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厌学的“阶段”很有意思,有的具有普遍性,如通常发生在起始年级、开学之初、临近考试和毕业时;有的则因人而异,令父母和老师感到捉摸不透。父母和老师要做的是,全面了解特定阶段的厌学因素,及时应对,春风化雨。

经典案例

北京一位小女孩刚上小学一年级,活泼可爱。可是最近半年来,她每天早上都要千方百计寻找借口赖在家里,不是说夜里没睡好,就是突然说肚子疼。令人奇怪的是,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这些症状就都烟消云散。

有时候妈妈故意逗她说:“今天你不用上学了,就在家里画画(这小女孩特别喜欢画画)吧?”她一听就来了劲,刚才还直喊“没睡好”“肚子疼”的,现在马上就早忘。嗳,毕竟是孩子,装病也装不像。

心理咨询医生说,小女孩得了一种典型的恐学症。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属于厌学症,多发于7至12岁的小学生身上。由于他们对上学有一种恐惧心理,所以也称之为学校恐惧症。

小女孩的妈妈根据医生建议,从她胆小、封闭、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征出发,尽量不给她思想压力;同时,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家校双方一致商定,决不以恐吓(而是用温和的鼓励)方式劝导她上学。

不到两个月,小女孩就再也没喊过“没睡好”和“肚子疼”了,厌学症状基本上消失了。

阶段性厌学:指在某个学习阶段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厌学行为。阶段性厌学带有阵发性,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阶段性厌学兼有全科性厌学、偏科性厌学的某些特点。由于情绪波动、环境变化、学习方法调整等因素,每个孩子都可能在某个特定阶段难以适应学习要求,从而产生暂时性的学习障碍,表现出阶段性厌学特征来。

可以说,几乎每个孩子都曾经或正在发生阶段性厌学,这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

阶段性厌学很正常,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引导和调整,这个阶段很快会过去,孩子很快就能重新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这里的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一要善于察觉孩子的厌学情绪;二要懂得如何引导和调整孩子的厌学情绪;三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不让这种厌学情绪积淀、蔓延下来。

阶段性厌学的“阶段”很有意思,有的具有普遍性,有的则完全是个性化的东西,甚至令父母和老师感到不可理喻。

例如就厌学阶段的共性而言,厌学发生的较高阶段出现在起始年级、学期开始、临近考试和毕业、刚刚换了学习环境时(如升学和分班等);就个性而言,可以说无论何时都可能是某个特定孩子的厌学期。一旦这种影响因素消失,这个阶段就可能会宣告结束。

起始年级的厌学对策

起始年级是指学科设置的起始年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各样的“一年级”,包括幼儿园小班、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

由于这时候的孩子刚刚上学,或刚刚换了个新的学习环境,所以难免会有知识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存在着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方面的不适应。父母和老师如果不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孩子就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帮助孩子了解新的学习环境

起始年级的厌学情绪,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孩子不了解新的学习环境,由“轻敌思想”造成的。

通常的情形是,孩子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认识不足。在经过一段短暂时间的好奇、热情过后,便会失去新鲜感,代之而起的是枯燥、乏味感。

为此,应该从两方面来加以引导:

①父母

开学之初,父母有必要对孩子介绍介绍新的学习环境、学科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让孩子对即将面临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既不轻敌,又不畏缩。这些介绍和沟通,会有助于避免产生厌学情绪。

②老师

老师要在教学阶段开始之初,就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安排好知识梯度,保护孩子因为好奇而产生的、尚不稳固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方面,尤其是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要特别加以重视。以英语为例,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机械、反复的ABC式的写与换词训练,已经差不多把绝大多数孩子的新鲜劲消磨殆尽,期中考试后如果不增强专注力训练,会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坠入偏科性厌学的行列。

