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文,中平元年(184)四月春,张角八大弟子之一:“黄面鬼”波才率领三十万大军,在颍川平原之上一举击溃了东汉名将朱儁所率的十万大汉飞熊军!而后又声东击西,马踏黄河两岸,把东汉的另一顶梁玉柱,都乡侯,左将军皇甫嵩及五万飞虎军团团围困在了长社(今长葛东北)!与此同时,河北黄巾军在张角三兄弟的率领下,不断取得胜利,起义初战即擒斩了刘姓王侯、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随后攻略幽州,杀死幽州刺史郭勋、黄巾河北神义兵团总先锋官管亥领兵**,阵斩广阳郡(今北京)太守刘卫,攻落广阳,一路直杀到涿县,兵锋这才被有着“桃园三士”美称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率领乡勇猛士所挡!

接连的胜利,使得黄巾高层将领内部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军心也越发的浮躁不稳,首先颍川总帅波才并没有一鼓作气拿下长社,反而判断失误,依草结营,戒备疏松,被皇甫嵩觅得战机,趁夜纵火,火烧连营,而后会合西乡侯、镇贼中郎将朱儁余部,连同沛国大英雄“虎豹骑都尉”曹操所率两万铁骑援军,趁火而发,击鼓而进,一战解围,大破天义兵!斩首达八万余级,降者更是不计其数!

波才大败而逃;汉军乘胜追击,至六月,在阳翟追上了波才残部,大帅皇甫嵩阵前逞起勇武,一通鼓力斩“黄面鬼”,黄巾副帅彭脱拼死而逃,全军仅剩三百余骑,后被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袭斩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自此颍川、汝南、陈国三郡的天义兵可谓全军覆没,三郡皆平!

与此同时河北的局势也急转日下,自四月起,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尉及地方各路刘姓王侯联军十余万人,猛攻钜鹿!两军激战两个多月,张角损兵折将,迫不得已令其弟张宝守曲阳(今河北晋州西),自与张梁守广宗(今威县东),倚成犄角之势,自此转入了战略防御态势。正所谓将帅失策,累死三军那!这时候各地的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着官军镇压起义,当中几只比较著名的队伍有:河北袁绍、淮南袁术、幽州公孙瓒、青州曹操、江夏孙坚、涿郡刘备等等。各路诸侯是明则保汉兴刘,暗中都趁着混乱,不断扩大自个的实力和地盘。

再说南阳方面,张曼成率领的“神上军团”经过宛城大战,连战连败之后,损兵折将,士气颓靡,人马从起义之初的三十余万;到如今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被耗殆尽,只剩下不到十万人马,龟缩在明山大寨。这一夜忽得营中四面火起,八方大乱,汉军乘机杀入,只杀得黄巾军尸骨如山,血流成河,人撞人,马撞马,践踏不叠,死伤无数!

那么黄巾大营的火是谁放的呢?原来正是黄巾军中的三位少年英雄:浮云、飞燕和白雀!这可不是他们的真名,您说这是艺名儿也成;那时候黄巾军中诸如此类的绰号很多,比如嗓门儿大的叫雷公,有个姓张的、骑匹白马就叫张白骑,多髭者号于氐根,如此繁多怪异的称号主要是因为识字不多,况且起义人数太多,真名已经无稽可考,就权且这样称呼他们吧。

这三人乃是兄妹,自幼父母死于战乱,被好心人收养,教习武艺,长大成人,后来战祸纷起,匪乱叠至,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兄妹三人这才随着同村的百姓加入到了黄巾起义的队伍当中,因其武艺出众,得到张曼成提拔,做了一营的主将;前文书咱说过文聘单骑闯南营,闯到第七道连营时遇到这三位,文聘见这三人仪表非俗、年经轻轻就加入黄巾军,必是为生活所迫,因此枪下留情,恩释了三将!

自此兄妹三人打心眼里感激文聘!觉得人家不仅武艺出众,而且豁达大度,受到了感化!打这儿起就下定决心了,要弃暗投明,助刘兴汉,早日结束战乱。随后不久甘宁、黄忠的二路援军杀到,挫败了张老道的围城计划,不得已张曼成带领全军撤回了明山大寨,士气颓靡,三人一看时机成熟了,这才偷偷与宛城军将取得联络,暗中约定,月尽之夜,放火为号,同时点起本部人马接应,这才有了里应外合,大破明山大寨的故事。

这时候四面八方都高喊着“捉拿妖道啊!”“抓住黄袍张曼成啊,别让他跑喽!”唬得老道是迤逦而逃,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一口气跑出几十里地,直到身后喊杀声渐渐远遁,这才略定下心神,兀的朝前观望,就见头前不远处是一座大镇甸,村头儿立着界碑。书中暗表,这个地方叫白水村,位于宛城西南三十里处,乃是东汉开国武皇帝: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曾被誉为“龙飞白水、松子神陂”的宝地。龙飞白水说的就是当年刘秀在白水村出世,后来兴兵南阳,灭王莽、建东汉的故事。今儿这个背汉助虐的贼人跑到汉王老子的地界儿上来,可是大大的不利喽!

张老道这会儿心慌意乱,穿村而过,村中有条横贯南北的大道儿,老道心里头琢磨:一会儿追兵万一来了,肯定得走大道,我可不能走了!他要找那偏僻小径而遁,可巧村前有条崎岖小路直通村后大山,张曼成一瞧得了,走山路吧!催马加鞭往上里就走!

