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宋军很快抵达幽州城下,幽州守军严阵以待,太宗御营驻于城南宝光寺,将全部兵力都投入了围城作战。辽军的前三支援军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耶律撒合、统军使萧讨古已快速增援幽州。宋军左右先锋傅潜、孔守正往城北方向巡视,在沙河遇上辽援军前哨,双方立即交火,随后各自主力部队迅速赶赴战场会战。奚底等辽军主将皆认为宋军势大,诸路大军应齐集沙河力敌。而宋军远道而来,求战心切,锐气正盛,诸路军听闻前哨在沙河方向觅得辽军主力,蜂拥而至,宋太宗本人也亲率御前殿直军赶赴沙河战场。辽军至多不超过10万兵力,怎敌这30万虎狼之师?战不多时,开始败退,太宗大喜,挥军追击。奚底等部纵横大漠数十载,从未见识过如此猛烈的攻势,纷纷向北狂奔,被宋军斩获甚多。眼见幽州的前三支援军就要败去之际,第四支援军赶到了,又是耶律斜轸!和白马岭战役中成功救出耶律沙一样,斜轸非常冷静,他首先避开宋军的锋锐,没有立即派兵出战,而是驻守得胜口(今北京昌平)。见奚底等部败退而来,也没有慌乱,而是树立青帜,做出收容败兵的姿态。太宗见状更加兴奋,向青帜方向猛攻。

而斜轸突出奇兵,袭击宋军后方。宋军正在猛追逃兵,未料会遭此突袭,被吓了一大跳,阵型发生混乱。斜轸趁机重新集结奚底等部的败军发起反击,将战线逼退至幽州城北仅20里的清河沿线,并沿河布防与宋军对峙。城内守军见援军并没有败走,而后续援军也已经开始赶到,军心稍定,韩德让趁机鼓动士气,鼓励诸军继续据城固守。宋军虽初战告捷,却未能一战成擒,大批辽军依然驻守在幽州城不远处,而且已经出现了四支援军,可以想象后续援军还在陆续赶来。事实上宋军的战略形势并不乐观,但太宗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坚持速战速决的理念,仍用30万大军将幽州团团围住,只派少量部队和城外援军对峙,而没有像唐太宗攻打洛阳那样派出部队驻守重要关隘,阻止契丹后续援军。这30万宋军在幽州围城,给了宋太宗这个理论家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只见他不辞辛劳,亲自为30万大军制定详细的设营布防和攻城作战方案,给每支营连级部队都配发了详细的“阵图”,诸部主将已经无需动脑,只需按照皇上配发的阵图调配本部人马,再等参谋本部发出指令,依令执行即可。

击败前四支援军后,太宗留少量部队与他们对峙,围城部队的阵图也布置妥当,宋军开始攻城作战。定节度使宋偓主攻南门,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主攻北门,彰信军节度使刘遇主攻东门,定武军节度使孟玄喆主攻西门,并提前任命潘美为知幽州府,其必夺之心,昭然若揭!这四支主攻部队各带万余兵力攻打城门,加起来最多也就只需要四五万兵力,那剩下二十多万人怎么办呢?有的用炮石攻城,有的用重弩向城内射击,更多的只能遥望友军作战,呐喊助威。毕竟,小小的一个幽州城,排不下30万宋军同时作战,宋太宗带齐这么多部队同时围城主要还是一个排场心理在作怪。宋太宗为了模仿他偶像的功绩,显示自己是此战的实际指挥者,多次亲临前线,视察攻城工作。宋军有些将领也深谙机关工作之道,纷纷给皇帝打表演战。剑舞营自不必说,多次在城下汇报表演大型军体操《剑神》,慰问了昼夜奋战在一线的双方将士。弓弩部队为了向太宗展示武器装备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床子弩、诸葛弩等自动武器统统抬出来,对着幽州城头就是一阵狂喷,一个时辰就喷了300万支弩箭,受到最高领导的高度评价。

当然,杀伤辽军数量史书上没有显示,估计是都藏好了,所以没有人受伤。其实这个时候最能出彩的当属炮兵部队,宋初还没有火药驱动的火炮,火球炮是南宋才发明的,当时的“炮”应该是指投石机。这可不是现代的自行火炮,不能预先制造,必须在城下现场打造。太宗下令当场赶制800台大炮,半个月完工!当然,作秀归作秀,仗还是要打,30万宋军就算有二十多万都在作秀,有那几万精锐宋军来攻城也够韩德让忙了。宋军的大兵团集团作战水平确实很高,攻城战也很专业,使出各种攻城战术,登云梯、擂城门、垒土山、挖地道,无所不用其极。韩德让也是深通兵法,绞尽脑汁,百般设计,将攻势一一化解。城内的辽军奋死抵抗,城外的援军被宋军层层阻隔,无法靠近城郭。逐渐,守军和寸步难移的援军都开始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出现投降。首先是援军方面斜轸部下的渤海军主帅大鸾河率领渤海军降宋。渤海军算是辽帝国的少数民族部队,战斗意志和忠诚度都不是很可靠,所以率先投降。

