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①。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②,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③。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④。
注释
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道既可以是万物的开始,也可以是万物的母亲。赵佶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是有无的统一。无中潜伏着有,且能生有。
②塞其兑,闭其门:兑,口,泛指感觉器官;门,欲望之门。
③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能察见细微,才叫“明”。陈景元说:“防于未萌,治于未乱。守柔弱则物不能加,可谓强矣。见微小则事不能昏,可谓明矣。”张君相说:“顺道无违曰柔,始终不损曰强。”
④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是“明”,照到外物为“光”。袭常,承袭、遵循常道。王弼本作“习常”帛书甲本作“袭常”。马叙伦说:“袭习古通。”故据帛书甲本作“袭”。李霖说:“回光返照,内视存神不为漏失,则终身不至于有殃咎,是谓密合常久之道。”
译文
天下万物皆有开始,这个开始是天下万物的根源。能知根源(道),就能认识万物,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了万物根本,那么终身不会有危险。堵塞欲念的孔穴,关闭欲念的大门,终身不会有烦扰事。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烦恼,终身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作“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作“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叫作承袭了永恒不变的“常道”。
度阴山曰
心学大师王阳明晚年,常有人不远万里来向他请教。有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向他请教如何对待“是非”,王阳明用笔和他交谈。
王阳明:“你的耳朵能听到是非吗?”
回答:“不能,因为我是个聋子。”
王阳明:“你的嘴巴能够讲是非吗?”
回答:“不能,因为我是个哑巴。”
王阳明:“你的心知道是非吗?”
杨茂兴奋起来,指天画地地连说三个“能”。
王阳明最后写下这样的话:“你的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你的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杨茂尽兴而走。如何杜绝是非?只需要关闭你的感官、锁起你的欲望之门即可。你的欲望其实正是通过你的感官而行其诡计的,所以关键的一点就是关闭你的感官。“是非”被拒之门外,烦恼自然会远离你。
我们可以这样推理:感官让人横生欲望,无法实现欲望则让人痛苦,为了实现欲望,可能会混淆是非。而当欲望实现后,人又会无聊,于是再寻找欲望。人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摇摆。所以,关闭感官,就等于锁住了欲望之门。
那么,我只有一点点欲望,是否可以?商纣王继位后,命人打造了一双象牙筷子使用。大臣箕子慌张地说:“大事不好。”其他臣子说:“你疯了?大王只是打造双象牙筷子而已,怎么就大事不好?”
箕子说:“象牙筷子一定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白玉杯肯定要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会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倘若国内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到时天下肯定大乱。”
大家都认为箕子神经病,但箕子却认为这些人是神经病,所以提前跑了。后来,商纣王穷奢极欲,引起天下诸侯的造反,许多大臣都死掉,只有箕子安然无恙。
老子说,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作“明”;箕子就是。他之所以能察见到细微,是因为知道人的欲望一旦开闸,就如洪水滔天,欲望不分大小。老子又说,能够持守柔弱的,叫作“强”。箕子见无法劝阻商纣王,也没有力量关闭商纣王的欲望之门,那就只能“无为”:逃走。这才是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