这山道崎岖盘旋,蜿蜿蜒蜒,不知走了多少路途,渐渐来到了山顶,张曼成马不停蹄跑了一路,这会儿早已是人困马乏,一看此处山高路险,敌人一时半会儿也追不到这儿来,就想找个地方先歇一会儿。借着满天的星斗月色,就见前方不远的山顶处有座破旧的寺庙,寺内山门上镌刻着三个大字:白水寺。

书中暗表:此山名叫狮子山,山中这座寺庙原本不叫白水寺,它的原名叫“山林寺”,后来为什么改名了呢?这里头有个典故:两百年前王莽代汉自立,改国号为大新,号称天风国!这王莽本是大汉朝的兵部大司马,他用三杯鸩酒药死平帝,弑君篡位,莽贼登基后统治残暴,民不聊生!

传说到了天凤二年间,山林寺中井内突然泛出黑水,恶臭难闻,没水喝僧侣怎么生计啊?没办法大伙只能徒步行走几十里,到狮子山下的白水村头挑水即渴。这件事儿惊动了白水村中的一位少年英雄,谁呢?就是后来的光武大帝刘秀,刘秀这会儿还是个少年郎,一者他同情这些和尚,二来年轻人好奇,听和尚这么一说,自个要去看个究竟,于是就跟随挑水和尚一块儿上了狮子山,来到山林寺;刘秀亲自提斛于井中取水,说来也怪!当刘秀把水取上来时,全寺的和尚都惊呆了!怎么了?原来那黑水早已变回无色甘甜的山泉之水,这叫“黑泉变白水”暗含着苍天有眼,要助刘秀平乱除暴、灭莽兴汉的偈意。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后来刘秀果然得了天下,为了纪念他,山林寺从此改名叫了“白水寺”,又叫光武神庙。到了桓、灵二帝时候,天下萧条,百姓纷扰,庙火遂衰,逐渐破落。

一段插叙,咱再来说这会儿张曼成来到庙前,把马往树上一拴,走了几步,想在大殿前的台阶上先歇一会儿,猛的想起自个半年前兵起南阳,横扫诸郡,曾何等风光!如今竟落得个破庙藏身的地步,不由得长叹连连,转念又一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好歹我也算逃离了险境,等我回到河北面见恩师,到时候整顿兵马,卷土重来,定要踏平南阳!

想到这儿老道是转忧为喜,心生豪气不由得仰天一阵癫笑“哈哈哈哈……张青啊张青,想让我死,没那么容易!想不到我张曼成纵横一世,小阴沟里翻了大船,兵败宛城,三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此仇不共戴天,待老朽重返河北,整兵骇鼓,到时不杀尔等,我张曼成誓不为人!”

老道这自言自语一顿白乎可不要紧!话音刚落,就听见身后大殿里面有人哇啊啊!一声吼叫,犹如半悬空中打个霹雳相似!噌!的一声,打大殿里跳出一个人直奔老道而来,吓得张曼成魂飞魄散!仔细一瞧,就见这人身高足有九尺挂零,生得十分凶恶,头大如麦斗,肩宽背厚,红黪黪的宽脸膛儿,两道肉杠子大粗眉,眉毛下头是一对大环眼,精光猛现!秤砣大鼻子,烈焰火盆口,短茸茸一部钢髯,尤如钢针,轧似铁线,根根见肉!与众不同的是,这人的脑袋后头高高隆起,鼓鼓着能有四指高,四指宽的方骨,跟个大鹅卵一般,硬如磐石,上头毛发不生,阴層層的长着一层鳞,亚赛龙鳞甲片一般!本来长得就凶似瘟神,猛如太岁,再加上脑后这块大骨骼,瞅着可真够瘆人的,可说是天生的迥异之相!

这大汉身穿青挂皂青布褂,腰系抄包;半截的裤子,穿着一双平底的破布靴。手握一杆大刀,二话不说奔张曼成就要砍!老道见状赶忙摆手“壮士且慢,你与我有何冤仇?为何出手伤人?”那壮汉答非所问,眼露凶光直瞪着老道,“我且问你!尔可是张曼成?”

好么!老道一听这口气,再一瞧这架势,知道是来者不善啊!想想自个打起兵以来,作恶多端,杀人如麻,不知今天这位是哪门子冤家,几何处对头!得,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想到这老道把头一仰道“不错,正是贫道!”“哈哈哈!好哇,妖道!你问我为何动手?我与你有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老天爷开了眼,今儿不杀你,难解我心头之恨,休走你拿命来!”说着举刀就砍,张曼成一看这家伙的身段和把式,起码得有千斤的力气,不能吃这眼前亏,一个鲤鱼打挺翻下台阶来,上了战马,掉马头踹蹬扬鞭就跑哇!那壮汉哪里肯放,在后面苦苦追赶,恨不得立刻将老道劈成两半!

那么这个人是谁?与张曼成又有何怨仇大恨呢?书中交待,此人姓魏名延字文长,乃春秋晋文公麾下第一勇将魏犨的后裔,历世家住在南阳郡义阳县(今河南桐柏)的魏家堡,家中广有良田,魏延从六七岁开始读书,耗尽了八年青灯之苦,通古考今,学识可谓渊博,不料想赶上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儿,魏延放下书不读了,弃文就武,为习武艺,不辞千里,寻师访友,广走江湖,受到名师的指点、高人的指教。几年下来,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十八般兵器件件精通,惯使一口锯齿飞镰大砍刀,无人敢敌!