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孩子缺乏基本锻炼,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碰到一点点小病小痛就会不想上学,甚至假装生病。父母要在真心体贴和关心孩子的同时,对他进行意志锻炼和心理训练。除非实在万不得已,否则赶也要把他赶到学校去学习、考试。
经典案例
沈阳市一位8岁的女孩,活泼开朗。突然有一天,她持续出现胸闷、气短、打喷嚏、流鼻涕症状。焦急的父母给她服用了大量的抗感冒药,可是病情始终不见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女孩强忍着病痛,坚持带病上学,可是学习上却越来越力不从心,学习成绩也在不断下滑。尤其是班里的一些调皮学生,经常模仿她咳嗽、气喘的模样,让她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最后,体质虚弱的她不得不辍学在家。
原来,她患上了一种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尘螨过敏症,成为一名“变态女孩”——对空气中飘浮的灰尘、螨虫会产生严重过敏,从而出现一系列变态反应症状。由于发现时已经较晚,已经达到“四级过敏”,为此她不得不开始长达三年的在家休养、自学生活。
直到13岁时,经过沈阳军区总医院变态免疫中心长达10个月的治疗,她才终于战胜疾病,逐渐恢复身体健康,并重返校园。
病痛性厌学:指由身体健康原因而导致的厌学行为。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每天起早贪黑,缺乏基本的体育锻炼,甚至基本上不上体育课,导致体质越来越差。由于身体健康原因而导致的学习力不从心、对学习感到厌倦的行为时有发生。
除此以外,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毛病,也会让一些孩子碰到一点点困难如刮风下雨、小病小痛等,就不想上学;或者假装生病,让父母和老师真假莫辨,这种情形也非个别。
克服病痛性厌学的关键在于治疗疾病。一些孩子的厌学、慵懒、情感淡漠等行为,一方面,与他们的身体病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缺乏自立精神和刻苦学习精神有关。如果没有病痛折磨,他们本来是不会失去学习兴趣的;如果具有自立精神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会“轻伤不下火线”,依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强身健体精神倍增
为了预防孩子发生病痛性厌学,父母在平时要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督促并鼓励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从学习上讲,强身健体,有利于孩子在学习中精神倍增。
现在的孩子运动量严重不足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为了考试。体育课也是这样。
据某市调查,该市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整个初中三年期间,原本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只准开设三门中考考试的必考科目如跳绳、垫排球、跑步,平时上课就是这三个项目轮番做。整天“老三样”,让孩子们根本提不起兴趣。体育中考一结束,所有活动课就随即停止,这从根本上背离了体育课强身健体的初衷。
运动量严重不足,孩子们的体育分数上去了,可是并不就表明身体素质好,总体体质在大幅度下降。
针对孩子的特点推荐体育运动
根据上述现实,父母应当有针对性地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强健的体魄来应付越来越繁重的学业负担。
本书作者的儿子严信,小学毕业时向父母提出,希望将来能骑自行车上初中。为此,暑假里我和他一起骑自行车去人群中穿行,以考察他的车技水平。检验合格后,在接下来的整个初中三年间,他去离家8公里外的江南中学读书,每天都是一个人骑车上学,风雨无阻。高中他在第六中学读书,学校离家5公里,依然每天如此。
别看这一小小举措,它可大大弥补了在校运动量不足的弊端。每年体检,他的各项身体指标在全校学生中都首屈一指。
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现在的孩子体质普遍较弱,虽然没有什么大毛病,可是小毛病不断。与体质强弱相比,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毅力能够让孩子战胜病魔
一个人有没有坚强的毅力,与能否在有病痛的情况下坚持完成学业有很大关系。培养这种坚强毅力,有助于克服病痛性厌学。
兰州市西固区有一位初三女孩,第一学期就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检查认为是胸膜炎。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加重,又被确诊为类风湿性疾病。在此情况下,她不得不休学一年,配合治疗。病情渐渐得到控制后,她就迫不及待地回到课堂,初四一年中仅仅只有四个月在校学习,最终还是以优异成绩升入了高中。
刚上高中,她就感到腿部疼痛,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无奈之下,她不得不随父母去北京治疗。治疗期间,她一边忍着疼痛,一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趴在病**完成作业。
三个月后,病情稍有好转,她就主动要求回校参加期末考试,总分在全班60多人中名列第30名。
高二时,她常常因为身体虚弱而请假休息,可是考试成绩却上升到了全班第一名,被评为总校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
可见,孩子有了这样的毅力和勤奋,任何病痛都阻挡不了求知欲。
给孩子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五岁就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生中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掉过眼泪。
她在童年时代就读了许许多多书,并从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曲中,得到了一种英雄主义和奋发向上的崇高感,心中总是充满希望。她说:“假如我那时看到和听到的不是令人鼓舞的作品,也许我在病痛和困难面前的态度将是悲观和消极的。”
从此以后,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以及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课程,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她先后自学了10多种医学专著,自学针灸医术,为一万多人进行无偿治疗。
看,孩子有了这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哪里还会因为病痛而厌学?
