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知识社会,识字能力是个人发展链条上的第一环,是社会参与的基础。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进而带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健康发展。在联合国扫盲十年的决议中,国际社会承认:“创造有文化的环境与社会对于实现消除贫困、降低儿童死亡率、控制人口增长、实现性别平等、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平与民主等目标至关重要。”
纵观全球,青年和成人识字率在近30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男性和女性的差距也有所减小。15岁以上的成人识字率从1990年的76%上升到2015年的85%,其中15~24岁青年的识字率从83%上升到91%。然而,这些积极的趋势极有可能不是既定政策和干预措施带来的结果,有可能是因为年轻的、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步入成年,而不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成年人群体得到改善。[1]
那么,谁是文盲?他们几乎都是处于贫困的人群,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家庭,而且许多人属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少数族群。在许多国家,女性依然要比男性在受教育方面面临更大的障碍。[2]截至2015年,预计全球有7.58亿成人和1.14亿青年缺乏基本的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在“一带一路”国家生活着约4.25亿成人文盲和4,900万青年文盲,分别占全球总人数的56%和43%。这一事实不仅从道义上说不过去,而且也是人类潜能和经济实力的惊人损失。
多重障碍限制了“一带一路”国家的全面扫盲进程,包括基于财富、地理位置、性别、民族、语言的不平等性,获取优质教育机会的有限性,对离开教育系统的年轻人支持薄弱,成人学习机会不足。此外,扫盲工作不受重视、资金投入少、管理分散等也是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这些因素对边缘和弱势群体的影响尤其严重,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经济不平等。即使是在读写技能和教育水平高的国家,仍然有严重的文盲和读写水平低下的现象,导致那些识字能力薄弱的人群被边缘化,生活机会减少。
本章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年和成人文盲数据,呈现了各国在普及识字过程中的进展和差距。文中还概述了边缘化群体所面临的挑战和差异,并总结了一些国家为改善整体识字水平而实行的政策策略和行动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