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二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a,树头新绿未成阴b。儿童急走追黄蝶c,飞入菜花无处寻。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四年级下册)
注释
a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b树头:树梢。阴:树荫。c急走:小步跑。
解析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边有一条通向远方的小路,树梢上新长出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一群可爱的孩子正小跑着追捕黄色的蝴蝶,有一只蝴蝶匆忙飞进了油菜花丛里,小孩仔细寻找,怎么找也找不到。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暮春农村的景色和一群可爱的扑蝶儿童,语言通俗自然,人物形象鲜明。前两句点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背景。篱笆和小路说明是在农村,花落叶嫩说明是在暮春时节。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发生后面儿童追蝶的事情。后两句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写出了孩子的急切心理和活泼好动,形象、生动、贴切。最后一句“无处寻”含有深意,蝴蝶是黄色的,油菜花也是黄色的,蝴蝶飞进油菜花丛,孩子无法辨别哪个是蝴蝶、哪个是花,读者仿佛能看到孩子不知所措的样子,趣味十足。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a,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b,青山郭外斜c。开轩面场圃d,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e,还来就**f。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上册)
注释
a具:准备。鸡黍(shǔ):农村用来招待客人的丰盛饭菜。黍,黄米饭。b合:围绕。c郭:外城。d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园子。e重阳日: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f就**:指重阳节来饮**酒、赏**。
解析
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去他在农村的家中做客。那里的绿树围绕着村庄生长,青山斜卧在外城。推开窗户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子,我们一边举杯喝酒,一边闲聊耕种庄稼的事情。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这里饮**酒、赏**。
诗人从朋友邀请、自己欣然前往写起,平铺直叙,直奔主题,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双方情谊深厚,亲密无间。颔联写还没到目的地就看到了庄外的青山绿树,远近结合,清淡幽静。颈联写恬静安乐的田园生活,打开窗户看到的是打谷场和菜园子,嘴里谈论的是种庄稼,写出了农村人的质朴和诗人的平易近人。尾联写出诗人的依依不舍,“就”字表明诗人对农家朋友的亲近之情。
全诗所用的语言不事雕琢,如闲话家常一样,所写的内容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描写的景色清新明媚,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农家田园乐图景。
语文小课堂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因为是在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称“重九”。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祈福的习俗,所以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插茱萸、吃重阳糕、赏菊、饮**酒等活动。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这一天也是老人节。
卜算子
[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a,点点猩红小b。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
a蝶衣:指花瓣。b猩红:红花,泛指花朵。
解析
一片片花瓣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样轻盈,点点花朵又娇小又鲜艳。如果说老天爷不怜惜花儿,花儿却有千百种姿态,娇巧惹人爱。早上还能看见枝头上的花朵繁多,晚上花朵就变得很少了。如果说老天爷怜惜花儿,却让风雨把花儿都吹落下来。
这首词中,词人用浅显直白的语言描写了花朵的命运难料,不仅对花朵表示惋惜,还以花自比,感慨自己像花一样经受风雨,得不到重用。上阕写花可爱娇巧,姿态轻盈,颜色鲜艳。下阕写花的命运,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一下子就把花朵摧残得不成样子。词人指责天公不爱花,其实也是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
作者小传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著述甚富,擅长诗词,是“江湖诗派”领军人物。词风慷慨,与辛弃疾接近,多写家国之思。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a,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b。
注释
a华:同“花”。b穿:通过。
解析
首句直接写一直期盼却仍然不见春花的遗憾,“都”字写出了经历漫长的寒冬之后人们迎接春天的急切之情。第二句写诗人到了二月才看到有嫩草发芽。“初”字暗示春芽来得太晚,“惊”字表达出欣喜之情,虽然还是没有春花,但是草芽也预示着春天不远了。最后两句中,诗人把白雪拟人化,说它也嫌春天来得太晚,就自己变成白色的花朵,飘飘扬扬地洒落在树上。最后一句把飞雪比喻成白色飞花,写出了白雪的调皮可爱,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展现出诗人的浪漫情怀。
诗人由最初的遗憾、急切和惊喜,到最后对飞雪产生联想,把原本的沮丧之情变得积极昂扬,构思奇巧,别具匠心。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a,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b,江清月近人。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上册)
注释
a移舟:停船靠岸。烟渚:烟雾缭绕的沙洲。b旷:空远。
解析
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上,天色渐晚,暮色沉沉,出门在外的我又增添乡愁。荒野空旷,天空低垂,好像比树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显得与人格外亲近。
这是一首经典的写旅途忧思的诗。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诗人坐船出行,晚上在岸边停靠,生出了新的忧愁。“新”字表明诗人原来就有愁,现在是愁上加愁。后两句写夜晚江上的景色。野旷、天低、树木、江水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与客愁相呼应,更显出诗人的寂寞惆怅。“月近人”是指倒映在水中的月影好像与诗人很亲近,给予了诗人一些安慰,这是全诗清冷的色调中十分明显的暖色。
语文小课堂
诗人远离故乡或故国,在旅途中的所见触发心中所感,写下诗篇来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酸与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这样的诗就称为羁旅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a,万条垂下绿丝绦b。不知细叶谁裁出c,二月春风似剪刀d。
(收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年级下册)
注释
a碧玉:碧绿的玉,比喻春天柳树嫩绿的叶子颜色就像碧玉一样。妆成:装扮,打扮。一树:满树。b绦(tāo):用丝线编成的带子。c裁:裁剪。d二月:农历二月,正好是初春。
解析
高高的柳树上满是如同碧玉一样的叶子,千万条垂下来的枝条就像绿色的丝带一样。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那把剪刀。
这首咏柳的名篇几乎家喻户晓。首句中,诗人把二月的柳树比喻成装饰着碧玉的美人,把刚刚萌发的嫩绿新叶比喻成碧玉。一个“高”字衬托出柳树具有美人一样的袅袅身姿。第二句中,“垂”字展现出柳条的柔和细。后两句采用设问,自问自答,把无形的二月春风比作有形的剪刀,新颖贴切。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a,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b,月照花林皆似霰c。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d。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e,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f,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g,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h,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i。不知乘月几人归j,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a滟(yàn)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b芳甸:长满花草的原野。c霰(xiàn):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d汀(tīnɡ):水边的平地。e穷已:穷尽,停止。f月徘徊:月光移动。g玉户:用玉石装饰的门。h相闻:互相通信。i无限路:形容离开的人到了很远的地方。j乘月:趁着月光。
解析
这首宫体诗是唐诗中的名篇,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过全唐。诗人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来到春江边上,看到浩瀚奔流的江水和月下壮丽的景色,思绪无限。他由美丽的自然界联想到纯洁的爱情,并生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诗情画意与哲理完美结合,营造出一个奇妙的艺术境界。
开篇八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春江花月夜景图。一个“生”字让明月和潮水变得有生气,给广阔的夜景增添了无限的生命力,为后面的说理做铺垫。接下来八句,诗人把视线聚焦在一轮明月上,看着银白色的月光把天地变成一个静谧的世界,开始思考宇宙的奥秘,发出宇宙无限而人生短暂的感叹。最后一部分诗人写情人的爱恋和相思,从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写到游子的归思,阐述了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到这里,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构成了人生中最美的风景,情景巧妙结合,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