避免周围压力过大导致自卑性厌学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一朵朵娇艳无比。可是当进入一个新环境,许许多多鲜花织成一个花篮时,仍然会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例如,原来在班里都很优秀的一些孩子,升入重点学校后,面对强手如林的班集体,原来的高傲、优越感就会**然无存,许多孩子会因此产生自卑性厌学情绪。

这时候,父母就有必要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讨,以一种正确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要做的主要是:

①要告诉孩子,考试排名没以前那样靠前,并不说明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能够考入一个好学校,本身就证明了自己的学习和考试能力。多想一想过去成功的学习方法,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②要告诉孩子,不要把厌学原因归于强手如林、课程太难。高估了学习困难、低估了学习能力,只会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③要告诉孩子,要重新为自己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确定学习目标后,要给孩子多多鼓励,而不是加大压力。

高年级的厌学对策

高年级是与起始年级相对而言的。显而易见,高年级孩子的厌学,发生在一定学段之后。

这时候的孩子虽然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基础知识,可是由于平时对各知识点之间的交联、思维并没有融会贯通,很可能只是仅仅满足了表面上的“懂”,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对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和题目,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候,父母和老师要主动帮助孩子梳理知识体系、强化综合型题目的训练,增强他们对各知识点之间的交联性认识,理清各知识点之间过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克服厌学情绪的最佳途径。

例如,许多孩子厌学英语,原因就在于对“完形填空”、“句型转换”、“短文写作”一筹莫展。其实,把它们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类似于单项选择)时,绝大部分孩子都是能够正确完成的。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他们对各知识点之间的交联性掌握得不够。这个问题解决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就可能消失了。

这种情形,同样发生在其它所有学科中。尤其是在各种综合性题目中,这种情形表现得尤为突出。要知道,越是综合性强的题目分值越大,越能决定孩子的考试总分和排名,对他们的学习情绪影响也更大。

开学之初的厌学对策

每当寒暑假结束后的新学期开学之初,总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有厌学情绪。所以,要针对这种特定的开学之初的厌学,研究专门对策。

不要给孩子不良暗示

父母在放假之前,就应该给孩子安排一张合理的时间表,以防玩乐过度。千万不要说“这个假期你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要只顾着玩”之类,因为这会给孩子一种逆反心理,暗示孩子要“抓紧时间玩”。

提前调整生物钟

临近假期结束时,要逐渐减少孩子外出参加宴会、交往的次数,逐步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尤其是要调整好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的时间,把孩子已经打乱的生物钟拨过来。

树立起一种“大学习观”

父母要把孩子的唱歌、打球、练字、画画等业余爱好,都看作是学习。只要孩子高兴,他们总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

例如,当年爱迪生读小学时,开学没几天也厌学了。他的母亲发现后并没有责备他,而是经常带他到小河边去,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读书、学习;经常攀登瞭望塔,一边乘凉一边讲述罗马帝国的兴衰史。正是这种“学玩结合”方式,让爱迪生很快就恢复了学习热情。

随便找个理由,允许孩子偷一下懒

当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时,允许孩子先把书本放下,到外面去走一走:逛逛大街、听听音乐、看看天上的云卷云舒、尝尝路边的小摊小吃、搅和搅和邻里之间的无厘头辩论……目的就是调剂一下身心。

经过如此这般一番,孩子会发现原来生活还有这样一种味道,厌学情绪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

临近考试的厌学对策

每当考试来临,尤其是各种大考来临,孩子的厌学情绪也会水涨船高而至极致,有时候甚至发展为装病、逃学。

减轻考前焦虑综合征

每当考试来临,许多孩子内心的压力之大是父母和老师无法想象的,有的甚至被煎熬折磨得离家出走。应该说,这种考前焦虑综合征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父母要与孩子及时沟通,增加孩子的体育运动时间,让他学会放松,这样反而能考出优异成绩来。

帮助孩子正确定位

每当考试来临,每个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绩,可实际上不会人人如愿以偿。这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正确定位,定位在一个比较客观的位置上,重视学习过程、淡化考试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到时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从而滋生厌学情绪。