但第二个投降的人竟然是辽帝国铁林军都指挥使李扎卢存!铁林军是辽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与后来西夏帝国的“铁鹞子”、金国的“铁浮屠”并称为宋代三大经典重甲骑兵团,在辽军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也不言而喻。这支部队中竟然有高级指挥官率部投降,可想而知对辽军的心理打击有多么严重!他的投降给辽军的士气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辽顺州守将建雄军节度使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相继举城纳降,南京正式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岌岌可危。就在此时,第五支援军御盏郎君耶律学古率部赶到。史载此人为契丹第一博学之士,精通辽、汉两种语言,对诸子百家均有涉猎,尤其精通奇门遁甲之术。他赶到清河见耶律斜轸等部驻守清河,遥望南京,却不近城救援,忙问何故。斜轸等人均表示宋军规模庞大,又依照宋太宗阵法布置,层层阻隔,变化无穷,无论如何也冲不破屏障,只能被挡在阵外。学古登高俯瞰宋军阵型,果然高妙无穷,但他也没有灰心,而是仔细观察宋军阵型变化的规律,画成图形刻苦研究。经过几昼夜的钻研,学古终于研究出了宋军大阵中的可乘之机,率领本部精骑快速穿过宋军几个薄弱环节,在宋军的一片叫骂声中被目送入城。

(有些史书上说是挖地道进城,似乎不太现实。)这是开战以来第一支进入南京城内的援军!已经快要被压垮的韩德让激动得声泪俱下,城内守军更是一片欢声雷动!太宗勃然大怒,向清河的援军和城内的守军发起猛攻。此时此刻,即便是耶律斜轸也抵挡不住,激战一整天,辽军大败,伤亡惨重,退却数十里,不过依然没有逃散,而是继续坚守在南京城的视野范围内,声援城内守军。事实上,这也就是他们能够做的全部事情了。之后,太宗又回到城下,亲自督战猛攻城门。韩德让和耶律学古齐心协力,化解了宋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势。其中尤为惊险的一次,宋军有300人的前锋部队登上城头,耶律学古亲率部众前往力战,先抵住这帮人的第一波攻势,再切断他们的后援,最终以数倍伤亡将这300人擒下。还有一次宋军掘地道入城,韩德让却已经考虑到宋军有可能来这一手,在城内建立了监听系统,及时发现了宋军的掘进,引水淹掉了宋军地道。这时第六支援军又已经赶到,驻守西京大同府的南府宰相耶律沙已经放弃山后防线(其实宋军都集中在幽州,山后本来就不需要防守),率领数万大军前来营救南京,太宗亲自率军前往高梁河迎战。

耶律沙虽在白马岭战役中见识过宋军步兵方阵的厉害,但此刻急于救援,无奈硬着头皮冲阵。结果自不必多说,辽军骑兵冲锋过程中先被宋军弩箭射倒一大片,好不容易冲到阵前又被重步兵抵住动弹不得,然后宋军从侧翼上来一阵狂砍,再然后耶律沙率领没死的人开始跑路。但耶律沙逃离战场后,宋军的追击却并不猛烈,其实这是一个暗藏的危险信号:宋军从围攻北汉开始,连续激战又连续强行军,已经有好几个月,中途没有任何休整和轮换,纵是铁人,也该感到疲惫了。这一次,宋军最精锐的御前殿直军竟然用了整整一下午,只追击了耶律沙10里路。

而且没有追到,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又开始拖拖拉拉地往回走。双方的实力差距再大,宋军也不能这样不在乎自己正处于危险的战场上。在打得幽州城内守军伸不出头来,援军也纷纷败退之时,辽军的士气已经濒临崩溃,甚至辽帝国的高层也开始丧失信心,准备放弃南京,退守关外了。宋太宗的宏伟蓝图即将完成,他距离他的偶像唐太宗只有一字之差了!然而,就在这一夜,一颗璀璨夺目的将星突然之间划破长空,在幽州城上升起,将高梁河照得透亮。出乎宋太宗,乃至整个宋朝人民的意料,一个中原人民从未遇到过的可怕对手已在赶赴幽州的路上,他的出现将会使这一字之差变成新千年人类文明走势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