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什么样的形式可以更好地传播自己的观点,答案只有一个:讲故事。讲好一个故事,是当今这个时代交流和传播最有效的方式。

为什么要讲故事,因为故事代表着有趣,所以才能有效地广泛传播。你可以告诉人们不要说谎,也可以给他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你可以告诉孩子不要贪心,也可以给他讲一个《下金蛋的鹅》的故事;你可以说校园暴力不对,也可以给他们讲一个《刺》的故事。在人们听不进去道理的时候,故事几乎成了唯一打通人们心灵的方式。

为什么讲故事很重要?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被称为“好莱坞编剧教父”,他在《故事经济学》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麦基认为,故事的出现,源于人类在进化中的两次觉醒。

第一次觉醒,是“我”这个概念的出现,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约三百多万年前,地球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人类祖先的中央神经系统发生了快速增长,这个增长直到今天,已经找到了科学依据。这个速度有多快呢?据记载,大概每三千年,能长出一毫升的脑灰质和脑白质。其中,脑灰质代表脑细胞,脑白质代表神经纤维,通俗地说,就是人类开始长脑子了,和别的动物不一样的脑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一次次突变,人类祖先的大脑终于长到了一升,不仅体积变大,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上千亿个细胞紧密连接。大脑在神经强度紧绷到极限的时候,涌现出了第一个概念——“我”。“我是谁”不光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也是人类长出发达大脑之后产生的第一个问题。这就是人类的第一次觉醒。“我”的涌现,赋予了人类一种其他动物没有的能力,这就是审视自己的能力。自我审视很独特,比如让一条狗看湖里的自己,它只会冲下去抢走湖里的肉,麦基说,其他任何一种动物都不可能产生类似的感知,比如猪圈里待宰的家猪,它们眼看着同类一个个被宰杀,但任何一头猪都不会觉得“有一天会轮到我”,因为它们的意识里根本没有“我”这个概念,它们不会对自己的存在有任何感知。但人类却能够将自身作为客体来审视,也就是用外部视角来看待自己。因为能自我审视了,所以人类的思想一分为二:一个是外在自我,一个是内在自我。外在自我是所有事件的亲历者,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肉身,依靠生存的本能觅食、捕猎、**,而内在自我的职责就是观察外在自我,换句话说,就是你看不见的灵魂。但是,对于早期的人类来说,这种自我审视能力会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不是喜悦,也不是满足,而是无尽的恐惧。因为自我审视意味着,人类开始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命运。他们通过对同类的观察来揣测自己的命运。眼看着同类遭受疾病、伤痛、死亡,人类开始琢磨一件事,那就是“是不是有一天,我也会这样”。于是有了死亡的恐惧,人们开始滋生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如果你读过《圣经》就会知道,上帝造人的时候是不给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但如果你吃了苹果(启智),你就可以获得自我反省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像麦基说的自我审视,比如亚当吃完苹果第一件事是找片叶子把自己遮起来。

注意,这种感觉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假如没有“我”这个概念,这些感知就无从谈起,这些感知最先都是自我的意识。

在刚刚萌生心智的人类看来,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台风、洪水、地震,他们会好奇人为什么生病,会问生命结束之后人去了哪里。所以对我们祖先来说,一切都既恐怖又神秘。

为了摆脱对未知的无尽恐惧,人类必须为这一切找到答案,给所有的不确定性做一个确定性的解释,但是原始人没有任何科学手段,又怎么可能解释得了这些自然规律呢?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抵御对未知的恐惧呢?答案指向了故事。

所以人类的心智在第一次觉醒,也就是萌生出“我”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紧接着,他们涌现出了第二次觉醒,这次觉醒带来的就是编故事的能力。

人们开始设想各种故事,来寻找合理性,比如天上之所以会电闪雷鸣,是因为天空背后有一股控制天气的神秘力量。久而久之,这种力量被赋予实体,成为掌管自然的神明,也就是希腊神话里的宙斯,中国的神话里叫雷公。每个国家的原始神话,都是用故事来赋予一切意义,比如人之所以会生病,会遭遇痛苦,是因为得罪了某些鬼神,所以遭到惩罚。