每逢考试就得病怎么办
有些孩子的病痛很有意思:平时不得病,每逢考试来临就会得病(是真的生病,不是假装的)。这时候,父母要理性对待这样的事。
趋向快乐回避痛苦是人的本能
从心理理论上讲,病痛的痛苦,比学习压力或学习失败的痛苦要小得多。这种趋向快乐、回避痛苦是人的本能,不足为怪。
一位诚实上进的初三学生,每当考试来临就会感冒、发烧,大考大感冒、小考小感冒,用什么感冒药都没用,考试结束后自然会病愈。
看到这种情况,父母和老师都非常心疼,劝他多多学习,考不好也没关系。每次考试之后,老师要在班上表扬他如何带病学习,如果不生病,考试分数一定会更高。
其实,这种感冒是由于考试焦虑症引起了生理变化。在这里,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做法是错误的。
一方面,这会让孩子有意无意地感到,自己考试成绩差,是病痛的结果,而不是自己水平低,也不是学得不好。
另一方面,这会让父母和老师感到责任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病痛。在这种掩盖下,孩子会很体面地就逃避了学习压力、逃避了失败。
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
正确的办法是:父母和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心理训练,把这种情形扭转过来。这种心理训练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考试很残酷,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弊端很多,但是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要勇敢地、面对面地接受它。要知道,每逢考试就生病的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太好,至少是自己认为不太好,要让他揭掉“因为生病而没有考好”的借口。
另一方面,要对孩子体现出疾病的体贴和关心,尽量使他早日康复。要帮助孩子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增强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策略,如有必要应该请教心理医生。
偶尔装病不足为奇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形外,还有一些孩子是每当考试来临就装病的。如果装得像,父母和老师根本就看不出来;只有当演技欠缺、同伴穿帮时,才会露出破绽。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是偶尔为之不足为奇
孩子如果偶尔装病、逃避考试,实际上这是心理上厌学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如果去医院检查,是查不出什么病来的。
父母应当从这背后联想到,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没有得到父母和老师应有的欣赏和关注。相反,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身体、生活,却可能表现得过于关注。
所以,孩子如果平时非常诚实,只是出现偶尔装病,可以视而不见,不一定要当面揭穿他,只要旁敲侧击提醒一下就行了。
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心理特别敏感,只要看到父母态度坚决,就会自觉地下不为例,并从父母的关心中得到温暖,真心实意加以改正。
如果是经常这样需要警惕
孩子如果经常装病、逃避考试,那问题就严重了,很可能会弄假成真地造成病痛性厌学,甚至逃学、辍学。
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是一样的道理。急性病容易一次性治愈,而如果熬成了慢性病,往往就很难治愈。
父母应当明白,孩子经常装病,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他从初次装病中尝到了甜头,觉得这样也蛮好,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另一方面,他在装病中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异常关注,极大地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结果弄假成真,真的发展成反射性病痛了。
正确的态度是:孩子无论是装病还是真的生病,父母都要在精神上多多关注、学习上多多鼓励。除非实在不行,否则一边吃药、一边要把他“赶”到学校去参加考试。狠一狠心,病痛就会烟消云散的。
谨防精神性疾病侵袭
除了生理性病痛以外,精神性病痛也会严重影响学习情绪,导致病痛性厌学行为的发生。
注意各种精神性厌学因素
调查表明,在各种退学、休学的学生中,有30%至60%是由于各种精神因素引起的。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例如:
①精神疾病
厌学往往是孩子精神疾病的一种早期症状,表现为不愿意上学、不愿意见人、不愿意出门,敏感多疑、幻觉妄想等症状。
②神经心理功能缺陷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无法抑制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刺激。主要特点是:注意力时间短;多动;容易冲动。
③儿童、青少年抑郁症
这种精神疾病并不十分典型,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为经常有不安全感,胆小、害怕、心里不踏实,总担心会发生意外。
④社交及学校恐怖症
主要表现为经常惦念家里,并且身体也会配合出现一些症状。只要回到家里,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这实际上是对学校、社交感到恐怖。
不要病急乱投医
孩子身体有了疾病,父母一般都会赶紧送医院治疗。可是一旦出现精神性疾病,不是不容易察觉,就会病急乱投医,结果事与愿违。
一位高二学生平时很少与同学接触,下课时也只呆在教室里。有一次和同学发生争吵,回家后告诉父亲,又遭到父亲暴打,为此他一直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演变成社交恐惧症,坚决不想上学了。
万分焦急的父母,把孩子领到一家医院的神经科进行治疗。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一共花了七万元药费,不仅没有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而且还由于长期受药物刺激,孩子的大脑出现了“木呆状态”。
正确的做法是,这种情况后应当去进行心理咨询,而不是依靠药物治疗,更不要私自采用什么“秘方”、“土方”、搞迷信活动,否则问题会越来越糟。
关键之关键
★孩子生病时因为过分被父母关注、照顾,会让孩子“因病得益”,并因此舍不得病愈。一位高二女孩就说:“去年我得了一场病……落了很多课……回到学校,什么都听不懂……还是生病好啊!”
★孩子在病痛的时候,总会想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胡思乱想直至想入非非的主要内容,首先就是厌学、不想参加任何活动、避人、不争取更好的排名、自卑感等等。
★精神性因素也会导致孩子厌学。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要随意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药物治疗。一般来说,80%的人是不需要药物治疗、仅仅通过心理咨询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的。
★孩子无论是装病还是真的生病,父母都应当在精神上多多关注、学习上多多鼓励。除非实在不行,否则一边吃药、一边要把他“赶”到学校去参加考试。狠一狠心,许多病痛就会烟消云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