表6-4 中国各省(区、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变动情况

续表

从变动趋势来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上升的地区有12个,按照上升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新疆、陕西、贵州、海南、广西、江苏、内蒙古、江西、福建、甘肃、北京和四川。排名下降的地区有19个,按照下降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辽宁、宁夏、湖南、青海、西藏、黑龙江、天津、云南、河南、安徽、浙江、重庆、吉林、山西、山东、湖北、广东、上海和河北。

新疆、陕西和辽宁是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变化最大的3个地区,其相应的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幅度也较大。与2002年相比,新疆的经济效益指标上升了16个位次,陕西上升了20个位次,辽宁下降了14个位次。从社会效益指标来看,3个地区的变化也不相同,新疆的社会效益指标上升了17个位次,陕西下降了1个位次,辽宁下降了17个位次;3个地区的生态效益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均有所改善,新疆的生态效益指标上升了1个位次,陕西上升了10个位次,辽宁上升了7个位次。

辽宁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大幅下降是因为,与2002年相比,2010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对外贸易规模大幅下降,尤其是纺织品、矿产品等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外部需求大幅萎缩,致使其外贸规模不断缩小。2002—2010年间辽宁外贸的生态效益不断改善,逐步限制了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转移,加大了对污染的控制力度。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导致部分工人下岗失业,致使该地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显著下降。

新疆和陕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是由于其外贸规模不断扩大。陕西2010年的进出口总值为121.02亿美元,是2002年的5倍多。其中进口58.93亿美元,出口62.08亿美元,11年来陕西的进出口市场扩展到180多个国家(地区)。2002—2010年间,新疆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每年都增长50%~80%,就连2008年多数省(区、市)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候,新疆的外贸仍然增长了61.9%,这显示出新疆外贸发展的巨大潜力。但是由于其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尽管其自然资源禀赋优良,但是环境问题依然不容忽视。相比陕西,新疆外贸的就业则表现出大幅度的提高,外贸显著地增加了就业。

北京、四川和河北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排名变化不大。从各分项指标来看,经济效益指标变化幅度较大。与2002年相比,北京的经济效益指标排名上升;四川和河北的经济效益指标排名则下降,分别下降了7个位次和4个位次。生态效益指标的变化则均为1个位次:北京和河北的生态效益指标下降了1个位次,而四川上升了1个位次。社会效益指标则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北京上升了2个位次,四川上升了4个位次,河北上升了1个位次。2002—2010年间北京外贸规模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优化,优势产品从纺织服装逐步变为电子产品和电子器件等资本密集型产品,由此引发的社会效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增加了社会就业。四川和河北近年来外贸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将部分精力放在外贸发展方式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分地区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均有升有降,但是升降幅度差别较大。

东部地区辽宁降幅最大,海南升幅最大。究其原因,辽宁受到2005年以后人民币升值、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特别是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了其外贸可持续发展水平下降幅度最大。而这些进出口的减少主要来自辽宁的外商投资企业。这段时期辽宁对外贸易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工贸易增长回落,一般贸易发展迅速。在辽宁的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较大,此类商品在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又占据主要位置。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大,在全球经济不振和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其的需求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由此加工贸易发展呈回落态势。辽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因此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而海南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排名大幅上升是得益于其外贸生态效益的提高。2002—2010年间海南集中优势力量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服务贸易的出口,优化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大大降低了对外贸易“三废”排放,实现了外贸生态效益的极大改善,外贸生态效益排名上升了23个位次,从而使整个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上升了15个位次。

中部地区降幅最大的是湖南,升幅最大的是江西,上升了4个位次。从江西的分项指标来看,经济效益指标下降了4个位次,生态效益指标提高了3个位次,而社会效益指标则上升了9个位次。至2010年,江西对外贸易规模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其主要出口商品为电子产品、服装和机械设备,就业也有了大幅增加。2010年,江西就业人数达到了12.34万人,而2002年,仅为5.75万人。与此同时,贸易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却不容忽视。2002年江西出口带来的废水排放为5267.57万吨,固体废物为668.17万吨,废气为298.33亿标立方米;至2010年,“三废”排放分别为15018.3万吨、1947.95万吨和2031.82亿标立方米。

西部地区升幅最大的是新疆和陕西,分别上升了24个和22个位次;降幅最大的是宁夏,下降了12个位次。从宁夏的各分项指标来看,经济效益指标下降了7个位次,生态效益指标下降了12个位次,社会效益指标上升了4个位次。具体来看,2002—2010年间尽管其出口总额在增加,但是占中国出口份额却在下降;2002年就业人数为1万人,2010年为0.35万人,平均工资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带来了其社会效益指标排名的提高;2002—2010年间出口贸易废水排放从2506.59万吨下降到1534.1万吨,固体废物排放从101.27万吨上升到172.07万吨,而废气排放则从354.45亿标立方米上升到1139.49亿标立方米。

综合来看,全国少数省(区、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排名上升,多数省(区、市)排名下降。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升降幅度差别较大,东部地区有全国降幅最大的省份,而西部地区有全国升幅最大的省份,中部地区则升降幅度相对较小,除江西外,其余省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均有所下降。未来东部地区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中部地区则需加强产业转移的监管,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转移,结合本地实际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同时也要加强污染治理;西部地区则需要保持其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抛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发展生态产业,利用各种手段弥补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劣势对外贸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