因为有了这些故事,一切的不确定性都在人们的想象中完美自洽,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某种因果关系。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也讲过相似的观点:智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是因为会讲故事。因为会讲故事,才能作为群体,组成大规模的集体进行复杂的合作,于是有了火,有了社群,有了国家。人类之所以在一起,是因为共同相信点什么。比如夫妻,大家相信他们的爱情故事;比如我们这群人,相信通过学习、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为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讲故事,经过时间的积累,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讲故事的心理机制植入人类的DNA中。遗传给了我们,有本书叫《进化心理学》,一种心理机制之所以能够存在于现今的人类身上,一定是因为它曾经成功地为人类的祖先解决过某个特定的问题。

讲故事就是这样帮助人们活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到故事,听到故事,写到故事,都会感到亲切,都能很快钻进那字里行间所描述的情景之中的原因。

所以,对于我们人类这个物种而言,通过故事化思考解决问题,一定比非故事化更令人好接受。

我们通过故事来了解这个世界,并不是因为故事是最正确、真实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而是因为,无论你是否喜欢,这种基于想象力而不是理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已经陪伴了人类许多年,它早就根植在了人类的基因里。因为我们需要求知,需要寻找确定性,所以我们有了故事。所以在这个时代里,如果你想不被抛弃,讲好一个故事无比重要。

比如早年,我们的广告几乎都是放在电影、电视剧的开头,有人看吗?几乎没人看。大家都是在广告时间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时间到了才开始看。后来有人把广告放在内容中间,这种被打断的感觉,只会造成大家的厌恶。当你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一个故事时,忽然插播一则广告,你肯定会把不喜欢的感觉在潜意识里跟这个广告联系在一起。现在视频网站有了改善,他们开通了会员制度,只要你交钱,就可以免去广告,但是他们又忘了,要是连会员都办不起,广告里的产品也买不起啊。所以,广告之所以越来越令人讨厌并不是因为广告的问题,广告没问题,没有广告也不可能会有推广,广告之所以被讨厌只是因为广告没有进行故事化。

我举个例子,有一条三分钟的广告片,名叫“梦骑士”,它宣传的是中国台湾的大众银行,假如你有兴趣,也可以亲自去网上找找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几位退休老人,他们曾经是一群喜欢骑摩托车的骑士,如今,他们已经年迈,各自过着平淡的退休生活,准备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完这一辈子。

但有一天,其中一位老人过世了。伙伴的离去在其他老人内心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们意识到自己也难逃这样的宿命。

于是他们决定带着伙伴的骨灰,做人生中最后一次摩托车环岛旅行。

最终,他们克服了身体的伤病,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故事一讲完,马上加广告:屏幕上出现一行字,“不平凡的平凡大众”,这是大众银行在向所有用户致敬。

是不是忽然不反感了?

在广告这个行业里做得较好的是泰国。泰国的广告为什么从来不招人讨厌?因为泰国的广告全是一个个故事带出来的。故事化广告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是创新,它其实是还原了一个人类的真相:我们天生就是故事动物,人类的大脑原本就是一部不断接收故事并且不断创造故事的机器。

所以这个时代,我们一定要学会把我们的产品故事化,把我们的身份标签故事化。

我在《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里,写过一篇故事:《你好,考虫》,这是2015年我写的早期考虫又没钱又没资源的时候的创业故事。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是一个我对那段日子的交代,我想就算我人没了,考虫没了,这个故事至少会留下。最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来到了考虫上课。可以预见,未来的广告也将越来越多地使用故事,讲故事也将成为广告最重要的形式,甚至我们的沟通如果用故事,也更容易让人理解。

麦基说,一个能赚钱的营销故事,不仅要是一个好故事,更要带着明确的商业目的和营销技巧。像马云、乔布斯、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他们演讲的故事都带着明确的商业目的,只不过,他们把这些目的藏得很深,让听众以为自己只是听到了一个故事,殊不知,其内心的消费欲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调动起来了。这让我想到了直播领域的带货,他们也都是会讲故事的人,这样才更能带动产品。一个产品如果有自己的故事,被人口口相传,也能让更多人知道。

在新的时代里,讲故事的能力,一定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