彻底放下思想包袱

要告诉孩子,不要在临近考试时为自己寻找失败借口,更不要害怕失败。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来。

重点复习基础知识

要告诉孩子,临近考试时要把重点放在复习基础知识上,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一味搞题海战术,只会徒增压力、打击自信心,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其他阶段性厌学对策

阶段性厌学除了上述几个主要阶段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形值得防范。正是因为以下因素的存在,特定的孩子才会有厌学情绪;当这些因素消除后,或当这个阶段过去后,厌学情绪随时可能烟消云散。

小学三四年级

小学三四年级是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厌学率在60%以上。究其原因在于,小学阶段本来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时期,可是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责怪、鄙视,学习兴趣怎么也培养不起来。这样,这些孩子就会普遍感到读书没意思,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有鉴于此,父母和老师首先要解决孩子的学习动力问题,让孩子重新体验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主要措施有:

①通过训练,让孩子充分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②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改变学习态度。

③通过训练,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爱他人。

担心家庭变故

如果家中父母正在吵架、闹离婚、病危或存在其他变故的可能,孩子整天担心家里正在发生的事情,担心父母的安全和家庭能否维持现状,又怎么能安心学习呢?这时候也同样容易导致厌学、逃学。

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变化,同样会导致他们的关注和担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并拒绝上学。

例如,身体发育过早、过晚,个子长得过高、过矮,身材长得太胖、太瘦,或者某种不寻常的身体特征非常显眼(如女孩的**发育过大、过小),都会使孩子在这方面的关注压倒一切,还有多少心思用在学习上呢?

青春期前期(9至12岁)的孩子旷课率高,尤其是在上体育课时纷纷请假,就是一个最好证明。一些女生一想到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穿衣、脱衣,或者上课时会暴露自己的某些短处,首先想到的就是请假不参加,表现出厌学情绪。

精神状态不佳时

当孩子的生物节律处于低潮时,就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这时候学习积极性就下降,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

研究表明,在退学、休学的中小学生中,有高达30%至60%是由于精神原因造成的。而孩子由于精神状态不佳导致厌学、还没有发生退学休学的比例,比这要高得多。

厌学往往是孩子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所以,父母应该仔细察觉,当孩子表现出不愿意上学、不愿意见人直至发展到不愿意出门时,一定要送孩子去医院就诊。

神经心理功能缺陷

孩子厌学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可能是神经心理方面有问题,如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就是其中之一。

当孩子由于多动症厌学时,一般具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注意时间短(有时候超不过5分钟);二是多动;三是容易冲动。多动症是一种病,父母要送孩子去医院就诊才是。

地域歧视、贫富差别、文化差异

有些孩子厌学的原因是由于种族歧视、地域歧视、贫富差别、文化差异引起的。

种族歧视在我国比较少见,但地域歧视、贫富差别、文化差异因素则很常见。尤其是在一些私立贵族学校、民工子弟学校,或者是民工子弟插班在公办学校上学,这种情形就更普遍。

很容易想见,当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朋友,或者因为不会说普通话(或当地方言)被同学和老师耻笑时,不厌学才怪呢!

父母这时候能做的,就只能是给孩子转学,包括转学校、换班级。

关键之关键

★调查表明:上幼儿园的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怕离开父母。父母应当明白,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而不是正规学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调查表明:小学生厌学85.6%的原因在于上学“挤占”了他们玩的时间;13%是因为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所以,父母和老师只要能处理好孩子玩和学的关系,就能消除厌学情绪。

★调查表明:初中生厌学45%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学习“无聊”;28%是因为对前途感到迷茫。由此可见,初中生最容易厌学。帮助孩子树立奋斗目标、克服外界**,是克服厌学情绪的最主要手段。

★调查表明:高中生厌学比例较小,38%的厌学原因是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学校压力太大造成的。父母和老师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过多管制,是克服厌学情绪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